央视著名主持人罗京的追悼会及遗体告别仪式于昨日上午8时30分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二号大厅举行。上万人赶去吊唁。从凌晨4时开始,就已经有人在八宝山殡仪馆门口等待了,等待着送他们心中最好的主持人最后一程。深色西服,彩色领带,躺在菊花丛中,在这个世界上走完的最后一段路,有这么多人的祝福和陪伴,罗京走得很安详……
送别——爱子手捧遗像
赶到现场的记者这样形容当时的场面:追悼会还没开始,八宝山二号大厅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烈日下等候的群众都急着想见罗京最后一面,向这位人民播音员做最后的道别。随着时间的推移,前来悼念罗京的群众越来越多,追悼会进行到一小时后,悼念罗京的队伍形成长龙,一直蜿蜒到八宝山公墓大门外。人们都在焦急地向灵堂的方向望去。“台领导和一些同事早上5点40分就赶到307医院了,我们6点30多从医院起灵出发。”治丧委员会的朗永淳告诉记者,“整个追悼会的程序是先家属告别,然后是台里同事,最后对公众开放。”6时46分,罗京的儿子抱着遗像抵达八宝山,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董卿、李瑞英等人已到这里等候准备最后送别罗京。原本定于9时开始的追悼会在8时30分正式开始了。
当罗京的遗体被从车里抬出来的时候,站在两边的群众大声地喊着:“罗老师,一路走好!”“罗京,我们永远怀念你!”在这条几米长的路上,盛满了人们的哀思。罗京儿子罗疏桐紧紧抱着罗京的遗像,脸上还有未干的泪痕,他选择了像父亲一样坚强。
灵堂内肃穆安静,维持秩序的都是他生前的亲朋好友,一句句低声嘱咐进场吊唁的人员:“咱们就不鞠躬了,看一看罗老师就走,请大家配合。”罗京妻子刘继红双眼红肿,众亲友排成一列,站在罗京遗体的右侧,低头无语。灵堂设置简洁,水晶玻璃棺材四周布置着上万朵百合花、白玫瑰花、白菊花、金菊花等。据说,这些新鲜的花朵都是从昆明紧急空运过来的,罗京老师的最后一段路,要有最美的鲜花铺满。
在现场,记者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陈铎、蒋大为、桑兰、李咏等等,所有人都一袭黑衣,神情落寞,双眼红肿,悲痛之情溢于言表。因为罗京妻子刘继红过于悲痛,追悼会所有的相关事宜由罗京大表姐操持,罗京父母及长辈都没有参加告别仪式。
悼念——把相机送给天堂的他
现场群众都身穿深色外套,拿着白色菊花,捧着一本关于罗京生平的小册子,脸色凝重。他们大都是从全国四面八方自发前来的。因为太过悲伤,一位中年妇女甚至哭晕了过去。
罗京生前的主治医师和护士也都赶到现场,偌大的广场,聚集了近万人。烈日炎炎,没有人埋怨,他们都想用自己特殊的方式送别罗京。一位来自河南的李先生将自己的相机摆在了灵堂前的台阶上,他告诉记者,他没来得及献上花圈,就把自己的相机送给罗京吧,永远将他的音容笑貌留下。很多人手捧条幅、照片,站在灵堂门口,从十几岁的孩子到几十岁的老人,每个人都只想着一件事:送罗京。一位手捧自制的纪念册的群众告诉记者,当时做这个纪念册花了300块,后来人家知道是做给罗京老师的,就连钱都不收了。
昨天的追悼会现场人很多,但是秩序很好,“我们都知道要保持秩序,罗京老师生前就喜欢安静。我们不能给他们添麻烦,只想献上我们的哀思。”一位前来悼念的群众告诉记者。
特别——用掌声诉别离
昨天的现场除了同事好友到场,还有一些罗京的老师和同学。他们在现场追忆了罗京的往事。回忆起这位昔日学生,广院老师马桂芬潸然泪下:“真是没想到,他是我们最大的骄傲,却这么早就走了。当时罗京是班上年龄最小的,但是却最稳当踏实。”而前来吊唁的一位罗京的中学同学则用“阳光、聪明”来形容罗京。“那时候他就超级喜欢踢足球,我们曾是足球队后卫搭档。”这位同学回忆。在现场,记者看到,一座汉白玉雕像摆在灵堂,据说那是罗京生前足球队队员专程送来的。
由于送别罗京的群众太多,加上昨天的气温很高,灵堂外还特别设立了医疗队,防止送别罗京的群众中暑。整个追悼会持续了近4个小时,原定中午12点追悼会结束,但是11点半的时候就匆匆关闭了。追悼会结束后,央视播音组的全体同事在李瑞英带领下,来到灵堂外向前来送别罗京的媒体和群众深深地鞠躬致谢。所有群众也在朗永淳的提议下,用掌声结束了悼念,昨天前来参加追悼会的人数近万,追悼会结束后还有近百人没能进去。很多人不愿意离开,还在默默地遥望着。
据悉,追悼会后,罗京的遗体被火化,骨灰将存放在八宝山。
此刻,只有追忆
昨日,参加罗京追悼会的央视名嘴和明星大多行色匆匆,不难看出此刻的他们都难掩内心的悲伤。
毕福剑:走得太快太突然
昨天,一向爱开玩笑的老毕也深沉了许多,“罗京和我是很好的朋友和同事。这个事情没想到这么快,不到一年的时间。从知道事情到现在,我也觉得好像不是真事。去年9月我还和他开玩笑,问他球还能不能踢。那个时候刚检查出来。他说照样踢,一点儿事都没有。真没想到这么快。因为做节目经常都有他,娱乐节目也有他。真没想到……”
蒋大为:他是我的偶像
歌唱家蒋大为是罗京生前的好友,昨天他也赶到了现场。蒋大为说,罗京是中央电视台最优秀的播音员,他的声音和形象影响了人们几十年,“每天我们全家人都要看《新闻联播》,都喜欢听他的声音。我们是很好的朋友,但在我心中他是偶像,应该说是我们的‘国喉’,他的声音就代表了国家的声音。虽然他是个普通人,但他的声音太有魅力了,他的去世是新闻界、是全国人民巨大的损失。”
李瑞英:病着传递火炬
和罗京相识30年、并肩工作26年的央视新闻主播李瑞英是心情最沉重的,她率领新闻播音组的同事向罗京告别后,也表达了自己的惋惜之情:“我不光是他的老搭档,而且我是他的大学同学。今年是我们大学同学相识30周年,本来我们说好了,我们9月份全班同学去贵州,去纪念我们相识30周年这个日子,真是有特别特别多的感触。他意志力比较强,他这个病已经感觉到不舒服的时候,他已经找了很多医院查,确诊了以后,离他在北京当火炬手跑火炬还有两个星期的时间,他就跟医生说,你们替我保密好吗?我一定要完成火炬手这个任务,然后又参加了奥运会开幕式的配音一系列的工作之后,他特别坦然地第二天跟领导说,‘我今天就要去住院了,我完成任务了,就要去住院了,我可能有一段时间不能在岗位上’。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意志力非常强。”
沈力:业务能力没人取代
老一代播音员沈力昨日也为罗京送行。提起这个“后辈”,沈力是赞许有加:“我其实没有直接和罗京共事,他来的时候我已经调到其他部门了,应该说我对他业务上的了解都是通过看电视。在我印象中,他播了几十年的新闻,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如果不是有非常高度的责任感和业务能力,是没法做到这一点的,这也是无人能取代的。现在罗京这么年轻就走了,我觉得很惋惜,希望他一路走好吧,希望他的家人能够平安。”
桑兰:罗京从不作秀
坐在轮椅里的桑兰引起现场很多群众的注意,桑兰说最近自己身体状况也不太好,旧伤发作让她吃了不少苦头,但还是强忍着来现场为罗京送行,因为她很尊敬这位大哥。
桑兰回忆了她和罗京的最后一次接触:“2008年的4月,中央电视台《圆梦2008》节目组联系我,希望我可以去福建参加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一个公益项目,罗京老师是我那次的公益伙伴。”之前桑兰和罗京并不认识,当她毕恭毕敬地和罗京打招呼时,他已经像熟人一样和桑兰攀谈起来了。通过这次活动,桑兰对罗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罗京老师烟不离手,喜欢抽同一个牌子的烟,那次因为行李丢了他很郁闷,因为烟还在行李里面。我觉得罗京的身体始终很累,旅途上的他只要有时间就要睡觉,他说平时工作太辛苦了。罗京老师也是个好人,不作秀、不夸张,就那样实实在在地想做件自己能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让桑兰没想到的是,那一次参加活动,是她最后一次见到罗京。
【读者手记】
只想看着你离开
我站在八宝山殡仪馆的大门前,被眼前的情景震慑。那么多人,那么多张一样深沉的脸,那么多的照片,都只为一个人悲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哭得一塌糊涂,那些发自肺腑的悲伤源自罗京的为人、处事,那些让我们尊敬和感动的事,成为我们今天凭吊他的资本,包括我。不辞疲惫地赶到这里,只为了送罗京最后一程。看到他的儿子、妻子,坚强地站在那里,我很感动。希望他们能走好以后的路,因为这也是罗京老师期待的。我献上了一朵小菊花,那里面装满我的哀思,我庆幸我能站在这里,为我尊敬的人送行……
追悼会结束的时候,人们也没散去,这种追忆是可以一直绵延的,让我们铭记一生的。在那个开满鲜花的天堂,你的声音依旧是最美的。走好,罗京老师!
本组稿件由记者 赵雪 采写整理
(感谢读者李女士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