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华流”进日本5年不温不火 更好发展要换思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2日10:57  东方早报

  早报记者 骆俊澎

  2003年,韩剧《冬季恋歌》成功在日本掀起“韩流”。两年后,中国台湾组合F4在日本带起“华流”。在日本媒体的报道中,“华流”已经成为一个固定词汇,它并非按照日语的发音读作“KARYU”,而是采取直译的方式读为“HUALIU”,与之前同样采取直译方式引进的“韩流”一样。“华流”在日本发展五年之际,早报记者前往日本实地采访。“华流”既包括流行文化,也包括被现代形式包装的中华传统文化。但与“韩流”的成型与成功相比,“华流”的影响力明显式微。对此,正在日本发展的旧金山芭蕾舞团首席舞者、被《时代》周刊评为“亚洲英雄”的谭元元有一番自己的见解。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华流”在日本如果想要有更好的发展必须要换一种思维。

  【现状】

  发展五年 不温不火

  “华流”的形成是从2005年开始的,中国台湾偶像剧《流星花园》在日本点燃了“华流”星火。这部改编自日本少女漫画的电视剧在日本各地创下了近10%的收视率,最高收视率超过12%。该剧的DVD版更是荣登当年日本公信榜Oricon DVD榜的冠军宝座。凭借该剧一举成名的中国台湾偶像组合F4也成功吸引了日本女性的眼球,影响力至今还在。记者在东京涩谷专卖偶像写真书的店里了解到,F4成员言承旭的写真书和照片销量一直排在前10名。店里的工作人员表示,像言承旭,还有飞轮海等台湾艺人的写真书都比较畅销,从30多岁到50多岁的女性都在年轻的中国台湾歌手和演员身上重新找到了“青春的童话”。不过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华流”这五年来并没有如“韩流”那样在日本具有强大的影响力,F4以后能再让日本女性疯狂的中国艺人并没有出现,郑元畅吴尊黄晓明等艺人的剧集在日本播出后,反响都相对一般。

  日本放送协会会长重村一(日本放送协会又称日本广播协会,简称NHK,是日本最大的媒体机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日本社会中男性工作繁忙,影视娱乐和艺术的受众主要是30岁至60岁的女性,能否被她们接受决定着“华流”的命运。在舞蹈和音乐界,如谭元元这样23岁就被日本《舞蹈》杂志评为20世纪全世界101位杰出芭蕾舞艺术家之一,具有国际声望并有广大日本谭迷的中国艺术家并不多。而影视方面,中国虽然有葛优等有个性和高超演技的演员,但和韩国影星对比,缺乏外表迷人但又有个人风格的演员。此外,在重村一看来,中国的家庭伦理剧如果能包装得更好的话,未来可能是中国影视剧打进日本市场的新“突破口”。不过这当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中国北方语言的幽默翻译成日语不是很能被理解,而且中国电视剧一般都是30集左右,但日本电视台播放电视剧通常是每周只放一集(大部分日剧的长度在11集左右),所以中国电视剧过长也是很难打入日本主流电视台的一个原因。

  【攻略】

  调整心态 适销对路

  为了进一步了解“华流”在日本的发展,记者在日本期间也采访了著名芭蕾舞者谭元元。这几年日本掀起芭蕾舞热。短短两年迅速占领日本市场的谭元元今年正式赴日本发展,受日本NHK电视台邀请与能剧大师梅若玄祥、日本现代舞领军人物森山开次联袂出演新能剧《鹰姬》。能剧是日本的传统戏剧,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重点保护对象。谭元元是首个被邀请出演能剧的中国艺术家。作为跨界的一种尝试,谭元元大胆地捆绑了能剧、芭蕾和现代舞,演绎出被能剧大师梅若玄祥评为“最有灵气的鹰姬”。这样的创新演出推动了更多合作契机,日方还准备推荐谭元元参演日剧。

  对于赴日发展的心得,谭元元总结说,到日本发展要做到三点。首先,是要调整好心态。不管原本在国内取得过怎样的成绩,受到多少人的喜欢,到了新的环境,一切都要重新开始,这样碰到困难也不会产生抵触心理。日本艺能界是论资排辈的,只要潜下心,脚踏实地,就会有出头之日。其次,日本艺能界的竞争非常激烈,许多机会转瞬即逝,想要把握住机会必须付出比他人更多的努力。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要了解日本的环境和市场。谭元元说自己到日本之前做了很多功课,关于日本人的工作方式、社交礼仪、观众的审美口味等等,都做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这些都在她真正到日本发展之后对事业帮助很大,“我这次演能剧就花了很多时间去专门了解这个东瀛国粹。” 谭元元为鹰姬设计了全套舞蹈动作,并用自己的理解结合芭蕾语言摹绘能剧“静、淡、纯”的独特韵律。

  对于“华流”这五年来的不温不火,谭元元认为,东亚国家在文化上虽有相似性,却也存在差异,进入不同市场时需要根据不同特点调整策略。当年“韩流”袭击中国时,不少韩剧为了适应中国观众喜欢看“大团圆”结局的收视心理,特意拍摄了两个版本的结局,使自己的产品“适销对路”。这样以市场和观众为导向的做法也值得国内影视作品在“走出去”时学习借鉴。而“华流”在日本发展时也要吸取别人在市场推广、明星包装等方面的经验,如果双方在资源上彼此打通,那肯定可以更上一个台阶。说不定未来,双方能够融合为文化创意的合力,生产出更多优秀的影视文化精品,真正将以东方文化为背景的影视剧推向欧美,把影视剧的“东亚市场”扩展到全球市场。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