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罗京追悼会昨日举行 万人送别(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2日18:14  北京日报
罗京追悼会昨日举行万人送别(图)
群众送罗京最后一程

  本报讯(记者牛春梅)等待的人群排成了绵延200多米的长蛇阵,花圈、挽联、黑色的条幅在汹涌的人潮中时隐时现……昨天,上万人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一号告别厅,和年仅48岁的央视《新闻联播》播音员罗京依依惜别,烈日也不能晒退那些想见他最后一面的观众。

  清晨,罗京的灵柩就从医院运抵公墓。儿子罗疏桐手里举着爸爸的遗像,面色哀沉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妻子刘继红更是悲痛欲绝。

  “四载同窗,三十年情谊,七九播音痛失手足。”罗京大学时的同学从全国各地赶来送他最后一程。“昨晚,我们班在国内的所有同学都来了,在一家饭店给他设了灵堂,我们一根一根地给他点烟,一张一张地播放他的照片,每个人都看着照片和他说话,感觉他就在我们身边,从没有离开。”同学马雅莎说着说着就泪流满面,周围采访的记者和旁观的群众也跟着她一起抹眼泪。“他是一个特别朴实的人,我们刚入学时他就穿一件旧棉猴,一件人造革的夹克,剐破了缝一缝还照样穿。”“他在学习上特别认真努力,刚入学的时候成绩并不好,但特别能吃苦,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后来就成了我们班的前三名。他能进入央视,正是因为他的勤奋努力。”在同学们的回忆里,罗京是一个优秀的播音员,更是一个好同学、好兄弟。

  赵忠祥、宋世雄、毕福剑白岩松周涛、朱迅……昔日的同事都赶来送罗京最后一程,因为哀伤,大多数人都没有接受采访。在亲属、朋友、同事送别之后,上午10时左右,等待的观众也排着队慢慢往里走。因为人太多,队伍太长,排在后面的观众在太阳底下已等了几个小时,人群中不时有人中暑晕过去,但他们依然在等待着去看罗京最后一眼。天津话、东北话、四川话、上海话……送别的人群中夹杂着各地的口音,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彼此交流对罗京的好感。“这么好的人,为什么不来送送他呢?”徐大爷老两口早晨六时多就来了,因为割舍不下那陪伴他们25载的熟悉的声音、熟悉的面庞,但汹涌的人潮却把他们挤在了外面,只能远远地看着。“他的声音那么好听,他的人那么好,怎么说走就走了呢?”来自河北三河的李先生夫妻俩,几天前已经去过307医院悼念,今天又赶过来见他最后一面。

  11时30分,罗京追悼会正式结束,但仍有数百名群众未能入场送别罗京。治丧委员会发言人、央视主持人郎永淳劝慰他们,“你们的祝福,罗京老师在天堂一定能接收到”,随后他还代表央视和家属向大家鞠躬致谢。在场群众用整齐而响亮的掌声,送去对罗京最后的祝福。

  “不论你走的多远,也走不出我们的思念。”追悼会现场,这副由热爱他的观众挂起的挽联,也许最能代表观众的心。

  本报记者 戴冰摄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罗京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