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独家对话赵宝刚:未来竞争是文化的竞争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08日15:45  新浪娱乐
独家对话赵宝刚:未来竞争是文化的竞争

赵宝刚

  采访手记:在电视剧圈里,赵宝刚是独树一帜的,出道之初的《编辑部的故事》《过把瘾》《东边日出西边雨》是他的尝试,称得上收视率的先驱,而之后从《永不瞑目》开始,他却逆转思维开启了中国新一代偶像剧的序幕,直至今天,赵宝刚对自己的导演生涯也没有一个完整的归纳和总结,他说“不喜欢”,因为是命运的选择,自己又恰好能做好,于是 视频:独家对话赵宝刚 未来竞争是文化的竞争 媒体来源:新浪娱乐 一直走到今天。从2009年起,赵宝刚一直在推销自己的“新媒体”理念,他称未来的电视剧竞争是文化的竞争,网络的影响力将取代传统媒体,而尝试,从《奋斗》开始,目前是《婚姻保卫战》。他,是一个总是走在前端的人,从他身上,您能够看到中国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身上的活络精神和敢为天下先的气势。

  拉上冯小刚 一起做导演

  主持人刘杨:很多的观众和网友对您的经历非常感兴趣,当时您怎么跨入到导演这个行业的?

  赵宝刚:原来做演员做了有2、3年。我现在这个单位北京电视剧中心调我进去了,做库工,看库的工人,条件是不许再当演员了。我说那不当就不当了,就去当库工了。当了库工之后,后来调到生产工作室做工作人员,再之后做剧务工作,一做就是6年。6年之后上了一个广播学院编导系,之后就实习,拍的《渴望》,当时我做导播,之后开始拍戏一直拍到今天,大概有20多年了。

  主持人刘杨:等于您参与到真正的电视剧创作中去的是《渴望》这部戏?

  赵宝刚:之前也导过一个小戏,是三个导演,一提导演都知道,一个是冯小刚、郑晓龙,我们三个人联合导演的《怯懦的誓言》。我当时没想当导演,当时想当制片人,那时候没有制片人,叫制片主任,就是是一个懂艺术的管理人员。因为我当时的体验就是说很多管理人员不太懂影视艺术。只是一些工作流程上的技能,真正对艺术不太懂,我就想做这么一个工作。因为我在制片部门,于是我找了55万元钱,找了一个剧本,自己想做制作主任。拿到制片部门的时候,制片部门的主任就说我来做制片主任吧,那时他是领导,他要做,我实际上本意是我想做。因为那个时候,只有自己给自己提供机会。如果你论资排辈还得等几年。但是这个机会又失去了,后来我说我特别想做制片主任,他说你别做制片主任,我做。我说我做什么?你做导演吧。我跟厂里面调来的时候有约,不许跳槽,他说这样,你拉上冯小刚,那时候冯小刚是美术,他也想当导演,冯小刚说我签约的时候也是不能跳槽,咱们两个拉上郑晓龙,他是中心的副主任,他提出来不存在跳槽问题,让他带着我们。郑晓龙也想当导演,于是不谋而合,随着一个上下集的电视剧,三个导演。

  后来我们觉得一个上下集三个导演有点多了,这样我们一个人取一字组成一个导演的名字,怎么组呢也组不合。叫郑小刚,没我的事,叫郑宝刚,没小刚的事,叫郑刚刚也不对,叫郑小宝也不对,怎么都不对,最后没折,就挂了三个人的名字。这个在中央一套播的,得了建国40周年优秀短片电视剧奖,这是我的第一部戏(笑)。第二部戏叫《线索由此中断》我独自导的,我当剧务的刚才当中,也是找的机会实践的,跟中心没多大关系。

  主持人刘杨:那时候国家体制下,很多人要找国家投钱,您怎么得自己找钱拍?

  赵宝刚:因为你做的是剧务工作,这个职位是剧组里面比较低的职位,首先不可能让你干制片主任,也不可能当导演,只有自己创造机会。

  主持人刘杨:一直想当制片主任,这种信念促使您一直走到今天?

  赵宝刚:我这个人很多人都说,你看一个人工人当了12年,又当了6年的剧务,最后当了20年的导演,整个经历看下来肯定是努力奋斗的。其实人们对人的人生有许多误解,人们在谈理想的过程当中,是分年代,分阶段的,每个人的环境的不一样的。作为我来讲实际上是一个没有理想的人。我生长在一个没有理想的年代,我们的理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就是说不去插队,能够留在北京这是我们的理想。所以我从事工作以来的心态就是对工作的乐观态度。因为我有一个信念,一件你特别不愿意干的事情,又非干不可的时候,为什么不干好它,反正你得干。你如果有这个思想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其实你干的每一项你不爱做的工作,都能从中找出了乐趣。这是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你通过干这个事情去检验一下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量,人在这一生当中,准确了解自己方能在这个世上成功,这是我的信条。要了解你自己,什么是长处,什么是短处,什么是强,什么是弱。我后来就发现,我有一个能力,这个能力就是我在干好这个工作的时候,我还会干其他工作,但是这个东西是什么,我不知道。我觉得我有这个能力干好另外一个工作,于是我开始尝试,我尝试了很多工作,我在工厂的时候就会7、8个工种,这7、8个工种我都干的非常优秀。我是连续十年的先进生产者,两年的新长征突击手,业务上非常好。后来干剧务,我可以把剧务干的非常出色。于是你开始帮助别人干一些副导演的工作,我也可以干的很好,我就觉得我有这个能量,把一个事情哪怕不同的事情有这个能力把它做好,只要你肯干、肯学。通过常年的思想意识的锻炼和肢体语言的锻炼,就养成了一种惯性就是对事物的敏感程度和对事物的把控能力。比如说现在说做一个手工活,我从来没干过,但是你让我看一会,练一会,我就可以做了,不见得做的多好,但是可以做。当导演是突发奇想。

  导演生涯三阶段:从命题到自投

  主持人刘杨:突发奇想?

  赵宝刚:我觉得搞艺术,算是文艺界里面生存,懂得的越多越好。或者叫懂得的越深越好,如果你懂得不是很深,最好懂得很多,对你肯定是有好处的。于是我在那些年里面,积攒了无数的摄制组的经验、社会经验,包括为人处事、人际关系等等的经验,由于这些经验,我知道什么叫主人,什么叫仆人,什么叫爷爷,什么叫孙子。你在哪个位置上就把你的位置做好,尽职尽责,一天一天你一定能从孙子升到爷爷。

  主持人刘杨:我很好奇你刚才提到一个词,不喜欢。是命运选择你成为导演,你把它干好,这是一个幸运之神降临的事情,你用到这三个字我有点惊讶。

  赵宝刚:也可以这么讲,从唯心主义的观念来讲,可能人的人生老天爷就是这么安排的。人的一生是讲概率的,概率实际上是唯物的。比如说你这个人一生有多少才是有概率的,不是说在每个领域里面都有才,如果你选准了也有可能。人们给我测算过,从唯心的角度说我不太适合当导演,我是当武官里面的参谋长,可能是一生当中最出色的。但是我没有这种经历或者是机会尝试这个东西了。现在命运可能选择了你当了导演。我可能有一个东西就是我刚才讲的一个信念,人们可能没有法跟我比的就是我把现有的利益可以放弃,因为我当时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就是你还有这么多年,可能这多年都是未知数,你可以拿今天赌。今天让我改行的时候,我就要考虑一下,因为我年限不多了,是不是能够有机会做这个事情。如果把这个大的事情做成了之后,那么可能我觉得我赵宝刚一生的自身的价值最大化就能够体现出来了。但是我还有很多理想,就是通过人生阅历、岁月流失的年限,给你限定了之后,可能你会萌发出很多,这些理想是真正的理想,是通过一个社会检验而得出来的理想,可能是真正自己想干的事情。但是现在算一算时间,可能来不及了。然后这个时候考验人勇气的时候,后来我发现,我现在的勇气远远不如过去。

  主持人刘杨:很多人提到您会跟青春或者是偶像这样的词联系起来,却不知道您在80年代导了很多有份量的作品。您介绍一下您在80年代、90年代拍摄的过程吗?

  赵宝刚:早期是《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皇城根》我们管它叫命题作品,就是国家派给你的任务,你没有选择权。94年我自己独立选的题材就是《过把瘾》,这之后,所有导的所有的题材都是我自己喜欢的,或者我选择的题材。

  主持人刘杨:90年代已经有这种选择权了?

  赵宝刚:对。在94年之后。《过把瘾》完了之后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当时是先拍的,《东边日出西边雨》当时叫伪浪漫主义的典型作品。后来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之后是《无雪的冬天》《永不瞑目》《像雾像雨又像风》、《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别了,温哥华》。近年的像《奋斗》《我的青春谁作主》。差不多应该有反正我一年导一部,我也没算过到现在有多少部,十来部作品。

  主持人刘杨:当时自己独立做戏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机会让您独立来做这样一部戏呢?

  赵宝刚:其实这个过程分了两个阶段,要严格讲,我的导演生涯是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国家命题作品,第二个阶段是我自选作品。自选作品里面有别人找你的,我们自己选择的,这个过程基本上都是别人投资的,这是第二个阶段。到了97年,就是我的第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里面,97年之后所导的戏都是我公司自己的戏,我有投资的。在95年的时候,我在一以公司里面当副总,除了导演之外,负责整个公司的艺术,影视业务情况。那时候通过三年的锻炼,95、96、97年三年的锻炼之后,我发现导演有导演的被动之处,如果你想实现价值的最大化的话,这个路子是行不通的,我迅速把它抛弃,30万成立了一个公司,一直干到今天,我现在的资产过亿,这个过程里面经历了12年,30万起家到现在。在这12年我导的作品几乎全是我自己投资的,我自己选材,自己对市场的判断。抛开了跟所有制作公司的联系,拍我自己喜欢的题材,我自己选择,自己购买,自己组剧本,然后自己投资,关于预算多少,花多少钱全部是我自己说了算。这么一个流程,使得我能够充分的发挥我的能量。有一天我的作品不行了,就说明我的能量不行了。

  电视剧15万一集网络版权

  主持人刘杨:我觉得您个人的经历很像,一个商品经济,中国电视剧市场发展的过程,从最初的国营到最后的自产自销?

  赵宝刚:比如说我现在拍的电视《奋斗》《青春》还有现在的《婚姻保卫战》,是中国电视剧里面新型的剧,这个剧我们叫新媒体概念,从《奋斗》开始我提倡的新媒体概念,我同时提出了另外一个文化产品,不管它叫电视剧,管它叫文化产品,按电视剧只能是针对电视台播出的,文化产品放在市场的时候,所谓的文化产品价值最大化,在我这部《婚姻保卫战》里面充分体现了,目前的计算已经高于任何一部高产的现代电视剧,它的经营状态,已经远远高于它们了。

  我举一个例子,网络平台买卖电视剧,你们应该知道出多少钱,早期是不要钱,后来是3千、2千,后来是5千、8千,到去年2万块是最高的。我就告诉你我今年这一部戏卖了15万元一集的网络版权。15万元的版权,凭什么他会买,会花15万版权买一集戏的网络版权。就是说明我的这个新媒体理念得到了新媒体的认可。他会在网上带来无数的效应,这里面都是有记录的,《奋斗》、《青春》都是排在前位。《青春》点击率十天是2千多万次,创电视剧点播之首。正因为有了这些数字,才可能去拿这个价钱去购买这个电视剧。而且未来可能像你们新媒体会拿出更多的资金去购买电视剧。我估计2、3年之内,如果发展迅速的话,有一些剧就可以跟传统媒体持平了。

  主持人刘杨:这是您为中国电视剧未来的方向的一个把脉和测算吗?

  赵宝刚:对,我在3年之前做的一个调查和一个思考。就是未来得3—5年将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做你的电视剧。这个我是把台湾电视剧的整个发展兴衰过程,港台电视剧的兴衰过程,包括韩日、北美、南美等等电视剧的过程,做过分析,得出一个结论,一定要表现当代文化,要加强电视剧的文化影响力,这是很重要的,不是拍戏剧,而是拍文化,不是拍故事,而是拍文化。只有文化所产生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所以文化的价值也无法估量。它是持上升趋势的,如果说只拿一个传统的戏剧结构讲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对我来讲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顶多保持一个收视率几个点,但是真正产生的文化作用是没有的。我发现了这一点,于是我就开始做。做,我现在的计划是做5部,我现在已经做了3部,后面还有2部,我同时思考3年之后市场是什么状态,如果当时思考就晚了,现在开始思考,经过3年的揣摩和研究,我们该拍什么样的电视剧来推动中国的文化,那时候再拍就是有准备的。

  其实从《奋斗》之前3年我是很困惑,那3年我是没有作品的,我不知道拍什么,我中间就拍过《给我一只烟》,那是一个尝试,我实际上想拍现代理念,现在让我拍我肯定不会那么拍,我会拍的让人们看的惊心动魄的,同时又觉得是一种非常客观的现实状态,人们又特别的理解所谓的娱乐行业的状态,我会去拍成那样。当时因为那种思想还不成熟,所以就拍了《一只烟》,因为是题材限制的问题,加上思想意识的问题,没有太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在网络影响力当时也是蛮大的。

  主持人刘杨:您代表中国年轻人最喜欢,或者是最向往的一种思维方式,周围有没有导演朋友觉得赵宝刚很独树一帜,在思想方面。

  赵宝刚:他们会说。他们做过一个比较,我拍他们的戏,他们拍我的戏。有的人得出一个结论,我可以拍他们,他们拍不了我。可能有这么一个说法,这种说法也不是很准确,拍是能拍的,能不能做出这样的剧本是一个问题,能不能有意识想到做这样的题材。比如我《婚姻保卫战》,我拿现代的婚姻做战争,男为一方,女为一方,相互厮杀,这个点子不是家常里短,是社会的惯性,充斥各种欲望,带到家庭,家庭产生了不平衡,这是今天新型家庭产生的矛盾,女性已经跟男性有同等的地位了,已经不甘于现代家庭的琐碎事情当中了,必然会产生矛盾,这个矛盾是智慧型的,知识型的,不是为了家常里短端,打的很有思想,很有意识,打的是男女关系,打的是男女意识,对金钱的意识,对社会欲望的一种认识,打的是这架。

  主持人刘杨:我们明年看到《婚姻保卫战》可能又看到了赵导新的理念和又一个想法。

  赵宝刚:它可能也保留了传统媒体的一些保证,里面一些东西既符合传统媒体,又符合新媒体,新媒体看新媒体的东西,传统媒体看传统媒体的东西。我们里边提出来一些论点,这些论点都是未来在网上进行探讨,通过探讨就开始扩大文化影响,通过这种文化影响,人们开始思考一些问题,可能这个剧里面本身没有达到的深度,在他们讨论的过程当中延伸了,会得出一些深度的理论来。这个时候可能文化的作用也就起到了,它不是一部电视剧。

  主持人刘杨:谢谢赵导。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