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峰》在和平年代军旅剧中具有‘另类’气质。”《兵峰》制片人,深圳广电集团深广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奔奔幽默地说道。如今,这部“深圳制造”军旅大戏在央视8套播出后引起了全国观众的强烈反响,盛赞其让大家“重拾了久违的崇高、久违的感动”,是军事题材的新突破,“兵峰精神”和当年的“许三多精神”一样,成为热议焦点。
“和平年代”很难拍
“2008年5月我第一次读到了《兵峰》剧本,它在当代军旅剧中有特点、有突破。”昨日,徐奔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此之前,深圳市委宣传部牵头为这部电视剧做了大量前期筹备工作,导演刘岩、著名作家邓一光已对剧本进行了数次打磨。作为一名资深制片人,徐奔奔看到剧本后眼前一亮。“当时武侠剧审美疲劳,涉案剧政策受控,偶像剧尚不成熟,使得情感剧和军旅剧大行其道,但两者都面临着如何突破和拍出新意的难题。”
他说,特别是当代军事题材电视剧在和平年代很难拍。“战争年代的军旅剧,因为有激烈的战争事件与场面做背景,故事好看,人物形象易于塑造。但和平年代的士兵故事却并不好写,因为没办法加入那些精彩好看的战斗故事。大都靠演习模拟战争环境,基本上是开会、分析、训练、演习的套路,戏不够就加上女人和情感。”
“另类”气质有突破
徐奔奔认为,《兵峰》的突破在于:“它只把演习等传统套路作为一条辅线,故事的主线是讲述两个有性格、有‘毛病’的边防军人带着兄弟班(包括报考军校的军人、伤员、军属、轻生的地方女青年等),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回到大部队营地的过程。这种故事设计毫无疑问会吸引观众眼球。”此外鲜明的人物性格和壮美的高原风光、恶劣的自然状态都是亮点。
“三流剧本看故事,二流剧本看人物,一流剧本看精神。《兵峰》让我们看到了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奉献主义等当代人普遍缺失的精神。它让我们感动,也是时代对英雄和英雄主义精神的呼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