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建斌《三国》颠覆演绎真英雄 网友评论不在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3日14:29  天津网-每日新报
陈建斌《三国》颠覆演绎真英雄网友评论不在意

陈建斌

  目前,四大卫视热播的《三国》已临近尾声。剧中,编导对曹操进行了“平反”,没有为他打上奸臣的符号。正是由于这个改动,使得陈建斌饰演的曹操引起了争议。对此,陈建斌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非常欣赏朱苏进老师改编的剧本,并坚信曹操就是《三国演义》的最核心的人物。

  记者:《三国》的播出临近尾声,你对曹操如何评价?

  陈建斌:我很欣赏朱苏进老师写的剧本,因为剧本对《三国演义》《三国志》有所取舍,这个取舍非常个人化,这种个人化色彩体现在对曹操的塑造上,让他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以前大家对曹操的印象就是大白脸,就会说“宁我负人,勿人负我”。我觉得这个理解是片面的,《三国》中我对曹操的刻画就是他是怎么做的,心里是怎么想的。他出场时35岁,死的时候66岁,在这个过程中,他应该有自己内心甚至是外表的变化。我觉得这个过程是我拍戏的兴奋点。“奸雄”“雄韬大略”“善猜多疑”“不择手段”,都是后人对他的评价,但当你把这些性格特点融合到一个人身上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记者:剧本对曹操的颠覆合理吗?

  陈建斌:有些话你要看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的动机是什么。比如他在《蒿里行》说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在那个时代里,由于战乱,一百个人里可能只有一个人能活下来,为了能让大家更好的生活,有些人必须要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在那种情况下,如果你跟人讲道理、讲仁义,肯定先被人干掉。所谓大行不顾细谨,为了大义我觉得可以不顾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我觉得我能理解当时曹操的心理,就是无所不用其极,不择手段达到他的目的。平心而论,历史上无论哪个朝代的更替,必然是这么一个过程。只是今天我们把曹操当成一个戏曲里的人物,好像这个人是个假人似的,可以随意摆布。殊不知曹操对中国的统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在史书上是有定论的。

  记者:在出演曹操以前,你做过哪些准备?

  陈建斌:我上学时就看过原著,在出演前又特意看了易中天的《品三国》。我对曹操的认识是从二十几岁的时候开始的,因为我当时是一个文学青年,喜欢读古诗。我很欣赏曹操的《短歌行》,具有这种诗人情怀的人怎么会成为大奸臣呢?很多时候偏见能把一个人埋起来,以至于我们看不到他的真面目。我觉得曹操是光明磊落的,实际上每个人心中都有黑暗的东西,只不过大家不敢说,或者说了也无人理睬,但他敢于把自己黑暗的东西说出来,并变成千古名言流传下来。

  记者:你曾说过,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角,为何这样认为?

  陈建斌:在当时,他的势力是最强的,最强的人当然就是最有发言权的人,所有的事儿都是围绕他转的。《三国志》《蜀志》《吴志》等也是这么写的,第一篇就是描写曹操,后头才出现其他的人。不是因为曹操是我演的我这么说,而是因为焦点就是在曹操这儿,至少他是原著中三分之二的主角。

  记者:现在网上有很多有关《三国》的调查评论,你是否在意网友对你的演艺的评价?

  陈建斌:我这个人比较直爽,说话容易得罪人。但我必须承认,我不相信什么所谓的调查,觉得那也没有什么说服力。这些评论仅限于上网的那些人,可是那些网友是在哪个阶层呢?我不知道。我觉得要去谈自己的意见,首先要敢于亮出自己的身份,这部戏哪里拍得好,拍得不好都要说出你的理由,你要胡乱去发表评论,也不敢亮明身份,我就不很相信。至少我很少上网看东西,听到的评价也来自圈里的人和我的朋友。

  新报记者 张钢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