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的剧本看故事,二流的剧本看人物,一流的剧本看精神。《兵峰》透过故事和人物,让我们看到了集体主义、英雄主义、奉献主义等如今缺失的精神。”《兵峰》制片人、深圳广电集团深广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奔奔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兵峰》是时代对英雄和英雄主义精神的呼唤。
剧本:突破传统打动人心
“有特点、有突破”是徐奔奔第一眼看到《兵峰》剧本后的感受。徐奔奔介绍说,他在2008年5月读到了电视剧《兵峰》的剧本,在此之前,深圳市委宣传部牵头为这部电视剧做了大量前期筹备工作,导演刘岩、著名作家邓一光已对剧本进行了数次打磨。“当时,情感剧和军事题材电视剧大行其道。但是,它们都面临着如何突破和拍出新意的难题。特别是现代军事题材电视剧,由于国家处于和平时期,大多电视剧是靠演习模拟战争环境,基本上是开会、分析、训练、演习的套路,戏不够就加上女人和情感”。
徐奔奔认为,《兵峰》的突破在于只把演习等传统套路作为一条辅线,故事的主线是讲述两个有性格、有“毛病”的军人带着兄弟班,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回到大部队营地的过程。“这种故事设计毫无疑问会吸引观众。同时,该剧塑造的人物性格也很鲜明。肖沐天的沉着冷静,郝大地的玩世不恭,古蒙儿的神秘,曹仁的负责,朗措的乐观,吴欢的生动,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就是那只忠心耿耿的军犬神龙,也让我们感受到军魂的无限力量。此外,该剧还展示了壮美的高原风光和恶劣的自然状态。这种特殊环境不仅利于设计故事和塑造人物,同时也为电视剧的画面增添了一道浓墨重彩的风景”。
徐奔奔表示,《兵峰》以其独特之处得到了深圳市委宣传部和广电集团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深圳各级领导的支持下,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广电集团和广州军区电视艺术中心出品的电视剧《兵峰》,很快进入实操阶段。
拍摄:雪山拍摄代价巨大
《兵峰》拍摄的艰险程度创下了国产电视剧之最,全剧90%的镜头是在海拔四千六百米以上的雪线拍摄,拍摄环境相当恶劣。作为《兵峰》的制片人,徐奔奔也多次进入剧组,切实体会到了《兵峰》拍摄的不易。
2008年11月中旬,剧组从石卡雪山转战丽江玉龙雪山。“每天坐缆车往返于山脚与山顶,巨大的海拔落差和在4500米的雪线一拍就是十几个小时,对剧组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徐奔奔感慨地说。
回忆起当初拍摄时的艰辛,徐奔奔至今历历在目。雪山上的气候条件特别恶劣,要么狂风四起,雪花连绵,要么就是阳光下皮肤火辣辣的疼痛。扮演军医的演员吕一丁,自从来到高原后就一直眼压高,眼睛整日都是红红的,来到玉龙雪山之后高原反应尤为明显。每每拍完一些需要大运动量的戏,他都要长时间的吸氧。但他从来没有耽误过拍摄。来自深圳的摄影指导徐红亮得了疲劳综合症,血压高达160,头疼得好像要炸开了一样,可是大家谁都没有退缩。
一天早上,剧组六点半顶着大风准时出发,等到了雪山山脚才知道山上的阵风达到了每秒100米。索道的负责人告诉我们:“为了确保缆车安全,会在风大的时候暂时停止运行”。但是为了能按时完成拍摄进度,剧组还是毅然地上了缆车。没想到缆车真的在离地面100多米的半空中停止运行了,剧组人员在缆车厢内跟随着大风左右摇摆,最后上到山顶才知道,那天玉龙雪山是为了能够让剧组顺利拍摄,破例为剧组开放索道的。
主创:可以珍藏一生的回忆
《兵峰》的故事震撼人心,让人感动,在徐奔奔看来,《兵峰》的拍摄中同样也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在海拔4000米的一处山谷,剧组搭了一个兵站。剧中表现肖沐天一行人到了这个一个人驻守的兵站,娜叶为这个战士表演节目。这是在一个雨雪交加的夜晚,篝火边丁柳元赤足表演舞蹈,战士脱下军大衣为娜叶铺上一块棉舞台。十月高原的夜晚气温已经降至零下,经过车祸的丁柳元在拍完一组镜头后,在现场晕倒了。从现场到驻地医院,要一个小时的车程,既要加速,又要安全地把丁柳元送到医院,导演刘岩亲自抱着两个氧气袋,陪着丁柳元下山。因担心氧气不足,电话通知驻地,制片主任马上到军区医疗队,再提着两个氧气袋上山接力,一起把丁柳元送到医院抢救。
王挺有一场戏也让徐奔奔记忆犹新。当时他到剧组探班,有一场郝大地在江边寻找落水的肖沐天的戏。江水是从雪山上流下来的雪水,冰冷刺骨。但王挺几次要求下到冰冷的江水中拍摄。当大家认为镜头已经拍好的时候,精益求精的王挺觉得还不到位,再次下水,直到满意为止。当剧组人员跑上前去用军大衣把王挺裹起来时,他已经浑身发抖面如土色,让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
2008年12月中旬,《兵峰》关机。在高原艰苦奋战近三个月,剧组每个人的肤色如同古铜一般,带上了高原红。“90天虽然在人生中只是短暂一瞬,但对剧组人员来说却是可以珍藏一生的回忆。如今《兵峰》终于作为八一建军节的献礼大戏在央视播出时,但是对于剧组人员来说,《兵峰》已经成为他们脑海中无法抹去的一段美好而特殊的记忆。坚强、不屈、勇往直前!是每一个参与《兵峰》拍摄的人员所得到的最大一笔财富!”徐奔奔说。深圳商报记者 徐松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