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大概是全中国最璀璨的“名利场”了,在这些天的央视春晚采访期间,本报记者见识了很多台前幕后的小人物,他们默默地用汗水与智慧,辛苦地在为着这个亿万中国人的除夕夜宴奔波忙碌着。或许,他们的名字都微缩在一个整体的称谓中,没有人知悉,可是,没有他们,没有这么精彩。
群众伴舞演员:
每天训练10小时
某位明星如果参加了九次央视春晚,那么,他早已经是扬名立万的大腕儿了。可是,少林塔沟武校的学生们也荣耀地来了九次春晚,但他们却永远只是吃盒饭、睡小旅馆的“配角”。少林塔沟教育集团的董事长兼总教练刘海科昨天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告诉记者,今年学校派出了80多位男学生来参加春晚表演,主要节目是武术舞蹈《对弈》。这些孩子中最大的18岁,最小的是12岁,他们都是从二万八千名学生中精挑出来的优秀生。这些孩子们一个月前就在北京驻扎,每天三顿吃盒饭,但却进行着十几个小时的超强度排练。记者询问一位马姓塔沟学生辛不辛苦时,他腼腆地表示,“不辛苦。能上春晚很光荣。我爸妈都准备在电视上看我呢!”
给小品当配音:
也要每次跟着彩排
来自解放军艺术学院的一位叫曲直的大学生,也许春晚上你看不到他的身影,其实沈阳小伙曲直参加的是郭冬临的小品《一句话的事儿》,只不过他是只露声不露脸的演员之一。原来,这个小品中有几句牛莉打给郭冬临朋友电话的画外音,需要由4个演员用声音来完成这个角色,曲直就是其中之一。值得说的是,这个声音是不能提前录制的,需要现场跟演员进行配搭。而且他们也每场都要跟着演员一起来参加彩排。曲直是个很爱笑的男生,他觉得虽然全国人民都看不着他的模样,但他觉得这也是个特别值得高兴的事儿:“用声音参加春晚,这个经验多特别呀!”
为读者当“眼线”:
记者们惊险“潜伏”
每年春晚前后,央视西门侧的观众入口处总会聚集一批欲到节目演出现场“潜伏”的记者们。为了让读者们提前获知春晚的节目内容,这些特殊的观众都是被派来当前锋“眼线”的。不过,央视春晚一向不喜欢被记者们“骚扰”,他们拒绝记者们的公开采访,因此,记者们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像“特务”一样,想尽各种办法伪装身份,进到有三道大门严格把关的一号演播厅内。即使顺利通关,但每次彩排都严格禁止拍照——不仅进场要存包,还要进行安检,另外,现场有专人负责巡逻,只要有人拿出相机,立即没收。怎样将图文都发到报纸上,又是潜伏进来的记者们的另一个大难题。采访期间,本报记者就亲眼见识到了同行很多敬业的“小喜剧”发生。有位记者为了把相机带进演播大厅,将小相机放在肚子上,安检人员扫描时,机器发出了“嘀嘀”声,人家立即厉色问,“这里是什么?”她不慌不忙地说,“牛仔裤的铁钉扣啊!”遂被安全放行。在人潮穿行的候演区,不时地会碰到一些记者,大家都心照不宣。一位记者深有感触地说,“如果以后在报社失业了,我要写封信给央视台长,竞聘到这里当保安,专门抓记者。你看,那些鬼鬼祟祟,到处乱看乱望的人,就是记者,一抓一个准!”
特派记者 张漪 文/摄 本报北京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