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白郁虹
从《玉观音》中咄咄逼人的富家小姐到《双面胶》中的刁蛮媳妇胡丽娟,《落地,请开手机》中黑社会老大的女人苏文月,《王贵与安娜》中小资情调的安娜,再到《蜗居》中为房奔命的郭海萍,海清的表演一次比一次亮眼。台前她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情爱风波,幕后她守护着只属于自己的私密花园。在观众眼中,她是荧屏上让人又爱又恨的精明媳妇。在朋友眼中,她是做事简单、“二了吧唧”的傻女人。而她坦言自己是一个不漂亮但坚持自我、原则性强并且懂得享受奋斗过程的普通艺员。从她的北漂经历看,她又何尝不是现实版的郭海萍?
铁打的“老海” 流水的老公
“老海” 是朋友们对海清的昵称,她还有一个称谓叫“老太太”,是导演滕华弢与编剧六六在拍《王贵与安娜》老年戏时顺口叫开的。海清当时故作嗔怪道:像我这样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孩,你们喊谁呢?显然,这是朋友们的一个善意玩笑,大家流行的说法是:铁打的海清,流水的男主角。从《双面胶》中的涂松岩到《王贵与安娜》里的林永健再到《蜗居》中的张嘉译、郝平,唯一不变的只有海清,海清是不折不扣的元老级人物,无她,这些剧似乎就少了一丝光芒,一份灵动,一种真实。
事实上,到拍《蜗居》时,海清已经不想出演姐姐海萍这个角色了,因为原小说的重心在于一个小女孩在爱情与物质面前表现出的迷惘与选择,是很凄惨的爱情故事,“它是海藻的,姐姐不过是导火索。”直到滕导与六六重新架构剧本,让这部剧不仅讲妹妹,也讲姐姐,讲白领人群在大城市中的困顿与迷乱,他们需要有人能够准确有力地把握角色,海清当然是他们的不二人选。于是,在编导的说服下,海清接下了这个为买房而使生活变得一团糟的“悍妇”海萍。
很多人不喜欢海清扮演的海萍,认为如果不是海萍逼着老公借钱,如果不是海萍一心想买房子,海藻不会做了别人的二奶。海清却说:“这个说法欠妥当,没有海藻,海萍一样可以买到房子;相反,没有海萍,海藻也一样会跟宋思明好,这都是性情使然,海萍不过是整件事的导火索。”在海清眼里,海萍爱家,同时疯狂压榨自己包括老公。“她的人生理想就是想拥有一套房子,她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自己享受,而是为了孩子,从这一点看,海萍是挺让人敬佩的。”
比海萍更像战士
“我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度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三四百,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至少要进账四百,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是《蜗居》中海萍的一句台词,是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上班族的内心写照。同样,对于一年前还无车无房的海清来说,它何尝不是自己的真实写照呢?尽管她拥有演员的光环,但每年一部戏的低产量拍片速度,让她的囊中并不宽裕,她像大多数白领阶层一样,望着不断飙升的房价“肝肠寸断”,望着高楼林立的大厦,也曾发出如海萍一样的感叹:他奶奶的,怎么这么多人有钱啊,疯了吧。
聊到房子,海清体会颇深,笑说自己是对车、房Happy不起来的人,既无需求也无投资理念,在北京一直过着租房、打车的简单生活。如果不是父母退休要搬来一块生活的话,她绝对想不到买房。买房的日子令人崩溃,新房贵得离谱,只好转看二手房,然而二手房的价格也高得让人肝颤。“什么破房子,要两万三万四万(每平米),最后居然要我八万(每平米)。我问中介为什么要把这样的房子介绍给我,人家说你是明星,我们觉得你有钱。我当时一口血差点没吐出来。”谈到自己的这次看房经历,海清哭笑不得。
海清还把自己的看房经历加进剧中,海萍与同事聊到“社区雪茄吧”一场戏就是海清的真实体验。“我去看房子时,问他们周围有没有菜场、医院?他们说没有,但会所里有一个雪茄吧。我当时就蒙了,雪茄吧?我们要雪茄吧干嘛?他说,这是高尚住宅的一个物业标准。我当时掉脸就走了,我说连菜场都没有的房子有什么用?难道老百姓吃菜都是空运过去的?”
今年,海清终于在北京三环外买上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不过是一套二手房,据说,扛着供房压力,海清也像海萍一样买彩票,等着天上掉馅饼。向海清求证,她很爽快地答:“是真的,我给自己一个月的时间,每天就祈祷能够中五百万。那会儿拍戏,我就让司机帮我买,我们约定,如果他回来车灯打闪就说明中了,没闪就说明没戏,结果车灯没有一次闪过。”
导演滕华弢后来形容海清时说,她比海萍更像战士,因为海萍还有妹妹帮忙,海清没有,她一个人在城市里孤军奋战,勇往直前。
生活中一个特“二”的女人
《双面胶》中的丽娟,《王贵与安娜》中的安娜,《蜗居》中的海萍,彼此的共同点就一个字“作”,她们伶牙俐齿,我行我素,为人现实,在夫妻生活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由海清来演绎这一类女人,是否是因为导演看中了她身上也存在这类女人最本质的东西——强势?海清听后开怀大笑,说:“我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个特二的人。呵呵,他们觉得很多正常人做的事老海都不会去做,老海做的事都‘二了吧唧’的,千万别交待老海办事,说老海要过日子的话,那日子得过成什么样啊?其实我有一点和丽娟特别像,你有没有发现胡丽娟其实是一个不太会算计的人,她跟亚平之间总是亚平(丽娟老公)琢磨她,她从不琢磨亚平的。我生活里就是这样,我不太琢磨的,而且我特别感性。”
感性的海清却拒绝回答自己的情感问题,入行八年,海清从未传出过绯闻、八卦之类的小道消息,她说:“我就是演员,演戏就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堡垒,我不想纵容别人探听隐私的行为。”不过从她很知足的表情上不难看出,她目前的生活状态不错:“我现在这样很好,拍自己想拍的戏,做自己想做的事,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
问海清一个很多女孩都很困惑的问题,如果你是海藻,是选择像宋思明这样的成功男士还是小贝这样痴情却人脉、经济都有限的小男生?海清毫不犹豫地答:“我一定选小贝,这对啊,因为一起创业过才会恩爱,共同成长。”
很多机会因为不漂亮而失去
海清原名黄怡,12岁在江苏省戏剧学校学习舞蹈,17岁进入江苏省歌舞剧院。工作期间,海清还由演员晋升为编导,获得不少奖项,因此成为剧院的台柱子。从小立志做“伟大的表演艺术家”的海清最终决定放弃舞蹈,报考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追求自己的表演梦。1997年,海清以文化课第一名的成绩同时被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录取,最终海清选择了北京电影学院,班主任是大明星黄磊。“黄磊是我表演路上的引路人,是挚亲的人。”
毕业后的北漂生活在海清看来和别人没什么两样,“挺正常的,因为年轻人奋斗的岁月都是这么过来的。”但在同行眼里,海清的奋斗路程比别人来得长,从2002年在《玉观音》中饰演钟宁小有名气到2006年出演《双面胶》一炮而红,四年的时间,海清几乎沉寂在茫茫人海中。海清不假思索地说:“因为我长得不漂亮,我知道有很多机会是因为我不漂亮失去的,毕竟镜头是需要美的。说实话,美貌对女演员来说非常重要。”
很多时候,海清去剧组见导演之前,都会问对方要什么样的女演员,如果对方答要有气质不用太漂亮的,OK,她马上去试镜。如果人家挑明要漂亮的,她想都不想就回绝人家。能当上《双面胶》女主角,也是因为导演滕华弢希望找一个不像女演员的女演员,扎在人堆里根本看不出来的一个人,海清恰恰属于这样的邻家女孩。
“作为演员,我喜欢我这张脸,因为她可塑性特别强,把我化一化就成这样了,再化一化就成那样了,我希望这张脸是为我的角色服务,而不是为我海清服务的。”
所以,容貌从来没有成为海清做这一行的负担,她说:“有些机会是因为我不漂亮而生生失掉了,但那些过程对我帮助很大,它让我长大,让我看清现实是什么样的,我相信为戏为角色付出,一定会得到回报的。因为黄磊跟我说过,爱角色和爱一个人是不一样的,你如果为艺术付出一分,可能它会回报你一百分。如果爱一个人,他有可能一分都不回报你。在这条看似漫长的道路上,我一直在迈步往前走。我很感谢我走过的每一天,它让我那么的踏实,基本上在这条路上我没有妥协过。朋友们都知道我是一个挺有原则性的人,我会说‘不’,很多人都不好意思说出这个字。我觉得我是一个挺有血性的人,一直按照我自己的方向走。”
有问有答
问:你前几年就小有名气了,怎么还可能有房奴心理?是不是要求太高?
答:当时首付都不够啊。我的要求也不高,差不多就是普通老百姓的标准,因为我每年接的戏不是特别多,2006年《落地,请开手机》,2007年《双面胶》,2008年《王贵与安娜》,就是一年一部到两部的量。
问:前两年手头紧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多拍一些戏,多挣点钱?
答:想啊,想得我是肝肠寸断,后来又觉得不值。所以我说我生活在理想中,老盼望接一部好戏,如果接一部违心的戏,我觉得不值。而且我觉得总有一天房子能买着,不急,但实在耐不住房价飙升得太快了。
问:现在大家都叫你“媳妇专业户”,对这个称呼有什么样的感觉?怕不怕被定型?
答:无所谓,这只是一个阶段。我太不怕被定型了,我宇宙里的能量还没释放出来呢,我虽然是有爆发力的演员,但我演戏的光芒会慢慢折射出来。这一点我非常自信。
问:大家公认你是好演员,却没有大红大紫,你有过焦虑和不甘吗?
答:有过,想到过改行,觉得这条路好难啊,会有这种感觉。我相信演员出来都是有蛰伏期的,越是把自己往地里沉,往土里砸,有一天反弹得才会更高更远。“我要用我的两只脚,走我自己的路”,我觉得罗大佑的这句话非常受用,奋斗的过程是我心甘情愿想要的。
问:《落地,请开手机》里只有几集戏,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像这类配角你也会这么用心去演?
答:我拍戏挺简单的,如果你用大部分人的成功经验和规律套用我的话,一般来说不适用。我当时接这部戏是因为孙红雷,因为他是我的偶像,能够和偶像演对手戏,我非常高兴。
问:成名前后的心态和生活变化大不大?
答:还好,只是现在到外面会有一些不安全的感觉,人家都认识你,你却不认识别人,做事得注意,因为你是公众人物,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以前我穿着趿拉板儿,短裤就下楼买菜去了,现在得稍微注意一些,套一条长裤,穿一件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