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溜”热播,小人物溜进央视黄金档,其背后是军事题材剧尺度的放宽、视界的开放和整体信心的确立。不再用“强者的姿态表达弱者的心态”。
文/胡赳赳
“宝强比较自信,国强天马行空。”导演花箐可以轻松地坐下来评价“二强”了。由他执导的电视剧《我的兄弟顺溜》正在央视热播。“今天晚上是大结局。”王宝强坐在旁边提醒说。7月7日,花菁、王宝强、张国强还有来自德国的年轻摄影师陆一帆相聚在一起接受《新周刊》的采访,离拍摄已经一年多了,主创和主演还沉浸在这部戏的兴奋劲当中。
“顺溜”不是许三多
“顺溜就是顺溜,顺溜不是许三多。”戏里戏外的王宝强浑身还是那个劲儿:一根筋。他穿着一件蓝色T恤,个子矮墩墩的,言语不多。正像该剧的监制、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影视业务主管李洋大校而言:“电视剧中充斥着城市面孔、奶油面孔,而王宝强则是草根英雄。”
李洋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士兵突击》开拍前半个月,“许三多”还没有着落。总制片人张骞电话打过来了商量,在办公室的李洋说:“我想想。”随后,他电话打过去跟张骞说:“你找《天下无贼》的傻根。”张骞一听,话筒里就“嘿,嘿--”笑了两声,半天没音。李洋急了,问:“你笑什么?”张骞说:“不靠谱吧。”李洋于是说:“你把他找来,穿军装,跑一圈,看上不上镜再说。”
“那好吧。”听得出来张骞答应得很勉强。第二天,李洋电话追过去,问找到没,原来压根还没找呢,张骞答应了“再找找”,这样才让制片人吴毅去找的。
找来后的第一眼,导演康洪雷和编剧兰晓龙都不认可,兰晓龙比较拧,他的不认同方式是上卫生间躲着不出来。“我个人认为许三多天下找不出第二个来。”李洋说,能让父亲骂出龟儿子的人除了王宝强找不到别人。
当王宝强穿上军装在场地里跑步时,一个活脱脱的许三多便出现了。王宝强“感谢”李洋的方式是,在去年金鹰电视节上,一上台就把李洋“官升一级”,直呼少将,“这个一根筋的家伙把康洪雷的玩笑话当作真了。”最后惹得李洋的父母都来电询问工作上的安排。
尽管王宝强坚持认为,顺溜和许三多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人、两种角色。但还是有许多网友称“顺溜”是狙击手版的许三多。对此,王宝强说:“顺溜就是一个兵,一个会说排长光荣的死逑了的兵。”王宝强一笑,眼角的摺子熠熠生辉,他刚从新戏《董存瑞》的角色中走出来,却仍能对“顺溜”的台词一一道来,他用角色的台词诠释角色,说,“顺溜就是那样的一个人。”
导演花菁和张国强在一旁补充拍王宝强时的场景,有一幕是他路遇日本人要强奸中国姑娘,他用狙击枪把两个日本人打翻在地,看也不看中国姑娘一眼,拎着一只鸡就往丛林里跑。“那个拎鸡的镜头本来是没有的,宝强自己加的,当时拍摄的工作人员都笑翻了。”另外一幕是,王宝强说,“我还会掏鸟呢,我掏鸟给你来。”但四顾一下,树上却没有鸟窝。那个场景就交待在这里打住了,王宝强最终没能上得了树。
军旅剧也可以这样拍?
张国强说导演花菁是“儒将”,控制那么大的“场面”,话也不多,放开了让演员演。“导演没喊停,就不能停,接着演,跟三营长端起水喝一杯,咦,没停,那就再倒一杯,接着喝。”说起这些张国强哈哈大笑。
有三个机位对准演员,就连跑龙套的角色也不知道哪个镜头会剪进画面,就都得进入角色,卖力地演。拍完后张国强并没有看自己演的“陈大雷”怎样,后来上映时看了第一集,看得他从头笑到尾,觉得这戏“有戏”。果然,央视收视率一路破纪录,最高单集收视率达到了12.1%,超过《亮剑》、《闯关东》。
对于观众的非议,题材表现的新四军很官僚、很溜须拍马、很匪气云云,张国强说:“之前我们看了很多的老电影、搜集了很多资料,如何对待历史的真实,以及艺术的真实,我们觉得这样演是对的。”
“上一个戏,我的团长我的团炸怕了,这个戏就轻松得多。”张宝强说。花箐在选择外景地时花了不少功夫,像横店那种拍摄基地太人为太假了,后来跟美术师共同选择了江苏淮安市的洪泽湖旁边拍摄,那里曾是新四军最后一个军部所在地:黄花塘。
戏中拼大刀的场景,像是后期电脑制作上去的,鲜血翻飞,花箐得意地说:“整个戏只有最后一幕无数枪弹射向王宝强时,弹痕做了一些处理。”他所使用的是高速拍摄机,剧中陈大雷的大刀片子抹向敌人时,血包就被拍破了,于是就有了鲜血四溅的效果。张国强做着动作示意说:“不是砍过去的,是用大刀拍过去的。”
在“两强”相遇下,三营长的扮演者孙逊有不小的压力,去年9月17号开机,拍了两天后,孙逊跟导演商量,问能不能说方言。导演同意了。于是就重拍,孙逊用湖北话扮演了一个活灵活现、有勇有谋、独挡一面的三营长。许多观众都怀念在20集左右因寻找顺溜而被日本狙击手杀死的三营长,他们甚至认为三营长一结束这戏就不愿看下去了。
“这就是方言的魅力。”导演花箐说,“回过头去看孙逊用普通话拍的几场戏,真不如后来的精彩。”
表达一个普通士兵传奇、短暂的一生,“恰恰是前所未有的、与众不同的。”花箐说。
“顺溜”凭什么打进央视?
这部戏还没开拍,就已经被央视“预购”。导演花箐之前是摄影师,《我的名字叫顺溜》可谓其处女作,一个不知名的导演就被央视影视部预购,且在黄金档播出,实为罕见。据透露,其买价也不低,58万元一集。
“顺溜”原创的概念来自军旅作家朱苏进,他后来也是这个戏的剧本作者。李洋记得,有一次他和朱苏进等在香格里拉吃饭。闲聊中朱苏进就透露出一个想法:国内表现狙击手的影视作品都不理想,他想试试。
李洋鼓励他说:“过去军事题材不缺宏大场面,也不乏犀利观念,但都是大人物、大题材,如石光荣,李云龙等。你能不能‘啪’写一个小人物,你就写一个纯正的男人戏、狙击手戏,你用这张脸写一个年代戏、抗战剧。”
朱苏进当时说想想,一个月后就用电子邮件给李洋发来了一万多字的故事大纲。“朱老师写得非常快。”李洋说,他很注意这个第一感受,他预感这是个好戏。
朱苏进对李洋就提了一个要求,说“千万千万要保护好这个剧名”。言下之意是《我的兄弟叫顺溜》这个名字不能变,李洋给了他这个承诺。
果然,不幸被言中,有人提出异议:“这是个什么剧名!”作为这部戏的监制,李洋被导演及业内人士尊称为“洋哥”,原因是他参与了几乎全部热播的军事题材剧的前期策划,花箐提起他时说“眼光毒”,看东西到位。
为了这个剧名,李洋找了技术上的理由,如果改名,整个报批程序得重新走一遍,会“信息错乱”。
事实上,这个戏是朱苏进为王宝强量身定做的,看完《士兵突击》后,朱苏进就想为王宝强写个戏。让王宝强来演主角的任务又交到李洋头上了。李洋跟王宝强说:“我给你预约了一个戏,名编剧朱苏进老师写的。”王宝强问剧名叫什么,当他听说叫“我的兄弟叫顺溜”后哈哈大笑,说:“顺顺溜溜,这个名字好!”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李洋后来把剧本推荐给央视副台长,还附了意见在页首。“我推荐给央视的戏很多,但很少写意见,前后只有两次。”李洋称其为“在士兵突击后,最值得期待的作品,可喜点在于抓住人物的立体面和细节,充满新鲜元素,是2008年的亮点之作。”
李洋认为,全面飘红的收视率央视应该是“超级满意”。
军事剧的雷区在哪里?
李洋在思考,老百姓为什么爱看军事题材剧,军事题材剧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市场。
“这说明民众有需求。”李洋说:“他们要的东西全是这个社会所缺少的。”
尹鸿甚而认为:“军事剧还有10年好拍。”明年是抗战65周年,继“谍战剧”热潮之后,诸多影视公司又启动了“抗战剧”。李洋判断说,至少有3个亿的资本投在军事题材剧上。
李洋素以“把关”闻名,但是在《我的团长我的团》时,却让他担心了一把,因为“团长这个戏政治边界不是很清楚”。但康洪雷们却给他带高帽子,近乎裹挟他说:“这个审查的事情就交给李大帅啊。”
在康洪雷去云南拍“团长”的前一天,李洋对他说:“你要关心一下海峡对岸马英九的选情。”因为“任何历史都与现实有关系”。那时,相关部门已经有风声透出来,说这个戏“为国民党唱赞歌”。
到关机时,已是年关。李洋又做了个“局”请业内人士吃饭,排得上号的都来了,有六、七十人之多。这中间就又有相关部门的领导及康洪雷。席间便开始了敬酒,领导问:“老听说这个剧倾向有问题啊?”李洋便表示这个戏拍摄得非常艰苦、非常不容易,又说“剧本是我把的关,宏扬的是民族抗战”。康洪雷亦赶紧将宣传册奉上,领导没说“不”。至此,李洋“悬在心头的一把剑”才放下。
“这个戏曾让我极没安全感。”李洋大校和康洪雷一样,属于在无人时“常常独自热泪盈眶”的那种铁血男儿。拍军事剧,“我们面临的底线是不要把自己牺牲掉,作无谓的勇敢者”。
回到《顺溜》一剧中,结尾原本是顺溜盖着青天白日旗,原后被陈大雷甩开、脱下外衣包住,特别煽情。但最后审查时考虑到两岸交系,这个镜头被改了。
《亮剑》只拍了都梁小说的上半部,下半部讲解放后我军高层的故事,李洋认为入不了戏:“亮剑就一定要保持锋芒,不能断剑。”他去跟都梁沟通,“电视剧是再生的艺术,需考虑存活的土壤。”
李洋坦承:“抗战的解读方式倒底应该是什么?是红色经典的重复?我还没想好。”但他能确定的一点是:“过去的作品都是以强者的姿态,暴露弱者的心态。”屏幕上充斥着大刀片子砍来砍去。
军事剧本来就在雷区里,“进入雷区不可怕,关键是要知道雷在哪儿。”这就像拍摄时演员需要走炸点一样,埋炸弹的地方都标着小旗。
李洋总结了三条避雷规律:一是外交方面,会影响到与他国关系,比如抗美援朝这方面有要求,就不能碰;二是文革题材,不要正面处理;三是一些硬性规定、纪律和越界问题,要有清晰的认识和判断。
像《狼毒花》,于荣光演的是一个抗战期间酣畅淋漓的中国男人形象,但也是酒色男人。“中国电视剧的门槛是酒可以,色就不行了。”原著的“生活作风问题需要解决”,原作男女关系非常开放,也非常精彩,但全家男女老少一块看就不合适了,最后,把这个角色的定位更改为“嘴把式的色”。
目前李洋正在策划的军事剧为表现中国空军之父高志航的鲜为人知的故事,以松沪会战为底本。他曾经一个人干掉6架日本飞机,后来日本皇家空军发誓要雪耻,在汉奸出卖下来不及起飞整个机场就被炸平了,被称为“抗日天魂”。中国空军节定在8月14日也是为纪念他的英勇事迹。
李洋说,军事剧就要在“战争片”和“娱乐片”之间找到一条“夹缝”。“在战争、历史和大众之间寻找到平衡点、兴奋点、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