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红楼梦》BTV热播 母亲曾劝李少红放弃该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9日13:38  新浪娱乐

  新浪娱乐讯 随着新版《红楼梦》在北京卫视的开播,北京卫视多个强档节目推出一系列“品国学 赏红楼”的节目,尽全力为广大观众提供空间开阔、信息详尽的看红楼、读红楼的平台。也是从这一系列节目当中,我们了解到李少红接拍新版《红楼梦》之初,她的母亲曾劝其放弃这部剧,理由是: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红楼梦》,这个事情不好把握。

  然而,李少红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中坚力量,曾经以《大明宫词》《橘子红了》的独创风格赢来观众一片喝彩之声,在新版《红楼梦》的筹拍当中,她自然不会畏惧,更不会有负第五代导演的盛名。于是,新版《红楼梦》在四年的筹备、拍摄、制作后,和观众见面。赢来高收视的同时,也迎来形色各异的议论。

  50年代观众:这是拍的什么?

  生于40年代,成熟于50年代,并深刻接受50年代生活、认知观念的观众,从该剧开播前看到的片段和有关报道以后,从直觉中就对这部剧产生了深深的疑问?在记者此前的了解中,他们有普遍的疑问:这是拍的什么?是新版《红楼梦》吗?宝黛钗怎么是那种样子的?

  50年代的人,都熟知改编自《红楼梦》的多种文艺形式,戏曲、舞剧、电影、电视剧,尤其是80年代末,电视开始在中国老百姓家庭中普及以后,出现的87版《红楼梦》。尽管当时学界和知识份子阶层对该剧也热议一片,但是这种议论并不能影响观众对电视的好奇、对电视剧的喜爱。50年代的观众在爱上戏曲《红楼梦》以后,又因为喜欢87版《红楼梦》里的宝黛,而爱上了87版电视剧《红楼梦》。新版《红楼梦》开播之初,他们似乎并不认同画有额妆的新宝黛钗。

  他们说:这是观念的问题,并非《红楼梦》的呈现方式。

  60年代观众:耗资巨大,应该出精品

  生于60年代的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节俭的观念,不管是自家生活,还是对于与己无关的事情,都不能够十分认同大数字的消耗和花费。新《三国》、新版《红楼梦》过亿的资金投入,使得60年代的观众普遍认为:既然花了这么多的钱,就应该拍出精品。

  但何为精品电视剧,大家的认识和界定似乎也不是很确定。60年代并没有过多的去诟病以“新”字打头、花费过亿的电视剧,不过,在他们的观念里,文艺作品不必花费这么大,当年他们追捧的影视作品,花费都不大,却很能打动人。在他们的观看视野中,对新事物不绝对的排斥,对朴素的影像表现更容易赞赏。

  70年代观众:这只不过是一部《电视剧》

  生于70年代的观众,年龄和心智都属于颇为成熟的一代人。对新事物、新新事物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或许是因为他们在成长、成熟、走向成年的过程中,接受的教育,个人的认知能力,以及生活经验都更为丰富,接受的环境也更为宽松,70年代的观众表现出一个普遍的心理状态:都很宽容。

  在影像作品面前,他们有幸看到中国内地电影、电视剧的崛起、发展、圆熟,乃至发展过程中的彷徨。他们深切感受着影视技术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十分敏锐的感知着影像表现下的真实生活,以及创作者艺术观念的变化。对于新版《红楼梦》保持内容与原著基本精神一致,形式多样创新的一部大戏,70年代的人除了在剧中重温、重忆读《红楼梦》时的心境以外,对新版《红楼梦》这部电视剧也给予了自己的态度:这不过是一部《电视剧》,不用把以名著为基础改编的电视剧视作“敌人”。

  80年代观众:怀念87版 可以接受新版《红楼梦》

  如果单从电视剧观看角度出发,80年代的观众应该是最幸福的一代。他们看到了87版《红楼梦》集各位红学大家研究、考证、推论的丰富内容,也看到了新版《红楼梦》以高端的视听手段重现的华美一梦。一版集学术思考、主创团队以生命热情投入的真正改编版《红楼梦》,一版尽力与曹雪芹创作精神保持一致、画面精美、富有层次感的新版《红楼梦》,作为被影像影响的一代,80年代的观众,真可谓:夫复何求?

  因此,80年代的观众,虽然在新《红楼》播出之初也有疑问,但随着对这部剧的慢慢体验,也开始接纳这部精工细作的大戏。对于80年代的观众而言:87版《红楼梦》让人难以忘怀,新版《红楼梦》则让人感怀。原来宝黛的爱情曾经也很温暖,原来在那个“落红成阵”的画面里,我们也曾经忆及少年时。

  90年代观众:谁说新版《红楼梦》不好看!

  被网络影响的一代----90年代的观众,与前几代的观众有着显而易见的差别。被以上几个时代的人摇头叹息的“90后”们,人小鬼大,对外界有着敏锐的认识,同时,也有着坚持己见的固执。

  在90年代观众的眼中,87版《红楼梦》的气质似乎太不洋气了,这让独创审美个性的他们多少难以接受。而对于新版《红楼梦》,被前几代人共同质疑的额妆,在他们看来:十足的有个性。而演员们的年轻、帅气、漂亮,更是让他们看的欣喜若狂。并非每个90年代的观众都读过《红楼梦》原著,而新版《红楼梦》的产生,让他们终于燃起关注国学、关注古典精髓文化的热情。在90年代观众的认知里:新版《红楼梦》不光是养眼,也还生动的上了一堂“红楼”课。

  《红楼梦》在文学,乃至中国文化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这部小说的影像改编,好与不好,似乎不关乎作品,而是观众对它的需要与否。相比之下,90年代的观众无疑是需要这样一部与原著精神保持一致的、充满文化气息、浪漫诗意的电视剧,而对于其他几个代际的观众,在新事物的产生、影响之下,也开始慢慢的对其辅以客观认知。每个人心中的《红楼梦》不同,但对《红楼梦》的那份热爱是相同的,连带着对《红楼梦》的艺术呈现方式,在发表个人认知观点之后,也并非是全然的不接受。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