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人间正道是沧桑》已经成为最火剧集。导演张黎曾表示,这部剧集适合“有一定生活阅历的观众”,但喜爱它的观众层面却十分广泛。正因如此,剧中还是有许多情节看得观众不能理解甚至一头雾水。昨日,记者采访到该剧制作方,将观众争议最多的几个情节挑了出来,听他们一一解读。
观众:这剧情太扯了,她完全可以找自己的闺密、同学或者小姨,可她倒好却偏偏找自己的傻弟弟来帮忙?
制作方:未婚先孕在今天都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更何况是在几十年前那种比较封建的家庭里了。而且杨立华这个人物本身就是个从小非常优秀,内心十分骄傲的女子,要面子是一方面,更何况她当时已经在广州政界立足,出了这样的事当然不希望被熟人知道。找哥哥杨立仁显然不可能,梅姨就更不可能了,因为她会告诉父亲,所以最后无奈下只能找关系比较好,又相对单纯的弟弟立青了。
观众:杨立华心里最爱的人是瞿恩,但他们没在一起。很实用主义的董建昌陪伴了杨立华一生,事事帮助杨立华,对她也算痴情了,杨立华为什么不嫁给他呢?
制作方:这一点也充分说明了杨立华对瞿恩的爱之深。她一辈子就爱瞿恩,当时由于两人政治阵营不同,好不容易国共合作了却都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错过了彼此,这是剧中很让人心痛的遗憾,所以从此她心里只有瞿恩根本容不下别人。跟董建昌在一起是因为现实需要,董建昌在当时地位比较高,而且是个很实际的人,处处罩着杨立华,而且也深爱着立华。编剧说杨立华是个游走在理想主义和实际主义之间的人物,从她心里爱瞿恩,却一辈子不嫁给一起生活的董建昌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观众:瞿霞出狱后不是去找立青而是嫁给了老穆,这太让人意外了。
制作方:这样的设置不排除编剧在艺术创作上故意增加戏剧性的可能性,但这样的结果也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瞿霞和立青是初恋的爱情,这种纯洁的感情在他们心中都是神圣而美好的,加之瞿霞又是一个这样极端的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者,所以当她遭受了8年牢狱,身体因受酷刑而变得伤痕累累甚至无法生育时,她是不愿意也不可能将这样不完美甚至变得残缺的自己展现在立青面前的。因为她太爱立青了,所以不忍心让立青失望,更不忍心立青绝后,所以老穆就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变成了她逃避立青的一个理由。
导演:杨立青娶林娥,一是报答瞿恩对自己的培育之恩,二是和瞿霞一样,借此逃避那段破碎的感情,在立青和林娥的新婚之夜,立青明确表示双方都有瞿家兄妹这个心理障碍,需要通过时间来克服,他们是经过一番努力才将彼此捏合到一起的。他们虽然从小认识,并没能成为一个青梅竹马的故事,而是特殊时代的特殊选择。
观众:杨立仁这个角色演得非常好,看得出他压力很大,所以表现出的状态都是很压抑自己的,但看得出来这样一个故意压抑自己的人内心是很丰富的,他开始对瞿霞还有林娥好像都有一点点喜欢,但后来好像又没有了,到底有没有实在没看出来。
制作方:杨立仁是剧中活得最累的人,他对自己的信仰忠心,对家人对长辈恪守孝道,但由于过于追求事业,使得别人不理解他,在家和家人的关系紧张,在外让下属们恐惧。所以对于这样一个心高气傲又独孤求败的人,在内心其实比别人更渴望感情,所以当他见到瞿霞以及后来的林娥时,表现出了一个正常男人对美丽、优秀女人的喜爱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但他运气比较差,偏偏他看上的女人都爱上了立青,所以面对这样的现实,他马上又收起了自己柔软的内心,竖起了坚硬的刺,继续恪守着他的本职工作。这也就是为什么当瞿霞被抓起来时,他依然能镇定的去审判的原因。
观众:每次看到梅姨时,就会发现她看杨立仁的眼神格外不对劲,立仁每次回家,梅姨也上下张罗,很关注、也很紧张、更多的还有温存,难道梅姨暗恋杨立仁?
制作方:我们这个剧并没有像《雷雨》中那样很明显的发展出这条线来,但梅姨对立仁心存异样的情愫也是很正常不过的,因为年龄相差不远,而且杨立仁又是个对家对事业非常有责任心的男人,这样的男人有魅力,对女人也是很有吸引力的,所以梅姨对立仁有好感非常正常,但还谈不上暗恋,佩服他和仰视他的成分更多一些。
观众:在黄埔的老穆是个很实在厚道的人,为什么后来要那样整立青啊?如果就因为立青以前拒绝过他?他气量也太小了吧。
制作方:当时我党的处境十分凶险,生存空间跟国共合作时期比已经大大压缩,而且始终面临着国民党的武力追剿。另一方面,当时隐蔽在上海的党的机关与分散各处的革命根据地联系十分不便,很多具体情况难以核实。老穆指责立青杀害共产党员跟后来立青“带黄金重量不够”都显示出了这种情况。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人会变得比平时警觉得多。老穆的做法,并不是他本人有什么问题,而是当时为保护革命在各根据地都出现过的普遍情况。
观众:中山舰事件时楚材的表现实在看不懂,为什么一边打电话一边跳舞?
制作方:这是这部剧集用于表现人物内心时的一种手法“超现实想象”。楚材当时并不是真正在跳舞,而是已经了解并洞悉了内部争权夺利政治残酷的杨立仁,面对玩弄权术的楚材所看到的幻觉。在这个幻觉中,这场政治事件成为了楚材大展拳脚的舞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政治舞台”。同样,孙红雷面对大屠杀枪口下的共产党人时,看到了瞿霞。这也是一个幻觉,反映着他内心的震撼。
最后,导演张黎再次表达了他著名的“理解历史人物”这一观点:
剧中的感情戏全都是为丰富这些人物服务的,不能单挑出来全按看情感剧的思维去理解,因为毕竟他们身处的那个战争年代,和不同的政治立场,让他们不得不做出一些无奈的选择,也许今天我们看起来是不合理的,不可思议的,但在那时也许就是最好的、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