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潜伏》导演造《借枪》 男一号找“宋思明”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0日06:48  《南方都市报》
text1 《潜伏》导演姜伟

  《潜伏》的火我不认为是创作者完全决定的,它有一定的客观偶然性,和大的社会氛围,或者与人们文化上潜在的需求暗合了。

  我觉得中国电影严重地失去了精神价值、道德、民族性、价值观……但电视剧不是,电视剧这方面坚守得非常好。

  如果我来者不拒的话,我今年的饭全都省了。但我要是今年的饭全省了的话,那我会增加两道皱纹。

  去年的上海电视节上,姜伟凭《潜伏》获最佳编剧奖“《潜伏》把一个电视剧所能获得的奖项大大小小几乎都囊括了。”

  阳春三月,《潜伏》剧组又忙活起来,他们在忙着领奖。三月是北京、上海、南京等各大电视台召开制播年会的集中月份,在这些会议上各个台都会给在自己平台上播放的电视剧颁发出自设的奖项。在北京和上海,《潜伏》剧组都捧得了最重奖项“品质大奖”。这个奖项在SMG电视剧中心召开的制播会中,上一年是空缺的,再上一年,获奖的是《士兵突击》。制片人张静表示,《潜伏》把一个电视剧所能获得的奖项大大小小几乎都囊括了,导演姜伟也表示,频繁的领奖是自己职业生涯的新体验。

  《潜伏》的热度余波未平。谍战戏仍风起云涌地占据着从中央到地方的电视荧屏。不少人评论指出诸多谍战戏都在跟《潜伏》的风。一个红红火火的“后潜伏”时代正在来临。而《潜伏》的制作公司东阳青雨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已经准备开拍下一步谍战剧《借枪》了。

  《借枪》仍然是《潜伏》原作者龙一的作品,导演仍然是因《潜伏》而声名鹊起的姜伟,只不过男主角由孙红雷换成了《蜗居》中因饰演宋思明而深入人心的张嘉译。《借枪》将于4月份开拍。剧组独家向本报透露了该剧的筹备情况。导演姜伟在上海领奖前接受了本报专访,详谈《借枪》与《潜伏》密不可分的关系,以及《潜伏》持续不断的话题和个人创作情况。

  专题采写:本报记者齐帅 实习生 张菁

  A

  “后潜伏时代”的“谍战汹涌”

  “人们相信这个题材有含金量”

  在《潜伏》之后,谍战剧的热度攀上了一个新的高峰。从央视到地方的电视荧屏,间谍的身影从未间断。而导演姜伟却认为谍战的热并不完全是跟风《潜伏》的结果。他继《潜伏》之后仍然在做谍战题材,从曾经执着于变态心理学的题材,到如今的谍战,姜伟详谈了他的创作感受。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潜伏》之后,这一段时间的谍战戏特别爆棚。

  姜伟:《潜伏》是开始让大家关注谍战的题材。其实在之前,从《暗算》之后,谍战已经挺火的,只不过可能在落潮的时候,《潜伏》提起来一把。但是09年开始播的这个阶段,应该从时间上来算,那些谍战剧不属于是跟风的戏。它们之前拍好了,或者《潜伏》在播的时候它们正在拍。像有的说现在谍战戏在跟风,我觉得是他们不了解情况。

  南都:《潜伏》确实维持了这个题材的热度,后面还会有很多人继续拍这个题材。

  姜伟:对。就让人们相信这个题材是有含金量的。

  南都:但是你觉得《潜伏》受大家喜欢,跟谍战这个题材本身的关系大吗?

  姜伟:大。从技术上来讲,它保持了谍战戏紧张的这个情节角度。

  南都:我觉得包括你之前拍的那些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沉默的证人》《迷雾》都是属于争议性很强、有心理剧的感觉。反而到《潜伏》,相对以前那些作品而言,它更有商业色彩,是吗?

  姜伟:对,因为它通俗。之前的创作,可能跟我的性格、我受的教育经历有关系,比较严肃,有点儿钻专业思想角尖儿,但是我想也许我的个性特点是从这儿来的,偏严肃。这回我就是想让《潜伏》通俗起来。我以前的戏题材再分散,但是有一点是统一的,就是走心理剧。我自己定义心理剧就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沉默的证人》和《迷雾》,是一个心理范畴的戏。但《潜伏》不算。心理活动丰富,和心理产生变化,变态、心理畸形、心理障碍,以及精神分裂,这是两回事儿。心理活动非常丰富,说明这部戏是不错的;心理剧它是有些临床的意思,心理疾病。

  南都:你为什么到这个截点,想让它通俗起来?

  姜伟:其实这跟在《潜伏》以前,观众对我的作品不是很认同有关系。其实前面的戏,从我的思路上来说,我也想冲市场,因为你太严肃了,个人色彩太强了,它就有点儿背离初衷了,其实电视剧从大的概念上来讲,它不适合个性,它适合共性。你要把它建立成一个打造出共性的一个模样,可能他的眼角和瞳孔是有个性的,这就可以了。

  南都:你经常说《潜伏》的火完全是未预料的?

  姜伟:《潜伏》的火我不认为是创作者完全决定的,它有一定的客观偶然性。这个偶然性是什么呢,我也说不清楚。用天时地利人和来说有点儿太简单。我觉得是和大的社会氛围,或者与人们文化上潜在的需求暗合了。

  “后潜伏时代”的拍电影念头

  一部神秘的电影明年四五月将赴欧洲拍摄开拍

  筹备电视剧《借枪》的同时,姜伟也在低调筹备一部电影,将于明年四五月开拍。关于这部将赴欧洲拍摄的电影,姜伟尽量保持了它的神秘性,只愿意透露谍战色彩不怎么浓厚,更应该算是一部讲述“人道主义”的电影。

  南都:怎么想到在这个时候做电影了,还是一直想做电影?

  姜伟:其实我忘却电影很多年了。我们上电影学院出来的人,都曾经爱过电影。

  南都:就是曾激情过?

  姜伟:对,但是毕业以后,电视剧的创作,很长一段时间的创作,十年的创作了,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特强烈的感觉,就是电影不爱你,电影就爱那几个人。然后我们这些人就有意无意潜在着,或者是明确地有这种仇视了。我们能玩我们的,电视剧也是一片天地。但是十年过来后,电影还这么火爆,而且几年前那是自己多想了呢,这个爱不爱是两厢情愿的事儿,那么现在还是可以云烟过往,有点相逢一笑的感觉,可以重新再做一下。

  南都:实际上《潜伏》的成功,是不是也给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比如拍电影肯定不愁人给你筹钱了?

  姜伟:对。这是《潜伏》带给我的,我带来的《潜伏》是大家都能看到的那些,《潜伏》带给我的是很多人没看到的。

  南都:你对以后拍影视剧,有没有一个个人的理想或野心,有这种东西吗?

  姜伟:有啊。当然希望拍一部我喜欢的电影吧,这个野心已经够大了吧,但是不可遇,包括《潜伏》后的《借枪》,它出来之后,我绝对能够心平气和地去接受它。

  南都:电视剧对你的吸引力和电影其实应该是不一样的。

  姜伟:两个的乐趣不一样。电影呢,对于我个人而言,我会更高地去要求它的精神生活。我觉得中国电影严重地失去了精神价值、道德、民族性、价值观……但电视剧不是,电视剧这方面坚守得非常好。

  C

  “后潜伏时代”的新作《借枪》

  “和《潜伏》相似的地方,就是进退维谷的尴尬状态”

  龙一的小说秉承一贯的荒诞风格,诙谐色彩。《借枪》里继续保持着这个风格……其实它和《潜伏》有相似的地方,就是进退维谷的尴尬状态。

  姜伟正在筹备的电视剧《借枪》将于4月开拍,他认为《借枪》虽然按照现行题材归类只能归于谍战,但其实它并不完全属于谍战剧。

  小说《借枪》带有很强的荒诞色彩,讲述共产党员熊阔海刺杀日本刽子手小泉静二的计划完全曝光之后,一场暗杀的性质演变为两人进退维谷的一场表演。小泉静二决定如期出现在指定的场所,以表示他不惧共产党。熊阔海也无退路,只能架起机关枪,出现在被万人瞩目的行刺点,而因为这杆枪是借来的,中间发生了许多啼笑皆非的故事。参与的编剧林黎胜曾创作过《天下无贼》《浮华背后》等影视剧。

  南都:《借枪》男主角选择了张嘉译,会不会有些观众还期待孙红雷?

  姜伟:我们在剧本中会埋下一颗种子,让他(男主角)进入不同情境。剧本会让他具备本身的特色。好的演员一样能够把握得好。这就好像当时《潜伏》,最开始定的也不是红雷嘛,但后来辛柏青他来不了,改成红雷了。

  南都:你觉得《借枪》小说最亮点的地方在哪里,你在剧中把握的核心是什么?

  姜伟:两个作品(《潜伏》和《借枪》)是同一个作者龙一,龙一的小说秉承一贯的荒诞风格,诙谐色彩。《借枪》里继续保持着这个风格。但《潜伏》的荒诞性不影响作品向电视剧的转化,而《借枪》中,它的荒诞性影响到这种转化了。因为它建立在高度的假借性的前提下,这个假借性到电视剧这儿,就维持不住了。需要打破它的假借性,需要把假借性还原成非假借性的条件。所以这方面的难度要大一些。其实它和《潜伏》有相似的地方。就是进退维谷的尴尬状态。这个作品呢,龙一他聪明就在这儿,他塑造的人生活在夹缝中,夹缝呢其实是两道壁垒,他比较聪明在于他能树立起这两道壁垒,把人夹在中间。

  南都:但是《借枪》你不是自己操刀去改了吗?

  姜伟:对,是我特别好的朋友,也是一个很有名的编剧,写过《天下无贼》啊,我们俩一块写过《浮华背后》,叫林黎胜。在独立拍摄的三部戏里面,《沉默的证人》、《迷雾》、《潜伏》都是我编剧的。我最希望《潜伏》的风格是全新的。但是一个创作者在题材比较类似的情况下,太难做到了。因为不仅仅是一个导演来拍,小说作者还是同一个人,基因有相同的地方。它有很多天然基因从父亲身上带过来的。

  南都:你在电视剧中会突出和改造哪些内容?

  姜伟:因为故事发生在天津嘛,现在我们把男主角熊阔海的少年时期塑造成了一个学过曲艺的人,他少年时期沾过这个东西,所以在戏里他会比较贫。

  南都:会有点小市民的感觉吗?

  姜伟:会有。因为他这人一直处在尴尬和艰难的状态中,所以他需要有自我解嘲的能力。苦中需要作乐。电视剧和小说会改动很多,我喜欢大肆删减。因为小说改编,它如果不是凝固的话,那么你只要抓住灵魂就行了。一些衣服裤子你可以给它脱掉。

  南都:你之前也有说做的东西必须跟以前有一点点的创新。

  姜伟:对。这个底线一定是要记住,一点点,把这个词要是理解错了,就变扩大化了。还不是一点。是一点点,我说的两个点,有一点点创新就可以了。这中间做一个改头换面的创作,不可能的事情。除非我是外星人,我是ET,那要是能做到。

  关于他目前的状态

  《潜伏》大火之后,姜伟的忙碌生活

  《潜伏》让导演姜伟经历了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那就是被媒体极限跟踪、不停领奖、不停参加饭桌会议。但是他并没有改变自己比较“慢调”的创作风格,自诩不会成为高产导演,也按部就班地过着自己教书育人的另一面生活。

  生活忙碌了

  姜伟表示,去年《潜伏》播出后就关了手机,“后来采访有过几次,很少。反而我接受了这么两家采访,类似于《父母必读》的。愿意谈孩子,因为孩子小,觉得特别好玩,特别想说。”他认为,无论做编剧,还是导演,这种宣传幅度就可以了。

  应酬太多了

  “我从心态上来讲,还是比较从容,不是说太着急。我觉得都张弛有度,按部就班。”姜伟表示。谈及生活和创作是否受到影响,他说,“特别不好处理的一点就是,约你谈项目的人多了,但肯定做不了。因为一个项目得做一年,十个人找你你只能做一家。可能两年都没档期。”

  可能让姜伟感到不习惯的是,“很多熟人找你,你说不行,那不行他就说咱们见个面吃个饭吧,你就得去吃。吃了呢,你就知道没法合作,合作不成,但你要去吃这饭,你要去应酬,那就挺过意不去的。这种一多了,这种饭吃得就非常累。如果我来者不拒的话,我今年的饭全都省了。但我要是今年的饭全省了的话,那我会增加两道皱纹。后来就变成怎么样能拒绝一顿饭呢。”

  领奖手软了

  “拍了10年戏,前面领过一些地方的奖,比较大的奖、比较大的活动,就没参加过。所以我觉得这次《潜伏》之后,获奖这事情对我是全新的体验,还挺高兴的。”姜伟表示。目前他担任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副教授,还负责学校招生,并且还讲课带研究生,“电影学院的老师,中戏的老师,有很多在创作和教学之间穿行的,兼顾并不难。”他表示,“我通常在安排上课的那个学期就写剧本,拍戏的时候就不安排上课。我现在带四个研究生,可以做到一对一地交流,电话交流也行,见面交流也行。”

  “在我们学校里,一个电视剧的成就算不了什么。我们学校里,拍电影、拍电视剧的老师多了。你像我们系的谢飞老师,人家一辈子创作,人家也在教学,你像这样跟人家比的话,那你还早着呢。”姜伟最后说。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