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闯关东(中篇)》8月31日在北京卫视创下收视8.11%、全国卫视第一的好成绩,而这一成绩与近日媒体对该剧的质疑声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日前,《闯关东(中篇)》的导演杨磊也专门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对一些较为集中的质疑首度给出了回应。
质疑一:闯劲儿不足
回应:《闯中》更注重内心的“闯”
由于第一部《闯关东》深受观众喜爱,所以这部《闯中》从开播以来就备受关注,有些观众认为该剧少了些“闯”味,不像第一部那么有力量感。
对此,导演杨磊解释到,其实“闯”的概念有很多种理解,有外在有内在的,第一部集中表现在外在的行为动作上,写了朱开山一家人为了生存与天与地展开斗争的过程,是力量型的对抗与展示;而《闯中》则更强调“闯”的刚柔相济,因为故事的主人公换成了宋家的四姐弟,主人公由男人变女人,是女性奋斗的细腻解剖,情感戏份会更多,所以更注重内心的“闯”,也就是人物内心的成长过程。
质疑二:前半段故事主线太多,情节不够紧凑
回应:有这方面的问题,但主要想更具历史感与民俗味
《闯中》开篇不久,四姐弟就分散在大连、长白山和草原三个地方,因此前半部主要就是以这三条线展开,因而不少网友质疑主线过多,再有其他乱七八糟的辅线掺杂其中,反而对整部剧的精彩程度和紧凑节奏是一种弱化。
导演杨磊也承认,前20集确实存在三条主线的并驾齐驱,每一集都要兼顾到这三个地方以展现四姐弟的命运,所以观众之前会有节奏松散的感觉,但到最后这三条主线合三为一之时使整个故事形成了一次小高潮,也让后面的故事更加好看。其实这样处理的原因主要是中篇融入了很多东北的历史和民俗,像采人参、“江上飞”等,都很有趣味性。这样的民俗在第一部中并没有涉猎,在此却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描写,剧中的这些情节将来都有可能作为历史素材而保存下来。
质疑三:山东大院部分不够真实
回应:历史基础上的再创造,不是生活
对于山东大院的戏份,观众的质疑主要来自于几个人物的义举:刘佩奇饰演的贾云海闯刑场连砍3个鬼子兵、焦大婶手刃3个鬼子、庞奶奶从二楼砸死藤本等都太离谱,感觉山东大院里人人都是抗日大英雄。
杨磊说,其实任何的影视作品都是高于生活的,山东大院的戏份发生在1932年,人物从一开始都并不是具有很高抗日觉悟的普通人,主要都是被日本人一步步逼迫的。每个人的思想转变也都经历了很长的发展过程。观众可能对一些情节的设置觉得过于夸张,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电视剧毕竟要追求一些戏剧效果,不可能每个人都是一个死法,所以在行为上表现的更为激烈些。针对这一点有部分网友也有自己的理解,比如有人就举例说如果你的丈夫儿子都叫人给杀了,你也会不顾一切去报仇;比如你自己生命中关心的人一个个被别人害死,你估计也会一死百了了。
质疑四:抗战的戏份过多
回应:主人公经历不可能脱离大背景
有观众质疑,“闯关东”顾名思义讲述的该是山东人到东北后的生活和生存状态,可是《闯中》却将大量篇幅用在了主角与日本人进行斗争的故事上,因此有观众打趣说该剧应该改名为《到东北抗日》。
杨磊对此介绍,《闯中》与第一部的最大不同就是时间背景变了,第一部写的是1904年到1911年间的闯关东故事,而这部写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新中国成立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的故事,因此主人公的经历不可能脱离大的历史背景,所以才会有天星、虎子的参加革命,但也有天好、天月等人的留守。所以即使是写一家人的奋斗史,但时代变了,她们的奋斗也会跟着时代的变换而有所不同。
质疑五:演员“大换血”不讨好
回应:观众会慢慢习惯
对于《闯中》演员的大换血,也让部分观众有所失望。对此导演杨磊说,对于演员的大换血,可能本身上是有一些不讨好,毕竟观众有一个先入为主的习惯。但其实《闯中》的故事与第一部没有关联。之所以叫“闯关东”首先是因为闯关东是一个行为的概念,并不是一个家庭的个体概念,而是历史上的一群人,除了老朱家、老宋家外还有很多其它家庭。虽然这次编剧依然是高满堂和孙建业,但故事不一样了,演员肯定也会不一样,所以我想观众会慢慢接受的。对于还有一些网友质疑王茜华和苗圃在前半部分装嫩,其实这都是有情可原的,但越往后看,剧情也会越来越精彩,相信观众也会越来越喜欢剧中的人物,而不会再去更多的关注演员本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