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在经过观众连日来焦急的等待之后,由李幼斌、殷桃主演的军旅大戏《在那遥远的地方》终于要在今晚(7月26日)中央电视台一套的晚间黄金时段开播了。应该说,自打《顺溜》播完之后,几乎所有的媒体、影评人、网友都将目光聚焦到了这部李幼斌继《亮剑》、《闯关东》之后的又一部力作上。由于本剧尚未开播,就已在业内、在专家和影评人以及很多看过本剧碟片的网友博友那里取得了极佳的口碑,赚取了这第一批观众大量的眼泪,使得观众对这部《遥远》的收看期望值陡然攀升,并达到了近期的最高点。
为什么观众会对这部《遥远》有如此之高的收视预期呢?看过本剧的专家们表示,和其他的军旅剧相比,《在那遥远的地方》有着四大成功之处。
第一,无比煽情,堪称超级催泪弹。与其他同类题材作品相比,《遥远》最大的不同在于一个“情”字,因为它比所有的戏都要煽情。到目前为止,所有看过本剧的业内人士、专家、后期制作人员等等,几乎没有一个不流泪的。韦铁与袁鹰这对分别18年的父女近在咫尺不能相认;韦铁的妻子桂红云直到牺牲,也没有听到袁鹰叫自己一声妈。看到这里,铁打的汉子也会忍不住流下眼泪。在剧中,像这样的段落非常之多,这些剧情所传达出巨大的戏剧张力将一次次地冲击观众的泪腺。
第二,细节与人物的成功。每一部电视剧中的角色都有轻重之分,《遥远》也是一样,但《遥远》又很不一样,因为在剧中,主角、配角,包括那些戏份很少的小人物居然个个出彩儿,个个深入人心。韦铁、袁鹰等主要角色的故事感动人心,而老蔫、邵连长、张保国、刘大昭等所有的小人物更是时刻在感动着电视机前的你。相信看这部时,最先打动你、并一直在打动着你的,一定会是这些为祖国默默奉献的普通战士,这些人包括在高原哨卡坚守八年、最后牺牲在昆仑山上的老蔫,舍不得离开哨卡的邵连长,在转业时真情流露的新兵班长张保国,从无怨言的炊事员刘大昭……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血肉丰满的小人物,才使《遥远》的整部戏层次更加丰富,带给观众的感动与震撼更加入骨入髓。
第三,故事上的极大成功。《遥远》的故事由司令员韦铁将自己刚出生的女儿袁鹰送给战友展开,军人在战场上从不为自己着想,袁有生为救战友韦铁付出的是自己做父亲的能力和权利,他把战友看得比自己更重要,同样,女儿刚刚降生,孩子的母亲还没有来得及抱一下自己的女儿,韦铁就追到火车站,将这个女儿送给了袁有生,并承诺不会再认这个女儿。十八年后,新兵袁鹰与司令员韦铁相遇了,两人虽为亲生父女,但近在咫尺,却因为一个承诺不能相认,其间发生的种种变故不断地考验和折磨着这对父女,同时也让观众看得心急,看得心痛。可以说,故事上的成功为这部戏的大热增加了重重的砝码。除了情节抓人以外,《在那遥远的地方》还有一点很值得肯定,那就是它突破了如今军旅剧创作的瓶颈,将视角转向很少被关注的高原边防哨卡上的普通军人。和其他军人相比,高原边防军人有着更加极致的情感与情操,他们几年甚至十几年如一日地战斗在几千米雪线以上,生活条件极端艰苦,有的人因为染上高原病、肺水肿而长眠在那块土地上。正因为这一点,高原边防军人的故事更加令人感到震撼,他们身上的那种对祖国、对人民无限忠诚的光辉品质更加光亮夺目。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层原因,才使得《在那遥远的地方》里,几乎每个一个小人物身上都有异样的光彩,都散发着异乎寻常的魅力。
第四,精神上的巨大成功。一部戏,如果被注入了一种昂扬的精神力量,那它的感召力将会是空前的。好看的故事固然可以吸引人,但充满精神力量的作品对观众心灵的震撼会更加强大。看过《士兵突击》的观众都曾受到里面所传达的“不抛弃、不放弃”精神的鼓舞,而《遥远》所传达出的精神力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过了《士兵突击》,剧中没有空洞的说教,有的是高原边防战士对哨卡、对信念的坚守和对祖国、人民的无限忠诚。在剧中,不论是李幼斌所饰演的司令员韦铁,还是不知名的演员所饰演的普通士兵,身上都传达出令人钦佩的精神力量。正如韦铁所说“几十年来,我们边防战士不怕艰苦,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奋勇向前,因为我们心中装着祖国,装着人民,我们的一切都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这是边防军人坚守的信条。或许到了今天,物质包裹下的人们已经很难体会到这种精神,甚至会不屑一顾。但当用影像将这种精神诠释出来的时候,仍然能触动观者最柔软的内心,被他们感动,为他们折服。现在的年轻人物质生活丰富,这样优越的条件却常常造成精神的缺失。90后一代总是让人不能理解,吃也吃够了,玩也玩够了,这也许是父辈们最诧异的事情,他们怎么就没事可做呢?什么都没意思,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说白了,他们什么都不缺,就缺那股子精神,吃苦的精神,坚持的精神,奉献的精神,以及《遥远》中“缺氧的精神”。“补补更健康”,希望《遥远》中昆仑山精神或者说军人精神,能够为时下“空虚”的人们补充一些精神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