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电视剧《三国》无论从单集拍摄成本还是总成本和长度,都破了中国电视剧的纪录。
主笔◎王小峰 实习记者◎魏玲
摄影◎黄宇
新版电视剧《三国》单集成本145万元,总成本1.5亿元左右。但是首轮播出便从四家卫星电视台收回了成本,每家卫视一集40万元,每集收回160万元。同时音像制品版权交易也创了电视剧交易纪录,每集9万元,按90集(实际上95集)算,又有810万元费用入账。甚至连网络版权单集都卖到了15万元一集。加上韩国和日本的海外版权以及第二轮卫视和地面台的销售,《三国》这次是狠狠地大赚一笔。
过去,4家卫星电视台收购电视剧封顶价格就是100万元,即便是热播的电视剧《潜伏》首轮也只卖了60万元。作为买方市场的电视台一直控制着电视剧销售价格,电视剧制作公司在投资拍摄之前就会把每集投入成本算好,能卖出什么价格,能赚多少钱开机前就已略知一二。
《三国》从筹备到最后拍摄完毕销售,其间经历了好几年,这些年电视剧销售价格并没有多大提高。但是制片方对《三国》的销售非常看好,制片人杨晓明在接受采访时说:“《三国》筹备的时间比较长,一共用了4年时间谈剧本。第一个阶段磨完了之后就开始准备拍,第一次陈家林导演筹备,那时候中国电视剧市场最高100万元,我们觉得能卖到,投资就按照100万元做。其间有各种原因换掉陈导,到最后我们按120万元一集筹备。即便按这个筹备,也知道可能不够,如果要超支超多少谁也不知道。那时候市场也没有涨多少,也是100万元一集。如果为了省钱、赚钱,做得很粗糙还不如不做,首先要做好,质量上要提升上去。中国内地的电视剧已经发展很快了,台湾、香港那些以前的电视剧已经没法看了,其次是如果做好我们能挑市场的天花板,100万元一集的现价给它挑了,中国电视剧是天棚经济,是封顶的,现在中央台还有限价,不能超。我想如果我们质量好可能就把天花板给挑了,我们跟地方台谈的时候就说,我们可能超,虽然在海外可能有一些回报,但是多少不好说,中国电视剧在海外卖出去的不少,价格很低。地方台也认可了,如果拍得好,没必要非要封杀一个价格。我们开的价是按照成本报的价,预计成本肯定超过150万元一集。开机后,这几个台签约过程都没有太大障碍,只是价格到底是多少谈了一段时间,他们认为价格从100万元到160万元压力太大,别人最多20万元一集,我们40万元一集,所以有个过程,但大家都很理解,我们组织他们去探班,他们看到像我们说的那样抱着崇敬心态很认真地拍。最后4家卫视160万元的价格,还是挺难得的。”
电视剧进入市场化以来就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电视台尽可能压低电视剧收购价格,实际上收购价与广告收入之间的空间非常大,不管什么类型的电视剧,基本上都有一个基本价格,它的价格不是按照市场需要程度制定的。就目前的趋势,电视剧投资越来越大,制作越来越精良,观众对电视剧的欣赏口味也越来越高,电视剧的销售价格肯定会越来越高。目前,电视剧《手机》、《金婚(2)》4家卫视的销售价格已经达到100万元。
杨晓明说:“电影是零售,电视剧实际上就是批发,客户就这几个,他们不买你就没有了。中央台一个市场,省级台一个市场,省级台又分几个小块,就这些,他们不买你就没了,你不可能直接面对观众。这次把天花板挑开了,对整个行业还是有推动作用的,但也会有极限,最终你卖的价格和市场上的回收是有关系的。《三国》一个台卖3000多万元,我们实际是按照90集签的一集40万元,实际交片是95集,一集到不了40万元,等于免了5集。如果买电视剧花3000万元,广告1亿元,可以给他们带来7000万元的收入。大部分电视剧是有风险的,价格调高了不敢接,广告收视率压力非常大,很难把握这东西一定好,一定达到什么收视率,谁也不敢肯定。买片子的人很难把握,卖片子的人怎么说他们也很难相信,所以大家很难达成一致,他们会尽可能往下压,买错了减少损失,买对了占便宜。《三国》不一样,小说《三国演义》本身影响力太大了。不是电视剧的问题,另一家公司拍出《三国》,大家也都会看,只是我们抓住了机会,我们在价格策略上是有一套自己的想法也好,沟通也好,达到了预期,把天花板挑了,并不是一定我们要挑,早晚都会被挑。”
《三国》投资方小马奔腾影视公司老总李明说:“在我们接手之前,已经做了一些道具,但我们都没用,自己又重新做了一遍。我们在横店那边搭了一座很大规模的宫殿,又做了一个后花园,光这块儿就花了两百多万元。最早我们去探班的时候,做道具的地方就像一个大工厂,六七个车间,工人们加班加点几个月做模子,不同的车间有不同的分工,比如兵器、石狮子等,我们在道具方面下的工夫非常大。当时时间很仓促,在短短几个月的准备时间里,要达到制作的精良和挑天花板的目的,确实有难度。我之前一直对能否按时开机信心不足,高希希说,我们加班加点,质量绝对保证。他是个很爱惜自己羽毛的人,从不拿自己的作品开玩笑。我和杨晓明的共识就是:高希希觉得该花什么钱,该造什么景,该做什么样的服装道具,我们都全力支持配合,超支了我们再想办法。总之不能因为前期经费上的控制而影响到作品的整体质量。”
对于为什么这么有信心不断超出预算把《三国》拍出来,李明说:“我为什么做新《三国》义无反顾不计成本,最关键就因为朱苏进的剧本是以曹操为主线写的,曹操是一个枭雄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英雄。老《三国演义》的拍法在那个年代也很了不起,它的那种表达方式没有问题。在现在的社会氛围下,我们换了一个角度,以曹操为主。当然我们按照观众的期待,还按旧版的角度拍,只是把制作做精细了,观众可能更爱看。但反过来,从我们的投资上讲,正因为它是《三国》,它的市场号召力和影响力在那里,不管你花一亿还是两亿来拍,大家都会看,都会评论它。从尊重市场的角度说,我个人对重拍的看法就是求变,从电视剧本身的特点来讲,只有《三国》和《水浒》更适合拍成电视剧,而且重拍的次数会很多,所以每次都从不同的角度做不同的改编是很有必要的。《西游记》更适合拍成电影或动画片,因为故事结构是重复的,不同的就在于换了不同的妖魔鬼怪而已。《红楼梦》从时代大背景的角度来看,拍它一点意义都没有。”
杨晓明对《三国》挑了天花板实际上还是成竹在胸的:“首先因为有《三国演义》的基础,所以有必然的东西,偶然的东西可能正好恰恰赶上电视台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一开始没想太多,我认为不会赔,毕竟有海外这块,哪怕国内收回120万元/集,还有海外也差不多。做这个戏也值了。”
(实习记者魏玲、童亮、刘向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