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央视内部获悉,因大胆揭露假冒伪劣产品而备受消费者喜爱的《每周质量报道》因为改版的原因,下月停播,取而代之的是一档新节目,至于是一档什么样的节目,央视相关负责人表示不方便透露。
播出时收视率稳居央视前三
《每周质量报告》每期节目时长共25分钟,包括记者调查、专家访谈、质量警示、专家解读四个板块。其中重头戏为记者调查,以曝光揭黑的暗访为主。正是这一块,成为最吸引人之处。因为节目的镜头所对准的,都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黑心汤圆、毒火腿、劣质瓜子、用工业染料染黄的腐竹、死鸡做成的扒鸡……《每周质量报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在央视收视率排名中,《每周质量报告》基本稳定在播出当天的前三名。
不透露是什么新节目代替
昨日一位央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央视新闻频道将会推几档新节目,而几档旧节目将被取而代之,其中就包括名牌节目《每周质量报告》。记者问及为何要取消一档名牌节目,对方称是改版需要,至于是何新节目代替,对方表示目前还不方便透露。 不过,该工作人员透露,该节目大概在7月初就会取消。
前身是《每周质检报告》
《每周质量报告》的前身是《每周质检报告》。这是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合作的一个节目。2001年7月10日《每周质检报告》开播,当时该节目作为《新闻30分》中的一个固定板块首播,时间长约10分钟,由3部分组成:6分钟的调查报道,以讲故事为主;1分钟发布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公告;此外约2分钟是给观众的消费建议和提示。有时节目组还会联合国家质检总局,对市场的一些产品进行突击检查,并公布其结果。该节目曾报道过黑心棉、地条钢、假翡翠等造假现象,反响较大。2003年SARS期间,配合新闻频道开播,央视对各栏目进行了统一调整,《每周质检报告》停播,并创办了《每周质量报告》,于当年5月4日首播。第一期节目就是《“防非典口罩”真防非典吗?》 ,节目以大胆揭露假冒伪劣产品为己任的风格走红,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每周质量报告》大事一览表
■2003年6月1日,报道了《安徽亳州充斥假药 柴火料冒充“非典”良药》。当时正值非典肆虐阶段,该节目敢于在风口浪尖上报道抗非典假药,博得极好的口碑。
■2003年11月6日,报道了《火腿遭污染包裹有农药》,揭露了浙江金华火腿用剧毒敌敌畏浸泡。
■2004年12月15日,报道了《“香醋”为什么这样涩》,揭露了香醋使用粳米酿造,然后再用冰乙酸勾兑。
■2006年11月17日,报道了《“红药”造出“红心”鸭蛋》,揭露了石家庄等地用有毒致癌物质苏丹红作为饲料添加剂产红心鸭蛋。
■2007年9月2日,播出了三鹿特别节目,对三鹿婴幼儿奶粉的生产过程进行了详尽调查,展示了三鹿集团过硬的产品质量和科学、严谨的过程管理。三鹿事件曝光后,该节目被推到风口浪尖。本报记者 张晓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