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秦帝国》改编自著名历史学者孙皓晖同名巨著。第一部《裂变》以商鞅变法为主线,表现秦国由弱变强,成为战国霸主的过程,该剧眼下正在陕西卫视、东南卫视、河南卫视、河北卫视四台首播。开播三天以来,收视率和网络点击率已超过热门剧《蜗居》。厚实的小说原著,加上侯勇、王志飞、高圆圆等实力派演员的精彩演绎,为观众展现了一出气魄宏大、颇具质感的精品大戏。
《大秦帝国》第一部《裂变》的核心内容是变法,展现秦国通过嬴渠梁和商鞅这对“黄金搭档”,使秦国由弱变强的过程。侯勇和王志飞分别出演嬴渠梁和商鞅,他们为了强国的共同信念立下“君臣相知,永不相负”的誓言,这两个两千多年前的男人通过荧屏将一段“励志史”跃然于观众面前,震撼着观众的心,不少观众看过该剧后感慨改革艰难,并将两人视为偶像。
关于秦孝公
“那份智慧和隐忍非同寻常”
出演秦孝公也是侯勇第一次演帝王,他对秦孝公的理解是:“秦孝公临危即位、卧薪尝胆,面对积贫积弱、六国虎视眈眈、有亡国之危的秦国,他不仅要图存还要兴秦。于是他广发招贤令,任用商鞅变法,平息老氏族争斗,硬生生‘挪’出20年非战岁月,使得弱秦变强。你很难想象他遇到了多少困难,他的智慧和隐忍非同寻常。”
出演这样一个“非常”角色,侯勇说有个秘诀——“胡子”帮了他很多忙,“秦孝公继位时是秦国最弱之际,他事必躬亲,所以留了一个平胡;到了中期,秦国慢慢强大,秦孝公的王者气质慢慢显现,他蓄起了方形胡子;晚年时六国拜秦,他的霸气和帝王之气达到顶峰,胡子也变成像兵马俑那样的虬髯,就是翘起来的胡子。”在侯勇看来,秦孝公的人生充满遗憾,“他四十几岁就死了,名医说他的病没法治,因为不是身体有问题而是心力交瘁,是过劳死,他还有很多宏图大志没完成,他的人生充满遗憾。”
有场戏让侯勇难以忘怀:“经过变法,秦国日益强大,是时六国拜秦,当时秦孝公脑子闪现的都是变法中经历的磨难,眼泪忍不住,但又不能让六国使节看出,这场戏对人物内心的刻画非常深。”
关于商鞅
“他是超常态的完美的人”
历史上对商鞅的评价是“刻薄寡恩”,但观众却评价他“纵然无情也动人。”王志飞对商鞅的评价非常高,“这位历史上的大思想家,本身一定是超常态的,具有异于常人的思想。因此商鞅的风格,也应与众不同。我认为他是独一无二的,他是古典法制的创始者和奠基者。他的功绩并非只对秦国而言,而是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他是一个完美的人,可能有观众因为在现代的社会见不到这样完美的人而对他产生怀疑,但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两千多年前就不能有这样一个完美的人呢?”王志飞说,他演绎的商鞅至少有七八个面,“如果仅仅按历史上‘刻薄寡恩’评价去塑造商鞅,我想观众也会看腻吧。我就是不想把商鞅从头到尾都演得一样,他年轻落魄时,不可能只是一副玩世不恭、不近人情、刻薄寡恩的状态,他也有自嘲、可爱的孩子气的一面。”
西安斥重金15亿元进行城市营销
欲借《大秦帝国》塑秦文化品牌
借助影视开展城市营销已成为目前城市间竞争的“常规武器”,记者获悉,国内最大规模的一次借助影视进行城市营销的举动近日在西安展开——48集大型历史电视剧《大秦帝国》首部《裂变》在西安大唐芙蓉园举行首映礼,以秦文化为核心的新一轮西安城市营销拉开大幕。
《大秦帝国》的播出,标志着西安曲江新区文化战略从“大唐文明”转向“大秦文明”,是秦文明系统开发工程发轫之作。以《大秦帝国》和秦皇陵遗址公园的文化、历史资源为主线,西安将推出包括图书、动漫、网络游戏、歌舞剧、交响乐以及博物馆等在内的系列文化产品,在西安曲江新区建设中国秦文化产业孵化中心,形成秦文明开发的文化产业集群,计划用4年时间,投资15亿元将大秦文化做成品牌,堪称目前国内城市营销之最。据悉,《大秦帝国》第二部目前已在筹备剧本,制片人焦阳透露,片方将斥资2.7亿元把《大秦帝国》拍完。
《大秦帝国》论战戏台词靠“吟”
先秦战国时代,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是中华文化兴发沉淀的时代,是国粹凝练结晶的时代。尽管《大秦帝国》中只有“洞庭春茶楼论战”“孟子游学”“齐国学馆论学”等几个片段或台词涉及百家争鸣现象,但观众完全可窥斑见豹。
论战戏如何取舍?
黄健中:台词要有强烈的冲突
对原著中大量“论战”戏,导演黄健中是如何取舍的呢?“如果你看《史记》,就会发现这段历史论战特别多,剧本中这些台词可以保留,但如果拍电视剧,都是两个人说话、辩论,观众肯定不爱看。我的原则就是减少朝会议政,减少论坛争鸣。凡描述性东西都删掉,有冲突的台词都保留,台词中一定要含有强烈戏剧冲突,可让观众感知当时社会百家争鸣的氛围。”黄健中说。
台词是否感觉枯燥?
侯勇:台词很华丽
剧中,渭水大刑一段,秦孝公和商鞅有一段关于“刑杀700人”的争辩,被黄健中称为非常精彩的一段:“这段戏商鞅给了秦孝公一定压力,矛盾集中,观众看得也有压力。”扮演秦孝公的侯勇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说,当初看到剧本也被这段吓了一跳:“8页纸全是台词,看起来都觉得很枯燥。”
但《大秦帝国》如《离骚》一般简短精练的台词,很快让侯勇爱上了说对白的感觉,“《大秦帝国》台词太华丽了,很脆爽,对白更像《离骚》,文体更像诗篇,很多台词四字一句(先秦文学多以四言为主),念起来朗朗上口。我们很快进入了剧中人物状态,感觉自己就是那个时代的人了。”
台词怎么说才好?
王志飞:用“吟”的方式发声
饰演商鞅的王志飞告诉记者,演绎“辩法”戏时,大段台词倒不难记,难的是如何进入古人的状态:“没人知道那时人们如何说话,所以如何表达这些台词,如何进入角色的状态,我们一直都在琢磨。”最后,王志飞和导演、编剧探讨了很久,定了一个“辩法”戏发音基调:“不过分强调生活化、口语化语言,过去引据论点不都说‘吟’吗,虽然我们说台词不至于‘唱’,但一定要让观众体会那个时代人物的感觉,更何况商鞅是士,是贵族,是知识分子,他说话的方式应该有别于现代戏。最后,设计了现在这样的表演方式。”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赵斌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