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独家对话刘德宏:关注《红楼梦》就是成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2日08:30  新浪娱乐
独家对话刘德宏:关注《红楼梦》就是成功

对家对话刘德宏

独家对话刘德宏:关注《红楼梦》就是成功

华录百纳总经理刘德宏

  采访手记:

  从2002年筹备到2010年播出,华录百纳总经理刘德宏用近十年的时间促成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的播出,对于这样一部从开拍伊始就充满关注度和争议的剧,他的话充满思考性,在如今电视剧行走在快餐文化边缘的时代,《红楼梦》反映出的厚重性让人欣喜,而同时,他代表着现代人的文化认同性却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对此,刘德宏认为,电视剧的整体制作水准反映出了现在这部戏的拍摄质量,只要有关注度,就是成功。刘杨/文

  拍《红楼梦》等同于申奥 拍名著充满诱惑

  新浪娱乐:跟我们讲讲当初为什么开始筹划《红楼梦》这个项目?

  刘德宏:《红楼梦》从开始的策划、立项到整个项目的推进,到整个这个组织,说起来话很长,从2002年就开始筹备,华录百纳策划做这件事情,那时候,除了资金以外,在制作上面,做这样一个项目,自己感觉还是有一点担心。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就联合中影,包括视协,那时候还没有制作许可证,甲级许可证03年才开始对社会公司开放,那时候我们用视协的许可证去申报,那时候题材规划是属于管理制的,申报这个项目的时候,好多家申报,那时候我们形象的比喻为申奥,好多答辩,最后批给我们来做。

  举个例子来讲,《红楼梦》有点像影视剧当中的一个浩大的工程,这个公司就相当于一个房地产公司,他去申请项目,招标、投标、组织,包括整个资源的组织,然后到每一个独立的板块,包括制作,包括选秀,选出合作单位,到最后的制作,华录百纳在这个项目投资超过60—70%,其他的投资占30—40%的比例,到完成、发行,全球的推广,整个过程贯彻始终。

  新浪娱乐:你们是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刘德宏:应该也可以这么说。

  新浪娱乐:您说申报跟申奥一样,详细介绍一下这个过程?

  刘德宏:我印象当中,好像是有大概4、5家,那个时候的题材规划,你要报,报完了以后是有保护性质的,不像现在有一个期,比方说超过60天,30天没拍就自动取消。大概有4、5家同时要做这个项目。最后进行下来以后,最后2家,最后总局筛选出来是2家,我们一家,还有一个我印象当中是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他们原来也是一个比较资深的制作公司,后来可能都并到北京广电集团里面去了。然后我们两家去到总局去答辩。最后答辩完了以后,还有一个预审期,最后确定我们来做这个项目。这个应该是在02年的时候。

  新浪娱乐:当时算是最佳辩手吗?

  刘德宏:当时每一家都组织一个团队,为什么比喻成申奥呢?这里面有相关的人员。

  新浪娱乐:您的答辩团队是怎么样的一个集体?

  刘德宏:时间久了,我记不太清楚了。当时的时候有编剧邹静之,还有制片人,我们公司的(罗利平),还有视协的领导。

  新浪娱乐:我们这样的团队取得了许可证之后,当时您拿到了之后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和想做什么样事情的一种心情呢?

  刘德宏:《红楼梦》这个项目比较大,应该是国家级的项目,所以我们当时是抱着这样的一个高度来去推动这件事情。所以那个时候,我们就去跟中影集团合作,国家级的项目,需要国内最一流的一些资源,或者是一些相关的团队来介入。当时是想把这个项目,因为每一年,都会有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品出来,从华录百纳之前的一些作品,包括《汉武大帝》一些有影响的作品之后,也希望做出更有影响的作品。我们从众多的题材当中锁定了《红楼梦》这个项目,做这个的时候,首先是希望它能做成一个有影响力的作品出来,也能像当年老版《红楼梦》产生一个广泛的影响力。再一个考虑,《红楼梦》也有一个广泛的群众基础,相应的会产生一些相关联的一些影响,主要是抱着这样的一个想法来去推动这个项目。

  不超越就必须还原 做80后教科书

  新浪娱乐:拍摄四大名著的时候,有人说,谁拍谁骂,当时会有这样的担忧和担心吗?

  刘德宏:当时有想到。觉得这个是很正常的,任何事情都会有先入为主,有大家接受的一个过程,对这样的题材,名著的题材,当时我们也考虑到,就是说基本上像这种,两种做法,一种超越,如果说你不被骂的话,可能你要超越,但是超越不一定是你超越前面的,可能对名著本身都是一种超越。但这一种,根据你整个社会的整体环境,或者整体的认识,包括行业的整体水平,这个很难做得到,当时我们还有一种你守住一个底线,就是还原,尽量去还原原著,在现有的能力和现有的水平的基础上。因为本身名著你要想去超越,几乎是很难实现的一件事情,所以说我们首先做到一点,就是尽量去还原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老版《红楼梦》已经有20年的时间,整个影视文化,所有的技术上面,美学上面都会有发展,在这个有发展的基础之上,我们再去做,尽量的努力去还原名著,做到普及的作用,当时主要是抱着这样的目的。也考虑到了肯定会有质疑,会有这样骂的声音,但是没有太多的担心。

  新浪娱乐:现在这部剧已经拍出来了,您觉得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吗?

  刘德宏:从我们自己想的,所要求的基本上达到。可能观众的预期心理上没有达到,这也有可能,根据现在的一些反应,这个可能也是存在的。但是从我们自己的想象还是达到了我们原来设定的目标。第一个是我们确实从拍摄上,内容上没有太大的发挥空间。从总的制作上我们是很严谨的态度来做,可以说做到美伦美奂,也算是那个时期的能体现出来行业内的一个制作水平。从《红楼梦》推进的过程当中,让《红楼梦》的原有很厚重的文化,你又起到了一点点催化剂的作用,在一段时间内有小的热度。比如说在选秀的时候,《红楼梦》的书就卖的特别火,北京有好多书都脱销,包括大观园,我们也参加过几次这样的活动,跟大观园有很多互动,一年的收入比平常增加好多倍,好多人参观大观园。它还是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甚至我们有很多质疑,对我个人来讲,我都觉得挺高兴的。这么多人关注,如果没有人关注,就没有人质疑,说明有好多人关注。这是好的现象,最起码让《红楼梦》中国比较传统的文化,一个名著,很多人重新关注它,阅读它,重新了解它,这是好的事情。

  新浪娱乐:李小婉也介绍说,这版《红楼梦》拍摄以来是最全的一版,她希望观众把它作为教科书,了解这段故事,起到普及名著的作用,是不是你们最初的目的,也是这个样子?

  刘德宏:这算是其中的目的之一,因为我们要想做一个影视作品,肯定希望作品能够成功,这是最主要的目的。那么在做这个主要目的的基础上,需要相关联的有一些,你去做什么呢,做不同的作品会有不同的其他相关联的现象产生。就《红楼梦》来讲,可能就会产生一些,让年轻人,原来没有读过《红楼梦》的人,原来没有太关心《红楼梦》的年轻人,他们可能感兴趣,读一下,了解一下。这也起到了对传统文化的重新的提示,或者是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

  争议源于期待值过高 制作水平是主因

  新浪娱乐:那天采访李少红导演挺委屈的,她觉得认认真真以一种很严谨的态度拍出来这样一部作品,遭到了很多观众的非议也好,质疑也好,有很多这样的声音,您觉得原因是什么呢?

  刘德宏:这个原因我觉得可能是观众对《红楼梦》的期待值比较高,从我们现有的整体的环境,大家对《红楼梦》的一个态度,一个认识,或者是对《红楼梦》的一种规范性,所有的这些因素,包括制作水平和创作,从各个出品方的组织和创作团队的组织,应该也算是国内比较领先的一个组合来做,可能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这个局限性做出来的,我们最努力的做出来了,可能跟观众的期望值还是有差距。这个可能是一个主要的原因。

  新浪娱乐:您这算是一种承认的态度是吗?

  刘德宏:也不是承认,我们自己认为是很好的。包括一些专家也认为是也好。观众是按一个绝对值去要求,我想象的绝对值去要求你这个东西是什么样,他不考虑你整体是有什么样的情况。我不管你能不能实现,但是我想象是什么样子的,你没有达到我想象的这个样子,就会提出质疑,这个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

  新浪娱乐:我所说的艺术落地性,您有想过吗?有些人说,新《红楼梦》是悬在空中,没有落地,李少红导演提出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方式是不是过于现代,或者是追求一种艺术理想,而把观众的审美品位和大众的取向做了一个错位?

  刘德宏:就像我刚才说到的,你要实现一个影视作品,两种手段,一种就是,比如你把一个名著变成落地性,能够符合大众的口味,它已经是几百年前的名著作品,能把它变成完全符合现代人的口味,这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就像一个科普一样,把高端的科普通俗化、简单化,你一定要超越的,它是高难度。但是像《红楼梦》这种东西,在现有的整个的氛围之内,《红楼梦》能不能做到这一点?你很难做到,或者是允不允许你去做这样的尝试,可能这种风险会更大。还有一种办法,你认认真真去还原它,进来去还原这种名著所表现出来的那种环境。如果你尽量还原了,大家会觉得你离观众比较远,你会悬在空中。但是你实现落地,在现有的环境下和现有的水准下,很难实现。

  新浪娱乐:我理解您说的意思,过去那一版《红楼梦》,拍摄周期或者是什么也好,有这样一个东西,我们现在的电视剧是快餐文化、速食文化,不可能创作出观众期待的成品?

  刘德宏:其实原来的老版《红楼梦》大家比较容易接受,因为是在那个时代,因为老版《红楼梦》跟现在新版,新版更偏于影视化,老版更偏于戏曲化,30年前,那种模式观众比较容易接受,但是你说要是放在现代,还是这种偏戏曲化,或者是偏舞台的影视表现,这个观众能不能接受,这个不敢定论。实际上现在是更前进了一步,但是现在观众的要求,他希望你能够把真正名著的东西,文学的东西,希望你能够咬碎嚼烂再通俗化的出现,这个本身是很难的事情,对《红楼梦》来说是非常难。观众的希望和要求我们是理解的,在实现上面,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地面先播影响口碑度 发行方式有待改进

  新浪娱乐:我们华录百纳这次也是作为发行方,现在观众有很多人提到发行模式,现在先在地面播再上星,我们之前的《三国》是先上四颗星,再走地面。《红楼梦》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发行方式呢?

  刘德宏:也不是选择的发行方式,现在的影视剧,地面发行和上星还是非常主要的发行方式;《三国》的发行方式是比较特殊的,因为它可能是投资方的构成情况,新的一种尝试,一种变化。现在这种变化也有,先上星后地面的方式也同时存在,但是这种方式还不是整个电视剧发行方式的主要,占的成分相对比较少。尤其是《红楼梦》因为是08年5月份开机的,我们发行的时候应该是08年底,因为电视台也比较关注,就开始来做这个发行工作。所以那个时候,基本的发行方式,就是这样的一个发行方式,就是先地面。我们那时候地面有控制的去发地面,然后发上星,那时候已经是先进的方式了。那个时候,要是说你只是来发卫星台,让卫星台承担主要的成本的话,那时候电视台还接受不了。本身电视台还没有这样的一个模式,它也是随着市场的变化,大家的竞争,电视台的模式也在调整,你那时候运作,电视台不接受。我们《红楼梦》这种发行方式,卫星台承担比较少的部分,大的部分是地面台,或者是其他媒体。《三国》90%都是卫星台承担了,那时候卫星台还做不到。

  新浪娱乐:现在播出了以后,大家也都在说一个问题,首先第一个就是我们的播出版本,地方台跟上星台是不一样的,可能对之后的上星台会有一个收视率方面可能会有影响,现在地面台也出现了一天播很多集,播8集这样乱播的现象?我们承制方怎么控制?为什么地面台和上星台播出版本有这么大的区别?

  刘德宏:地面台和上星台播出不一样我还是第一次听说。电视剧一般常规来讲,一般的版本一定是一致的,必须是广电总局审查的版本,基本上在这个大原则情况下不会变的。个别的电视台可能会根据各个电视台的不同,进入到电视台这一步可能会做适当的调整,这个有,也是行业的常态。比如说中央台,跟原来的版本,或者是地面不一致,他审查的要求,会在你这个基础之上,更严格一点,或者他需要你紧凑一点。这个是经常出现的。包括北京台,它的审查也是一样,比如说在有一些地方局审查完以后,他重新审查完以后,标准更高一些,有一些具体的话语和情节会做适当的调整,这个也是有的。在审查完整的版本基础上做适当的修改,也是有的。但是你说地面台和上星台版本出入很大,这个不太可能。

  新浪娱乐:第一个方面,这个是导演自己说的,她说我们地面台播的时候跟上星的,比如说调光,调色,光影效果,这样的东西,可能会不一样。

  刘德宏:在技术上是有可能,在内容上不会有太大变化。技术上因为电视台播出标准不一样,上星台需要高清播出,地面台没有高清播出的台。上星需要高清播出以后,整个的调光、调色,技术上的标准会有一些调整。这个在技术上可能会有。

  新浪娱乐:您觉得这样的地面台的播出到卫视这样的一种方式,对于我们《红楼梦》整个的播出情况来说,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刘德宏:如果从口碑的反馈上讲,可能会吃一点亏,可能会有什么大的利弊,这个可能没有这么严重,可能会吃一点亏,因为现在每个电视台,上星台和地面台还是有区别,每个地区的上星台和地面台都有区别,每个地区的台相对来讲也有区别。不同的台,可能观众群不太一样,因为《红楼梦》这个剧,可能对电视剧的主流观众来讲,相对来讲,离电视剧主流观众不是特别符合的这种,因为它还是一种偏文学性的东西。大家的审美角度,或者是文学性,或者各个方面,社会职业,相对比较高端一点的可能会好一点。这样的话,如果说是直接在一些相对观众群偏高端一点的卫视台,如果直接播出的话可能会好一些。比如说我们也有这样的判断。

  网络批评很正常 《红楼》吸引90后很成功

  新浪娱乐:刚才提到很多质疑跟争议,现在网上观众会纠住某一个点,铺天盖地有那么多的争议,您对于网上的争议,比如说对于一些光影色,或者是李少红导演的把控,这样的一些很极端批评的态度您怎么看?

  刘德宏:我觉得从网络上,这种现象也很正常,说心里话。可能我的观点不一定对,从网络媒体上所表态的人当中,或者说所出现的态度,一般来讲,可能对任何事物都是批评多于赞扬的,赞扬的可能大家都不说了,只有批评的,他可能很气愤,他需要表达出去,他需要宣泄出去。所以说一般表达出来的东西,这种批评的会多一点。这个也是一个人情绪的一个正常的反应。网络又给大家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渠道。所以大家所表现出来的批评的声音可能会多一点。整体来讲,这种喜欢或者是表扬不一定少,但是一般像这种情绪不急于去表现。可能因为《红楼梦》,尤其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的现象,一个文学作品能达到这样的一个在全国人民心中达到这样的关注度和这样的热爱度,它毕竟比较特殊,所以它又有这样的基础,当你这个东西没有满足人们原来的期望的时候,或者是你稍微有一些欠缺的时候,他可能表现出来就会比较强烈。我觉得也很正常,最起码他关注,他还有热情去批评你。最起码我理解,我们的作品没有差到他连批评的热情都没有了,那可能是真的差。最起码他能在这个当中找到某一点去,可能他对大多数,整体的还是认可的。

  新浪娱乐:《红楼梦》它造成了一种红楼热,也吸引到了80后、90后的小孩子们去看,对这个现象您怎么看?

  刘德宏:这个是我们最欣慰的。红楼在中国历史,前期的我们都知道,在早期在主席那一段时间它的热度,大家都可以理解。一般我们常规的理解,对80后、90后的青年就会觉得他们更关注一些时尚的一些东西,关注一些可能更简单、快捷的这些的东西。对一些传统的东西,或者是稍微比较厚重的东西,看起来比较烦琐的东西,不是特别喜欢。但是从《红楼梦》来讲,能让年轻人有兴趣去关注,在原来想,我们可能也低估了我们现在的年轻人,这一点让我们感到很欣慰,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是有很深的影响力。现在的年轻人还是有自己的很好的传统的基础。

  新浪娱乐:最后想请问您,因为少红导演说过一句话,拍完《红楼梦》以后,再也没有任何的电视剧领域想让她有所挑战了,她觉得已经到头了。您觉得呢?

  刘德宏:这个可能是从导演本身,她从一个创作者的角度去考虑这种问题。但是作为我来讲,我觉得那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它不同。现在的影视作品,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每一年和每一年的变化都很大,尤其处在中国的现在,包括《红楼梦》,《红楼梦》从我们开拍到结束,这两年当中,中国的影视就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大的跨越。所以我们开拍的时候,那时候的定位到现在出来,都已经跟整个的市场和观众的要求已经产生差异了。随着时间的变化,整个中国情况的变化,影视行业不停的在发展,肯定是不同的挑战随时都在发生的。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