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俊
总投资1.3亿元,历时8年采访了3500多位历史见证人,留下超过300万分钟的影像,从中精选出16个小时,最终形成一部口述抗战真实历史的纪录片,这便是由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出品的32集纪录片——《我的抗战》。
昨天下午,为《我的抗战》义务做推广的著名出版人、《读库》主编张立宪和《我的抗战》首席记者张钧来到深圳,在华侨城一渡堂举行了《我的抗战》深圳展映会。曾亲历抗战的91岁老人宁大年也来到现场,与深圳观众一起在那些饱含着时光信息和历史厚度的影像中重温那战火纷飞的日子。
对历史进行“抢救性发掘”
深圳是纪录片《我的抗战》在全国14个城市进行巡回展映的第七站。由于《我的抗战》此前在网络播出时产生的强大影响力和该题材的高关注度,该片在全国的展映活动全部由《读库》的读者们自发组织操办。记者留意到,穿着黄色T恤的志愿者们把活动办得井井有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该纪录片的巨大号召力。
昨天的活动现场先后播映了《八百孤军》、《长城谣》和《松山之战》三集内容,珍贵的历史画面、氛围贴切的版画片头,以及亲历战争的老人们的亲口讲述,都令现场观众感动不已。每一集放映结束时,场内都会响起热烈的掌声,传递着对制作者的敬意和对该片的肯定。
《我的抗战》和崔永元之前的《电影传奇》一样,是一部以口述历史为主线的纪录片。该片对抗战那段“似乎很熟悉”的历史,给出了一个全新的理解角度,不是宏大的历史观,也不是“谍战剧”、“战争片”里那种演绎的历史,而是平民化、生活化的视角。
据张立宪和张钧介绍,崔永元为《我的抗战》的定位是“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用口述历史的方式告诉观众一群普通人在战争中的状态,用细节来传达出很多在正统历史里所不能传达出来的信息,希望大的历史语境里多出现一些“人”的影子。
在32集篇幅的《我的抗战》中出镜的采访对象包括近400位年龄超过80岁的老人,对着镜头讲述他们亲历的那段历史。从片中标注的采访时间和老人们的生卒年份不难看出,许多老人在采访完的很短时间内便离世,但他们对历史的回忆却永远留在了纪录片中。《我的抗战》堪称一次对历史进行的“抢救性发掘”。
展映结束时后的观众互动中,许多到场观众都表示十分感动。深圳中学的一位女中学生说:“我们通常都是背教科书上的条目,《我的抗战》给了我全新的视角,也让我有愿望去更多地了解那段历史。”
“发不起工资”是莫须有传闻
接受记者采访时,张钧认为,《我的抗战》相比其他的同类题材纪录片更富感染力。他说:“第一,使用了具有版画风格的动画,一方面,在真实的抗战历史中,版画是激励民众抗战斗志的重要的宣传手段之一,另一方面,大量使用动画,可以丰富老人们的回忆。第二,强烈的故事性,例如《永远的微笑》讲述战争中凄婉浪漫的故事,《战俘》说的是一群屈辱的战俘的辛酸往事。第三,情感至上,《我的抗战》中有许多情感点,催人泪下”。
除了对血与火的战场的记录,《我的抗战》还有专门介绍女性的《战火红颜》,有专门讲述战争年代爱情的《永远的微笑》,有专门讲述战争中医护人员的《天使》,甚至有一集专门记录那些“反派人物”。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我的抗战》制作完毕后由于没有电视台愿意播出,剧组资金匮乏,连工资都发不出。张立宪和张钧对此断然否认。相反,《我的抗战》播出前景相当乐观,该纪录片的网络首播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便创下超过1000万的点击量,创了今年国产纪录片的纪录。从11月起,《我的抗战》将陆续在全国100多家地方电视台播出,随后还将在重庆卫视等四大卫视播出,并于明年登上央视新设立的纪录片频道。
“《我的抗战》所做的事情,便是从历史的‘黑洞’中打捞那些行将消逝的回忆!”从《我的抗战》出炉起便成为“第一观众”的张立宪对本报记者说。据悉,《我的抗战》明年还将推出第二系列,共50集,将陆续聚焦缅甸战场、驼峰航线、对日诉讼、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长沙会战等内容。深圳学者邓康延在观看完展映后表示:“将那段不应忘却的历史如此生动地留在影像中,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