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十月 摄/史春阳 张十月
“我不是罗京的同龄人,但我是罗京《新闻联播》的同龄人。”
小张叹了口气。他面前还有大约300米的队伍,蜿蜒通向罗京遗体告别的八宝山灵堂。
6月11日,罗京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人民公墓举行,工作人员称有数万人到场送别罗京。当天早晨不到7点,遗体告别灵堂前的空场上,就已站满了送别的人们。黄色和白色的菊花,罗京生平的介绍册,挥舞在每个人的手中。
来送这最后一程的人群中,最多的是中老年人。上世纪80年代初期,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人们开始享受到了电视的乐趣,新闻联播,向来是全国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下午我和妻子买来了电视机,布置到新家里,晚上打开电视,首先看到的就是罗京主持的新闻联播。那个时候,他梳分头。”穿着的确凉衬衫的老爷子想了一下,“唉,也许第一次打开电视机看到的并不是罗京,不过我只记得,我在电视中认识的第一个人就是他。”
罗京生前的中央电视台的“战友”们和亲朋好友首先整队进入灵堂,向罗京告别。接着,就是前来吊唁的群众进入灵堂。放眼望去,除了烈日下的遮阳伞,每个人的衣着都是朴素的颜色。站在灵堂里,三个躬还没鞠完,很多中老年女性已经泣不成声。“多好的一个小伙子啊,这么多年我都想,他要是我的儿子该多好。”年过八旬的王凤琼(音)老太太从门头沟斋堂一早赶了过来,送别这个每天给自己讲国家大事的“儿子”。
上午10点多,广场上聚集的人群已经不下3000人,周围的绿化带上,挂满了人们送来的条幅和挽联。“一路走好”、“时间带不走你的声音”,还有一张张罗京各个年龄段的照片。
如果说,罗京的声音伴随了老一代人走向富裕的生活,那么,他的声音也伴随着年轻一代人的成长。1983年,罗京第一次走上了新闻联播,伴随着80后的成长,罗京老了,可他的音容笑貌深深地留在了80后,甚至90后的心中。
小张就是1983年生人。他印象中的新闻联播,其实不仅属于罗京,还有赵忠祥。但后来赵忠祥不再主持,罗京的形象最深刻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我记得,90年代的六一儿童节,我总盼着罗京告诉我,哪里有少儿游乐场的活动。”
生于1990年的李薇,刚刚结束了高考。“我不知道为什么爸妈那么喜欢罗京,他们要上班,我替他们来看看罗京。我们班看《新闻联播》的不多,不过自从我上了高中,老师就告诉我们要关心时事,我来送送罗老师,就算报答一下,他每天给我们讲时事吧。”
11点刚过,最后一批约有百人,被拦在了灵堂外。“我就为了看他一眼,就为了亲眼看看他。”一个约30多岁的女子泣不成声乞求保安。最终郎永淳站了出来,向大家解释,按照北京风俗和家属要求,罗京的葬礼要在上午12点前完成,急切盼望见到罗京的人们逐渐平静,最终接受了这个结果。
网友悼罗京
◇总以为不久就能听到你浑厚珠圆的声音,音容尚在,笑貌犹存。深深怀念你。
◇罗京对于中国的意义远远大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央视播音员,可以说像我这样30多岁的人几乎是听着罗京的声音长大的。作为《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他的声音已经成为新闻联播的播音标准声音,也成了推广普通话的一个标准。我心痛哉!我只能说我心中最好的主持人走了!
◇罗京是当之无愧的播音一哥,那浑厚、洪亮、包含深情的播音,不知打动了多少人!余音绕梁,一路走好。
◇年轻了点,走得早了点,惋惜了点。但黄泉路上无老少,罗京一路走好。天国里也会有你的天籁之音的。
◇说实话,到现在我都不敢相信他是真的永远离我们而去了。二十几年了,我因为他的声音而喜欢上了《新闻联播》,并看了这么多年,那浑厚的嗓音我永生难忘。罗京,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想念你!(来源:新华网)
追忆
罗京歌声惊四座
2008年1月20日晚,在央视播出的综艺节目《欢乐中国行》中,罗京演唱的《千里之外》技惊四座。他一人分饰周杰伦、费玉清两角,还别出心裁地把周杰伦的RAP式唱腔改成京剧。罗京的粉丝在网上自称为“菠萝”。罗京病逝后,有“菠萝”模仿《千里之外》为罗京写了一首《京哥走好》:
电脑刚打开噩耗就传来实在太意外
偌大中央台数你最有才偏偏患上癌
工作到现在将近三十载新闻你主宰
明星友谊赛曾为你喝彩如今人不在
梦醒来是谁在门外把京哥祭拜
你别在领口的胸麦再没有谁来拆
我悄然离开千里之外多少人感慨
网络年代花谢花开谁来把我替代
我悄然离开荧屏之外从此不回来
胸怀如海生死度外用此声论成败
从毕业入台展露风采开创一个时代
英灵在天外心中有爱请家人节哀
胸前菊花白眼中泪下来满心的无奈
多少人崇拜这央视大牌只因你口才
记忆门打开音容影犹在你却不回来
唱千里之外念激情澎湃谁思五月槐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