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和小马奔腾联合打造的电视剧《我的兄弟叫顺溜》在央视一套开播以来,就一直热议不断,昨晚该剧结束了在央视一套的首轮热播。结局尘埃落定后,顺溜的死无疑成为大家心中解不开的结。另外,此剧深深的“南京”烙印也让江苏观众津津乐道——五个主演中有三位是前线文工团的现役军人,他们是:饰演“大司令”的宁晓志,饰演六分区三营长的孙逊,饰演文书翰林的徐洪浩,此外,饰顺溜父亲的刘竹等也是南京军区的。
顺溜:死是残酷的“完美结局”
《我的兄弟叫顺溜》以一句“我的兄弟叫顺溜,他参军不到十个月就干下几件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我却不能把他载入英雄册,只能说说他的故事……”开篇,其实就已经对结局做出了暗示,该剧似乎从未想过要讲一个“大英雄”的故事,而是将更多的笔墨都放在战争中“小人物”的身上。昨天本报记者在网络上看到,有观众评论说,“《顺溜》其实就是一部无名英雄谱,比如三营长,比如三排长,甚至在分区小有名气的顺溜,他们都是新中国成立历史上没有记录的战士,但是他们却为了国家牺牲了最宝贵的生命。在《顺溜》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兄弟’”。
主角顺溜为了完成任务,亲眼目睹姐姐被日军侮辱自杀、姐夫被日军杀死。可在他铆足了劲儿想要替他们报仇的时候,日军投降了,新四军的纪律要求他不能报仇。顺溜最后做出了自己的决定,在形式上枪杀日军——他只打穿了日军司令胸前的骨灰盒,而他却在这场战斗中牺牲了。对于顺溜的死亡,让很多观众难以接受,甚至有观众拒绝看结局。不过从主创来讲,这个安排别有深意,导演花箐曾说,“顺溜是被放大的亿万英雄的缩影,历史上可能连名字都没有,但我们却把聚光灯投给他,看他杀敌时的疯狂冷静,看他生活中的倔强单纯,看他青春岁月的懵懂情怀,小人物却是有着大故事的。他死不死并不重要。”也有网友认为顺溜的死亡是最完美的结局,“肯定比特完美的结局更有震撼力。”
文书:
有编剧朱苏进自己的影子
《顺溜》除了大司令,还包括顺溜、司令、文书、三营长四位主人公,它的人物设置十分有讲究。文书是令司令骄傲的角色,有文化,祖上入过翰林院,身上虽有爱出风头等小知识分子的种种臭毛病,可是他待人真诚、爱护战友,是难得的人才。
饰演这个角色的徐洪浩,是有着多年表演经验的“老兵”,在《DA师》、《狼烟》、《狙击生死线》、《战地浪漫曲》等前线制造的大戏中,皆能看到他诠释的不同人物形象。而对于这个小文书,徐洪浩却有着自己的顾虑:“文书和顺溜一样应该是个十七八岁的小孩,可我不像王宝强年轻,我实际年龄比角色大了近20岁,我曾跟导演说,我挺个肚子把手一背就是政委了,文书演不好就有装嫩嫌疑。另外王宝强演戏最大的特点是朴素,可我们学表演出身的习惯于去演,我如果演过了,观众会反感。”为此,徐洪浩一开始跟王宝强演戏时十分小心翼翼,拍了两天,俩兄弟却感觉对戏挺舒服,特别高兴。徐洪浩对编剧朱苏进的人物设计十分赞赏:“全剧26集其实故事结构很简单,就讲一件事,连辅线也没有,可有趣味的人物结构却能生出许多看点。”他还透露,朱苏进最喜欢的是文书这个角色,“朱苏进是充满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人,他把这个特点体现在文书身上,像文书经常谈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是朱苏进本人年轻时非常推崇的。”
三营长:“大反派”转型一炮而红
《顺溜》最大的亮点,可以说是由孙逊饰演的三营长。他的经典台词,诸如“我就不信你的邪”、“乖乖的不要动,动一动小命送”……这些已成为当下流行语。孙逊透露,他那一口方言带来的“笑果”纯属意外:“当初拿到剧本时,这个人物说的是普通话,但是导演要求最真实地还原人物,于是我把普通话改为湖普话了。为此剧组还专门把前几集重新拍摄了一遍。”
孙逊此前事业不温不火,但却被冠以“反派第一小生”头衔,因为他曾出演过《红粉》中的任来喜、《双凤楼》中的卫安、《谍影重重之上海》中的方孝、《长江一号》中的师长、《狙击生死线》中的蔡晓春等诸多大反派,这些角色与“三营长”反差极大。第一回扮演一个有喜感的革命军人,孙逊就“一炮而红”了。谈到拍摄,孙逊笑言,最难忘的还是剧中的特殊造型和战火纷飞的效果:“为了表现出新四军在艰苦环境中的沧桑感,每个演员都要足够黑,虽然化妆也能达到效果,但为了逼真,所有演员都被拉去晒太阳,直到晒暴皮为止。拍摄期间,每个人都是彻头彻尾的‘土人',那段时间每天洗澡都得洗将近三个小时,但还是从来没洗干净过,毫不夸张地说,那时我们连内裤里都是土。”
本报记者 张 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