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央视将开播纪录片频道引发产业话题(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2日18:40  深圳商报
央视将开播纪录片频道引发产业话题(图)

崔永元团队历时8年制作大型历史纪录片《我的抗战》(资料图片)

  深圳商报记者 刘 瑜

  时下正在全国巡映的崔永元纪录片《我的抗战》前阵来深宣传造势,现场热映的同时却引出“纪录片不赚钱”的话题。而近来央视传出消息,明年1月1日将开播纪录片频道,有人因此大胆预测国产纪录片的春天来了。

  一边是窘境,一边是前景向好。春天迟早是要来的,问题是这之间的路有多远,一个播出平台的开通能解决多少问题?深圳商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业界一众知名导演、制片人,试图一解其中难题。

  纪录片价格与价值失衡

  邓康延的纪录片《发现少校》已纳入央视的播出计划,但播出日程却一推再推。越众影视成立三年,在业内被视为深圳最大的制作纪录片的民营公司。作为老板的邓康延,至今仍受困于“如何在享受拍片快乐的同时探索存活模式”。

  提到拍纪录片需不需要顾及市场,邓康延说,这正是纪录片人的痛苦之处。目前纪录片的发展受制于资金、能力、播出平台等条件,一方面在自身技能上还未能达到国际制作水准,这又与资金的缺失不无关系,比如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日本NHK都有巨大的市场资源为支撑。另一方面,市场受众面狭小,目前纪录片在国内还是相对小众的艺术门类。

  “投入产出无法画等号。”邓康延以《发现少校》为例,6集纪录片,每集28分钟,历时两年半投入80万,而市场播出价每集不过两三千元,要收回制作成本近乎痴人说梦。纪录片周期长,回报低已是不争的事实。

  《2009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调查显示,目前,纪录片交易价格每分钟过百元就是高价了,只有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台和上海纪实频道等少数机构可能开出这样的价格,多数省级电视台纪录片价格在每分钟50元到80元之间,而地市台则只在20元至30元之间。按照每分钟1000元的标准制作的纪录片仅仅是小制作,却须卖到50家左右电视台才能收回成本。而在国外,通常1小时片子的身价高达1万美元左右。

  国内纪录片价格与价值的严重失衡使得纪录片市场一直未能走出“赔本赚吆喝”的阴影。一个可资引用的注脚就是眼下正在全国开展巡映活动的《我的抗战》。据《我的抗战》总导演透露,由于收视率不被看好,推广初期该片在各电视台都吃了闭门羹,原本在央视的播出计划又因为央视改版而流产,目前搞全国巡映其实是无奈之举。由于片子卖不出去剧组已有4个月没发工资了。好在已经有电视台同意年底播出该片,但条件是节目组自己拉时段广告。

  2002年崔永元刚开始做这一纪录片时曾亲自出门吆喝卖片,“我觉得这个片子应该比电视剧还贵吧,去和电视台谈,人家说纪录片都是500块钱一集,小崔做的呢,就翻两番,1500元吧……我一听都蒙了,纪录片在中国这么不受待见。”

  纪录片频道自身生存成问题

  “中国不像西方国家,有纪录片独立发展的传统。”作为纪录片导演的郭熙志,被评论家誉为中国新纪录片运动的标志人物。在他看来,国内纪录片的发展始于传播学,走过了上世纪60年代新闻简报,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作为国际语言,承担让“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使命的发展历程,纪录片一直是以电视台为主导,在体制内成长和壮大。1993年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栏目的开播,纪录片开始了栏目化的生存状态。

  现为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的郭熙志有着近20年在电视台供职的经历,2003年深圳电视台也开辟有纪实频道,这就是如今都市频道的前身。而当年一炮而红起着巨大示范效应的《生活空间》经历了两次改名,多次调整之后如今在央视一套周一凌晨播出,据现任制片人说,现在的状况比较尴尬,只能勉强维持。栏目化播出的压力,还有越来越严重的商业化威胁显然直接影响着纪录片创作上时间、精力和财力的投入。

  据了解,目前国内专业的纪录片频道只有上海文广集团的全纪实、湖南广电集团的先锋纪录两个频道,而且这两频道全部都定位于数字电视付费频道。央视十台科教频道是唯一的一个上星频道,播放大量纪录片,却并非纯粹的纪录片频道。

  原来各地方上的主要频道或者一些上星频道或多或少有一些纪录片,现在几乎看不到了。即便有所保留,很多纪录片的播出时间也往往推迟到深夜。国产纪录片大部分规模小、低票房、低收视率几成不争的事实,纪录片频道在运营过程中也是举步维艰,其自身生存都成问题。目前唯一能够赢利的纪录片频道也就只有上海的全纪实。该频道主要是跟Discovery合作,大部分节目都购买自国外。

  徘徊于商业与独立之间

  “央视开播专业的纪录片频道无疑会对中国纪录片的发展起推进作用。”深圳知名纪录片导演李亚威说,但这个力度未必有多大,因为纪录片在本质上非常个体化,注重个人表达,大多靠理想和情怀来支撑,相对来说确实是精英和小众的艺术门类,“就像诗歌,你能说它能卖多少钱”?

  独立纪录片人郭熙志不久前以纪录片《喉舌》获得了2010年第三届华语纪录片节“长片竞赛单元”季军,并获第七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长片竞赛单元”特别提名奖。对于纪录片市场,他毫不含混:“市场是个糟糕的陷阱,纪录片与它不搭腔”。

  对于目前国内纪录片的现状,郭熙志一语概之,“就像超级女声,想拍就拍”,压根就不考虑市场。特别是在近十年来,摄像技术的飞速发展,DV的出现,制作成本、门槛的降低更是掀起了纪录片热潮,也随之出现了一批有意思的优秀作品。作为独立纪录片人,之所以不“待见”市场,郭熙志的说法是,娱乐市场会消解纪录片固有的“意义”、“崇高”和“严肃思考”。

  有人曾对纪录片有种粗略的归类,其一为商业纪录片,其二为独立纪录片,其三为背后有“不差钱”力量买单的命题作文、形象工程的纪录片。纪录片制片人邓康延并不讳言自己就是政府文化宣传基金扶持的“很大受益者”。他也会接一些商业活来“滋养”自己一年最想拍的一两部纪录片,而这些纪录片都是不赚钱,比如远征军的历史题材,“拍纪录片是想留下一些东西,无论历史的还是社会现象,以及即时发生的事件,这些从艺术上都具有价值,但不一定会很时尚,很有市场。还有一个颇为现实的矛盾,就是由于纪录片带有批判精神,而现存体制有很多局限,这就影响片子在主流媒体的播放。”

  对他来说,独立纪录片往往处在灰色地带,自娱自乐,不讲求播出,而电视台有频道资源又大多满足于宣传任务的需求,他希望能够走出一条中间道路,在商业与独立之间寻找最大的公约数,不管这条路有多漫长。

  相关新闻

  国产纪录片也有利好消息

  除了央视明年将开播专业的纪录片频道外,近日,央视国际电视总公司和国家地理频道联手创立“缤纷中国”纪录片选拔计划,该计划将面向全国电视台、制作机构和独立制片人等所有有志于国产纪录片制作的单位和个人,征集具有中国特色的纪录片选题及制作方案。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亚太区首席执行官简述贤表示,“国家地理频道拍摄纪录片的方法、技巧甚至营销手段,都可以拿来分享。我们会帮助培养一些中国纪录片人,也会帮助把一些中国纪录片推向国际。”

  这对于国产纪录片无疑是个更加利好的消息。借助国际制片人和发行商成熟的市场运作模式和广泛的传播渠道,中国纪录片将加快发展的步伐。目前,国内纪录片频道节目的制作方式包括自制生产、委托制作、引进国内外精品纪录片和共同投资联合制作。其中,联合制作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

  作为国内唯一赢利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上海纪实频道一直推行的就是纪录片版权的预售营销模式——即在拍摄策划阶段就与国外的电视台等各种机构接洽,邀请其投入一定资金,分享部分版权。去年该频道以每分钟1000英镑的价格将纪录片《聚焦索马里》的部分素材卖给了BBC,如此高价,在中国电视圈前所未有。

  作为深圳最大民营纪录片公司的老板,邓康延对未来乐观其成,他坚信纪录片市场的蓬勃发展会随着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而到来。事实上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新闻类节目的收视率正在不断攀升,这表明电视的作用正在从娱乐工具回归到大众传媒。从这点来看,纪录片今后的收视率和市场均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