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男女性格错位、单亲家庭、婚骗、贩毒、劳改释放、老年人婚外恋、酗酒等各种社会敏感话题,光看这些,目前正在北京电视台影视频道热播的由浙江华策影视出品的电视剧《你永远不会独行》就已经噱头十足。再加上执导此剧的著名导演张建栋,就难怪这部剧自播出以来就受到广泛关注,收视率节节高升。
几乎部部作品风格犀利的张建栋可谓怪才导演,他的作品《完美》《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或是黑社会,或是第三者,或是家庭暴力,都是敏感题材。这部《你永远不会独行》也涉及了众多社会敏感话题。对此,张建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候表示,这是他一次商业看点和现实思考相融合的全新尝试,并且在追求极致、狠毒和犀利中,最想传达的却是温暖。
关于剧集:生活中的思考启发了我
经过《不要跟陌生人说话》、《靠近你,温暖我》、《刑警本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剧,在很多人眼里,张建栋的厉害之处就是能独具慧眼地选择恰当的问题作为探讨对象,并且总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而这在张建栋的眼里,这一切却只是源于观察:“做我们这行就是要不断在生活中敏锐地捕捉和思考。”
《你永远不会独行》中“女人酗酒”这个话题,就是张建栋被身边偶然发生的一个事件触动。“拍《我们生活的年代》时,我偶然看到赵子琪醉酒以后嚎啕大哭,当时一下子触动了我。后来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没什么,就是心里觉得憋闷、孤独。然后我发现周围其实有很多朋友有这种情况:用喝酒去宣泄苦闷、去麻痹自我,去摆脱孤独,其中有男人,也有女人。这其实是现代都市人普遍心理现状的一种折射。很有意思,也值得关注。当时我们首先想到了“酗酒”这个话题,又觉得太通常,然后就定位为“女人酗酒”,这个就更有意思了。”
《你永远不会独行》中几乎每个角色都是极致的。张建栋也坦言,极致的表达是他一直追求的东西。而这些创意的来源还是来自对生活的捕捉。“我有一个学生,电影世家,可偏到了研究生阶段才念电影学。我说你以前不喜欢吗?他说不是,很喜欢,但就是因为父母希望我做影视,我就非拧着。你看,就是拧巴。现在这样的年轻人其实不少。”从这个学生身上,张建栋看到有现实依据的极致化,所以他将在剧作阶段相对单薄的男主角牛清峰,在后来做了很大的调整。就是让他极致化:性情中人!轴!拧着来! “父母想让他干吗偏不干吗?这个人物虽然性格不复杂,但也是足够精彩的。”
关于演员:他们身上的生活质感打动了我
张氏剧集的魅力除了导演的个人才华,题材的敏感性,演员的表演向来为大家多津津乐道。《你永远不会独行》中,当红影星赵子琪与张建栋导演再度合作,并在剧中出演女一号金咏芳,此外还汇聚了刘芸、牛清峰、李野萍、柏寒、张谦等众多实力派演员。
赵子琪和刘芸在剧中饰演的姐妹俩,因为父母离异,从小在不同的环境成长,性格截然相反,以及成年相遇后的种种冲突和变故,都导致她们无法完全认同对方,进而相互争吵,尤其是剧中两人互甩巴掌的戏码更是让观众看得“傻眼”。张导很有自信地说:“这次两位演员的气质很适合,所以塑造出来的人物也会得到观众的认同。我喜欢的演员就是比较生动的,有质感的演员,这和我喜欢现实主义的戏一样。”正是赵子琪和刘芸所表现出的生活质感,让观众在看她们争吵的时候会觉得感同深受。张建栋说:“现代人变得越来越难于交流、表达和宣泄。谁都不知道谁在想什么。我们稍微留意周围就会发现,有时候吵出来,可能反而会促进你去沟通。就像剧中,姐俩的每次争吵都是让俩人的感情更近而不是更远了。”
除了年轻演员,李野萍、张谦、柏寒等这些实力派演员来源于生活又经过升华精炼的表演方式,更能让观众看到屏幕上的他们,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原型。尤其是对新科视后柏寒在剧中的表现,张导格外赞赏:“这其实是个很功能化的角色。戏剧是要不断往上堆的,她的功能就是姐俩关系发展的一个外力,比如加深矛盾。一个身患绝症的母亲在离开女儿二十多年后,回来女儿身边尽最后一段母亲的职责。我本来很想在剪辑台上减少这类功能化的戏。但是柏寒老师给了我很大信心。她很适合这个角色,表演非常真实和打动人心,对于一个愧疚的女儿和一个任性的女儿,她的戏把握的非常准,建立了真实的情感关系。包括这个戏的后期周新霞老师,她告诉我不用剪,好看!而且她至今说起这段戏还是会很感动。我想也许因为周老师就是一位母亲,她明白母亲的苦辣甘甜。”
关于风格:背后总隐藏着唯美和温暖
在观众看来《你永远不会独行》的风格是犀利的,但画面却是纯净唯美的。对此张建栋表示赞同:“我会一直保持画面上的纯净唯美。这戏是在北京拍的。包括以前一些戏也是在北京。很多人说你把北京拍的太漂亮了,你在哪选的景,四合院都不像四合院了。我说全部都是实景,我只选择干净的,唯美的。这很难改变,这是我心目中北京,我希望北京是这样的。”
《你永远不会独行》中,虽然有很多感情激烈的戏码,却常常让观众有种温暖的感觉,比如姐妹俩在抱头痛哭的同时,观众也倍感亲情的温暖。这正是张建栋所追求的境界:在追求极致犀利的背后,传达的却是温暖。张导不无感慨地说:“在残酷的感情或者残酷的人物关系中总有一种信心,总有一种真挚和温暖。我觉得现代人太急于去争取某些东西,而忘了最根本的需求。对生存,对生活,我们应该回到最根本的东西上来,人活着最需要什么。问题复杂的时候,你回到基础上,它反而简单了。人怎么变,你还是不能丢掉最基本的心理需求,你还是需要温暖、真诚。这个东西可能是我永远都不会丢弃的风格,就是在揭露社会问题的犀利当中去保持真挚和温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