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内地的广大观众而言,一个心照不宣的事实是:电视剧集才是支撑他们向影视乃至娱乐业投注人气与关注的首选地标。2009年,收视大战依然火爆,近年初现雏形的类型剧发展格局继续着厚度的积攒,如果说有什么“特别”之处,则是因为涉及到“共和国60周年诞辰”的母题,各类剧集大多添加了一些庆生的元素。
谍战仍是热播大户
谍战剧因《暗算》、《潜伏》在近年的荧屏声势不坠,仅在过去一年,就先后出现了五种类型的谍战剧:第一类是续集或系列延伸(像《誓言永恒》、《秘密列车》);第二类虽不是续集,却是对原有谍战剧拍摄套路的承袭和升级(像《地上地下》、《特殊争夺》);第三类属于红色经典翻拍(像《秘密图纸》、《黑三角》);第四类是受“献礼热潮”激发而另辟出来的新型套路(如《冷箭》和《延安锄奸》在题材宽度上的突破、《勇者无敌》对人物命运的揭示、《绝密1950》对武侠、西部片等养分的吸纳);第五类则是影像精美化的尝试(《谍影重重之上海》)。
五个小类里,以第四类剧集的成绩最为明显,第一、二类也具备了一定程度的良性反馈。红色经典翻拍的谍战戏里,只有一部上一年首播的《天字一号》令人印象稍深,像《谍影重重之上海》这样集中了一线明星的剧集,则因为其节奏的拖沓、滞涩,使观众的预期热情伴随着播放的推进而减退。
“献礼剧”亮点有限
献礼剧是2009年独有的“新兴剧种”。它们不是因制作形态一致,而是由于有着近似的为共和国庆生的热忱,反映出精神上的同源。这里面又分为剧情相对常态和另类的两部分。
常态的如《解放》、《北平 战与和》、《十三省》、《沧海》、《高地》??这些剧中,有的给人以平地惊雷般的震撼(《十三省》);有的在旧有同类剧的架构下注入了新时代的人性化视角(《北平战与和》);但也有相当剧目,犯了“剧情平淡,说教过于明显、急切”的大忌。较另类的献礼剧如《杀虎口》,显然欲复制去年《狼毒花》的成功,而兰晓龙编剧的两部作品《我的团长我的团》和《生死线》则在美学或叙事上有较出位的探索,其中后者又比前者更成熟,也更契合历史情境下的人性。
历史剧薄产中创新高
所谓“历史剧”,与古装剧不同,它是指那种以正剧色彩作为主基调,去再现某段史实或演绎和展示某种风貌的剧集。整个2009年度这样的作品数量并不多。但年中的一部《人间正道是沧桑》,展露出了内地电视剧行业近年少见的人文底蕴和家国情怀,其镜头构图的电影化,表演的高水准,都使这部剧集成为内地同类剧集的标高之作。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运气和成色都差了两个档次的《关中枪声》,因为剧情题材的边缘和拘谨,而浪费了高级的立意。早早首播、热播却延后了三年的《大秦帝国》,在年末表现出强劲走势,虽说它在画面上已无当年的技术优势,但依然对观众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家庭”、“苦情”与“时装”的反差
家庭伦理剧是这两年勉强能与谍战剧争锋的大剧种。不过,它历来与另一种概念下分出的剧种“苦情戏”有些纠缠不清。2009年,不太苦的家庭伦理剧代表作是《王贵与安娜》,略显苦涩的则是《相伴》、《人活一张脸》、《北风那个吹》与《蜗居》。几部力作的看点都很足。以整体演技评价,《人活一张脸》堪称第一;以剧情之“苦”衡量,《北风那个吹》和《相伴》则排在最前;《蜗居》则更“时装”一些,也更贴近当下人们的生存主题。与《蜗居》相近,受到一部分年轻观众青睐的《我的青春谁做主》是这一年“时装”或“都市”剧中的一个准亮点。
古装剧与文学改编剧进步迟缓
2009年改编自小说的古装剧集(包括民国)并不少,《倚天屠龙记》、《纸醉金迷》、《金大班》、《龙须沟》,不过缺少反响强烈的作品,《四世同堂》勉强算是一个佳作。说“勉强”,是因为老舍的原著虽然功力深厚,但线索相对芜杂、枝蔓,要改编成一部成功的剧集,难度其实是很大的。汪俊新版在这方面并没有超过林汝为的老版,表演在整体上倒是各有千秋,但主演黄磊和蒋勤勤还是吃了外形气质距原著较远的亏。
情景喜剧、轻喜剧及其它
《武林外传》之后,情景喜剧几年没有再出现各电视台轰动竞播的作品。但这不等于说在过去的一年没有这方面的佳作。尚敬的《家有外星人》、英氏家族拍竣于几年前的《地下交通站》都是这一年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剧目。如果岁月垂怜,日后是不是能成为两部闷骚型的经典也未可知。轻喜剧里《我是老板》、《三七撞上二十一》都还值得一看。姜武、王雅婕、王千源、阎妮,这些名字至少可以等同于剧集表演上的诚意。文_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