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章琰
由李幼斌主演的30集电视剧《雾里看花》在央视八套开播以来,以对古玩行业的大胆揭露以及专业的鉴宝知识让观众连称过瘾。该剧播出四天(10月9日开播),收视一路走高,欣赏该剧的观众也不再局限于李幼斌的粉丝,民间收藏者和古玩爱好者占了半壁江山;不少观众表示,该剧不仅是一部“鉴宝教科书”,更给“盛世藏古董,乱世收黄金”的当下注入了一支清醒剂。
【古玩入门】
都说“打眼容易捡漏难”,难就难在古玩的真假难辨。剧名“雾里看花”,指的就是古玩业的真真假假,有如水中月、镜中花般隐藏着众多玄机。眼力好的,如黄立德(李幼斌饰),能淘到看似普通却价值千万的宝贝;眼力差的如夏海生(张博饰),就算倾家荡产买回的“古董”也一文不值。黄立德算得上该剧中“眼力”最高的古玩老手,对瓷器鞭辟入里,对“朱仿”(朱伯勤仿造陶瓷)更能一眼识破,他很清楚,“干这一行考的是眼力,捡漏靠它,打眼也靠它”。剧中,以黄立德为首的古玩高手们,不经意间教了观众不少“行规”,也提升了观众的“眼力”。
[术语]说话要内行
从开篇起,主角们的话就让不少观众犯愣:黄亿江(小宋佳饰)和郑岩(邢佳栋饰)在古玩街淘货,跟古玩商买东西不叫“买”,叫“让”;夏开林(李建义饰)跟行内人初次见面不问“你收藏什么”,问“你玩什么”。在古玩市场上用低廉价格买到价值较高的古董叫“捡漏”;由于鉴定失误而把仿品或赝品当成真品购买叫“打眼”;受人之托,为他人鉴定古董的真伪及价值叫“掌眼”;古玩行业同业公会为其会员商户设置的圈内交易场所叫“窜货场”;游走在买方和卖方之间的联络人被称为“拉纤”的;成交后中间人收取佣金,一般是买方出3%,卖方出2%,这叫“成三破二”;黄立德发现货品有问题,但要顾及货主的脸面,只能说:“看不好”,如果一定要揭穿,只能说货“不对”……演完这部剧,连演员自己都感叹,学到东西了。
[招式]动作有范儿
“我们的道具中有相当一部分真品,大多价值不菲,面对一堆真玩意儿,我可不敢乱演。”为演好古玩专家,从未饰演过类似角色的邢佳栋潜心研究了一番。很多细节,譬如,持拿古玩需要平取平放,鉴赏瓷器需要戴上手套、先观瓶身,再看底足等步骤,演员们都表现得很到位。在古玩市场,买卖双方的行为也让观众觉得颇为“诡异”,行内人议价习惯用“袖内拉手”方式讨价还价,以保持古玩价格机密;小宋佳所在的安蒂克拍卖公司一旦拿到价值较高的古玩,工作人员立即“封货”,即密封投标,拍卖时再当众折封。
[鉴伪]眼力要够刁
剧中,有名有姓的古物不在少数,如“翡翠原石”、“康熙官窑”、“月影灯”、“粉彩大瓶”、“五彩大罐”、“青花天球瓶”、“宣德梅瓶”及郑岩妈妈遗留下来九宫八卦盒,件件都让古玩界为之疯狂。然而,其中的几件陶器均是“朱仿”,除了黄立德和郑岩外,剧中没人能辨认得出来。对于陶器鉴伪,两人有绝招:一看造型,古瓷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造型;二看胎釉,鉴别胎质主要是观察底足边缘和器身缩釉处,如建阳宋代建窑所生产的黑釉瓷器就呈紫黑色,而明代永乐时期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则釉色白腻;三看工艺,装烧方法的不同会在陶瓷器上留下不同印记;四看纹饰,因为纹饰强烈地反映着当时人们的审美观;五看彩料,各时期彩料成分,呈色也有所不同;六看款识,即刻、划、印或写在陶瓷器上的文字。头头是道的古玩高手们给观众好好上了一堂“考古课”。
【古玩猫腻】
“雾里看花”的另一层含义,是指隔着肚皮看人心,突出“鉴宝易鉴人难”的主题。剧中,玩古玩玩得倾家荡产的、为古玩自杀的、被谋财害命的不在少数,纷繁芜杂的古玩界行规和黑幕让观众触目惊心,更给不少盲目投资古玩的观众以当头棒喝,甚至演完这部戏的李幼斌也心有余悸:“古玩太贵,买不起;古玩界太深,玩不起。”
[让古玩出国镀金]
剧中,黄立德收藏了一批价值不菲的朱仿,但他仍不知足,他懂得“利用藏家海外情结”来发财,通过“海归国宝”的概念来煽动国人的爱国情绪和购买欲。他将手头的赝品一次性押送到国外,重新进关时还故意作为古董艺术品报关,并送到文管委盖火漆印,玩了一场“出口转内销”的游戏。许多人迷信火漆印,以为该印是对文物的认可,其实火漆印只是容许出入境的许可标志而已,跟真品真迹的鉴定结果毫无关系。
[专家睁眼说瞎话]
在古玩产业链中,杀伤力最大的是古玩鉴定家的“变质”。古玩是个技术活,于是拥有超强鉴别力的黄立德比任何古玩都值钱,他一句话,能让不值钱的废品变成宝贝,也能让真正的珍品变成廉价货。正如剧中一句台词,“古玩的奥妙就在于,你认为它是真的,它就价值连城;你认为它是假的,它就一文不值。”然而,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却奉行着一套歪理:“想在这一行里混,就要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睁一只眼说的是眼力,要学会识真辨假的能力,才能混口饭吃;至于闭一只眼,指的就是规矩,只有学会了守规矩,才能活得长久。”于是,他昧着良心说张老的货是真的,引得买家投入重金争相抢购。
[拍卖会精心烘托]
剧中的安蒂克拍卖公司是古玩行业的头牌。由于许多人喜欢名人或资深藏家收藏过的艺术品,于是拍卖会上就出现了许多名家或老藏家藏品的专场拍卖。翻开图录,常常可以看到“从某某号到某某号拍品为同一藏家提供”。其中确实有不少出自可靠的资深藏家长期的收藏,但是也掺杂了不少“假冒伪劣”。
[给古玩编撰故事]
夏海生及郑岩的舅舅经常被地摊老板所蒙骗,原因就在于“听了人家的故事”。古玩界充满了形形色色的“故事”,且这些故事往往紧跟形势,常常翻新,如“等钱花”,“祖上传下来的”,“挖地挖到一些东西”等等。听信了“新编故事”的人往往“大意失荆州”,买进赝品。郑岩为了搭救好友,也编了一套故事欺骗坏人,将一只破碗忽悠成价值20万元的宝贝,成功地救出夏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