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独家对话兰晓龙:《生死线》是强情节剧(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08日15:37  新浪娱乐
独家对话兰晓龙:《生死线》是强情节剧(图)

独家对话兰晓龙

  演员张国强《士兵突击》热播期间曾经这样形容兰晓龙——在屋里随时端着枪械模型,随时在角落里以战争状态向你“开炮”,就是这样一个“玩心”很重的编剧,他的每一部作品却承担着战争以外撼人心魄的悲情力量。他的近现代三部曲,《团长》唤醒了我们久违的激情,鲜少人关注的远征军历史如画卷般展开,透彻的渗入骨髓。《生死线》不是非死 视频:《生死线》北京卫视首播 对话编剧兰晓龙 媒体来源:新浪娱乐 既生的哀嚎,短暂的悲悯后,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对残酷战争带来的冷思考。而《士兵突击》引发的口碑热议,却如同污水中注入的一方清流,搅乱了整个2008年。2009年,耗时173天,后制长达半年的48集电视剧《生死线》终于来到我们面前,兰晓龙将文人的酸楚还给了何莫修(张译饰),带给我们的是一丝丝悲凉;将他眼里的豪迈送给了四道风(杨烁饰),带给我们的是大悲大喜的顿悟;将它心中的专注给了欧阳山川(廖凡饰),关于信仰的定义永远是电视剧追逐的至高目标;而他自己对于战争的理解,对于和平的期许,也在龙文章(李晨饰)身上表现无遗。和兰晓龙的第一次对话始于《士兵突击》初播的夏天,对于这样一位说话方式独特,脑子里总有稀奇古怪想法的无敌编剧,初识时总有些不能进入角色,但如果你见识过写完《团长》嚎啕大哭的他,理解到压在他身上总想要唤醒世界的稀缺责任感时,对他的作品,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认识,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是对他最好的形容词。刘杨/文

  《生死线》体现兰式风格 孔笙掌舵很满意

  新浪娱乐:《生死线》终于要来到观众面前了,您现在是怎样的心情?

  兰晓龙:我现在的心情是赶紧做下面的事。《士兵突击》那会因为播得很好,自己也有一些期待,瞎玩了一阵。编剧永远是做未雨绸缪的事情,我的快乐应该是看到老孔(孔笙)把片子拍出来的时候已经结束了,看到非常好。而且我很喜欢这个团队,我对团队负责的方法是赶紧想下面做什么,而不是看播得怎样,观众反映怎样,这是无法操控的。

  新浪娱乐:我看到评价说这部是最符合您气质的片子,可能在《士兵突击》《团长》里,导演把控的影子多点,而这部剧却完整展现了真正的兰晓龙的风格,您觉得呢?

  兰晓龙:最符合我的气质,我的气质有点飘忽(大笑)。

  新浪娱乐:有点妖孽。

  兰晓龙:也不是妖孽,但我觉得从文本上最符合气质的可能还是《团长》。

  新浪娱乐:这部电视剧呢?刚才孔导演说想尽力展现作品原有的风格。

  兰晓龙:是的,他做的比文本提供给他的多,有时看到一段老孔把我镇住了,这样拍一个东西,台词都是按照原来的走,甚至是调度,但是会让这场戏,有一些我写的时候很隐然的东西变得很透亮。《生死线》本子做的比较早,应该说《士兵》没有拍的时候第一稿已经有了,有些想法有,但孔导演让他完全成型了,我说老孔其实是说整个团队。

  新浪娱乐:很多人说您写的时候,脑子里面已经有很多的调度,比如每个人的形象,又回到这个问题,为什么每个演员和角色这样的契合?

  兰晓龙:我觉得更多的还是二度创作的时候,首先从演员方面说,我们彼此会做一个很大程度的交流,廖凡和杨烁都说自己是竞争上岗,也不是我们开玩笑,确实要做很大协调,四道风我们甚至想过廖凡和李晨。就是几个碟子,怎么放,放什么,反反复复去想。还有不能看演员以往作品展现的东西,那些东西可以,但是用起来某种程度来说有点不值钱,而且对演员并不是太负责任的事情,不过是在过度挖掘他的艺术价值。我比较喜欢老孔,他绝对不仅仅是榨取剩余价值,对演员负责的方式是能否这样走走试试看……首先从导演上会想很多,甚至包括一些演员都没有想过的事情。还有一个,我昨天跟杨烁说,我们去评价一个演员的好坏和一个好剧本惟一的标准是得让演员愿意成为要扮演的那个人。

  新浪娱乐:这话比较拗口。

  兰晓龙:你仔细想这个事,这个话没有办法说的不拗口,必须让演员愿意成为这个角色,演员接了这个戏,为了生计,为了有戏拍,未必是认同这个戏的,我们这样的角色很多的。我们肯定尽量避免这样的状况,我们给你一个好的平台,给你的角色是你非常愿意做的,这种良性的循环非常好。昨天我们录一档节目的时候非常好玩,当时给他们每人一个题板,有个题目是这个戏重新再来一次的话,愿意演哪个角色,三个人写的都还是自己的角色,张译这家伙想得比较多,写的是“别人”,但他还是最喜欢何莫修。

  新浪娱乐:当初在拍的时候我们也担心啊,因为之前看过小说,您的东西体现到影像上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包括台词是很话剧的,您现在对孔导调度满意吗?

  兰晓龙:我非常满意,他的调度是超出我想象的,就比如沽宁旁边的阵地,很多电视剧就是挖几条沟代替了,他居然来了立体的,纵深的,岔开的,有层次的,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机位需要很多,这是一个团队的问题,他让我有很多意外惊喜,他所作的不仅是照着文本简单的复制出来,包括演员也都不是,我永远说《士兵》,包括《团长》,《生死线》都可以看到他们创造出来的东西,这样我们才是在一起玩。

  悲悯情怀不变 文人情节继续

  新浪娱乐:但是作品还是延续了之前的基调,让观众笑着流眼泪,这部作品可以说更甚。

  兰晓龙:这个基调永远也会改不了,这个东西改不了的。(笑)我肯定要做的东西,我希望是能够让人感动,人们感动的结果也比较单调,就是流泪,不管哪种方式一定是流泪,不仅想让人感动还想让人快乐,想做到大家的反映就是这样的,不会有其他的方式。

  新浪娱乐:我昨天网上看到一个评论,您笔下的人物最笨的人物往往最聪明,比如许三多,最复杂的人往往最简单,比如《团长》里的龙文章,而最软弱的人往往最坚强,比如这次《生死线》里的何莫修还有欧阳。

  兰晓龙:欧阳不软弱,这不是说最什么的就最什么,我觉得是一个人身上有很多种因子,只是看愿意做哪种。我们每个人身上包含很多,一个硬币有两个面,何况一个人,像《士兵突击》热播的时候,都在争论是许三多会成功还是成才会成功,我感觉这个问题很无聊,我看到成功的许三多,我也看到成功的成才,那还有袁朗呢,还有史今呢,还有很多很多人呢。

  新浪娱乐:这部作品也一直在延续您一直以来的一个东西,在写一种文人的悲哀,偌大的中国容不下一个书桌,《团长》里有,《生死线》也有。

  兰晓龙:我一直在写不是文人的文人,可能跟自己的出身有关系,我到现在不会认为我是一个文人,虽然说我不可避免的是文人,但我总说自己是一个混混。从中国历史来看,纯粹的文人态度,至少我们老旧儒推崇的文人状态并不是对社会国家有太多的贡献和好处。儒学大家我最喜欢王阳明,一个儒学家带兵打仗还打赢了,我觉得这才是文人的态度。

  所以文人有很多种,一种是把精华读到肚子里,我会认同这一种文人,《生死线》里的何莫修面对这样的世界完全不知道如何变通,他是一个书呆子没有错,但他不是无药可救的,老实说,何莫修的性格是这部作品里我最喜欢的,那种不顾一切的态度,尤其我自己是一个军人,对他那种宁肯向自己开枪不愿意向敌人开枪的态度特别欣赏。

  原来一直想换名字,感觉《生死线》太过于商业了。这个名字放在什么戏上都可以,性质很模糊的,最后一直也没有换了,因为剧本确实是在生死界限中间的很多东西,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根线,这边是生,那边是死这样。

  新浪娱乐:要做选择。

  兰晓龙:对,这是线中间的空间,一条线也是有空间的,线中间有很多的选择。

  新浪娱乐:你每次把文化人放到战争的背景里,都要让他们受到包括心理上,生理上的摧残,太坏了。

  兰晓龙:我很希望文化人不要太文化了,包括不仅是对文化人说的,希望商人不要太商人了。有些媒体对我的评论,说我是一个我行我素的人。但其实作为编剧至少是半个制片人,经济方面的东西我永远会考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