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黎明之前》有诚意有遗憾 谍战剧流行新三板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19日08:54  北京娱乐信报
《黎明之前》有诚意有遗憾谍战剧流行新三板斧

《黎明之前》剧照

《黎明之前》有诚意有遗憾谍战剧流行新三板斧

《黎明之前》中的爱情犹如蜻蜓点水

《黎明之前》有诚意有遗憾谍战剧流行新三板斧

剧中演员各有特色

  点击观看《黎明之前》高清在线

  每周电视质量报告

视频:谍战剧《黎明之前》主创专访 媒体来源:新浪娱乐

  10月11日-10月17日

  检验对象:《黎明之前》

  类型:谍战剧

  播出时间:每晚黄金档

  播出频道:北京卫视

  谍战剧《黎明之前》目前正在北京卫视热播,在剪辑、叙事方式等方面,导演刘江大量模仿美剧制作风格,其努力和尝试颇值得敬重。而该剧在情节设置合理性上的欠缺以及主人公塑造方面的疲弱和“塌架”,也成为其软肋,使得该剧在完美度上虽优于一般的平庸之作,却逊色于谍战剧经典《潜伏》

  风格仿美剧

  导演有诚意力求突破

  碎剪接、快节奏,靠平行叙事、倒叙等制造令人窒息的情节氛围,这些美剧中常见的特点被刘江导演大量运用于《黎明之前》中。在大多数电视剧作品甘于平庸,以家长里短的闲聊、争吵为乐的行业标准下,《黎明之前》给观众的第一眼感觉就是:导演耗费了大量心血,希望在谍战剧泛滥中寻求突破。

  尤其在开篇的前两集中,《黎明之前》的快节奏基本达到了把观众紧紧按在沙发上的效果,水手、卧底、弹道、木马计划……大量关键词汹涌而来。在人物方面,单单字幕打出身份的剧中关键角色也多达一二十个,有人说“看《黎明之前》费脑子”,也许就是这么来的。

  不过,《黎明之前》对美剧的模仿、尝试的吃力感也很明显,并非那么自如和游刃有余。第二集过后,节奏已经明显慢了下来,8局的几名处长们又开始絮絮叨叨地展示起“办公室政治”来,情节大多也停留在跟踪、开会这些细节的铺陈上。而真正的美剧或者经典港剧,重要情节几乎是一晃而过的,铺垫和破解一环紧似一环,那才是真的“高智商剧”。

  《黎明之前》的可贵在于,刘江导演毋庸置疑的不甘于平庸的诚意,但在创新和整体效果上说“堪比《潜伏》”却有些言过。

  情节有疏漏

  “忽悠”痕迹越来越重

  “高智商剧”需要高智商的编织,但《黎明之前》从细节到整体的故事脉络上,都略显粗糙。比如对于刘新杰“沉睡10年一朝唤醒”的设置,有观众就说:“他从1938年开始沉睡,其间与共产党打仗九死一生,更经历了抗日战争最残酷的阶段,睡得可真够沉稳的,我党真的会派遣这么沉得住气的沉睡者吗?”作为这么一个神秘之极的“超级沉睡者”,刘新杰的被唤醒也迅速地成了几乎公开的秘密,许多观众更认为,“可见之前的铺垫完全是故弄玄虚”。

  刘新杰苏醒后,便开始大刀阔斧地显示杀手本色,并没白天没黑夜地接头、奔赴联络点、汇报情报,忙得不亦乐乎,观众又说:“他做这么多事都没暴露,太偶然了,还是回到了‘敌人很笨’这个套路上。”

  让观众觉得遗憾的地方还有很多,像对他枪伤的自圆其说,有观众表示:“看到全局体检,他的枪伤却被马蔚然隐瞒下来,这样编故事的手法我服了。”

  《黎明之前》的故事越往后发展“忽悠”的痕迹越重,像水手临死前强大的先见之明基本上等于能掐会算,国民党内部争风吃醋的“办公室政治”基本上等于《潜伏》的粗糙翻版,刘新杰“打哪指哪”的精准枪法基本上等于“小马哥再世”……“超级沉睡者”刘新杰靠偶然,靠口才,靠敌人内部的不和谐,幸运地活了下来,却没有太多新意。

  人物显单薄

  角色疲软演员撑场

  《黎明之前》的主人公是谁?这让观众相当迷惑。按说男主人公是刘新杰,可谭局长戏份比他重,表现比他出彩。按说水手是副线,但在情节发展中水手起到了更加至关重要的作用,刘新杰更像是个陪衬。

  刘新杰这个人物的气场从始至终都立不起来,不管是被观众诟病的“扑哧一乐”,还是在同志面前的谨慎、低沉,都流于表面化,都使得刘新杰性格的感染力非常欠缺。好在吴秀波在表演上可圈可点,让观众得到一些满足。

  女主人公方面更是如此,海清号称女主演,全剧只有寥寥可数二十几场戏,也都稀汤寡水,很难留下深刻印象。全剧演员方面的最亮点当属林永健了,但观众也基本认同:“谭局长演得不错,但离《潜伏》中的冯恩鹤还是有很大差距。”

  该剧的大部分重点在于细碎情节上的兜兜绕绕以及大量人物轮番上场的车轮战,因此观众看起来不畅快。

  观众反应

  赞美声如出一人之口

  《黎明之前》卫视播出前后,有大量评价伴随而来,基本是结论性看法,如:“精彩堪比《潜伏》”、“《潜伏》之后最优秀谍战剧作品”、“精彩似美剧”、“看《黎明之前》需要智商”、“吴秀波成无冕之王”……

  在许多网站专题上,在贴吧以及论坛上,这些结论非常显眼,因此《黎明之前》迅速成为观众茶余饭后的话题,而话题内容却以争论为主,对该剧的看法褒贬不一。因此也有观众疑惑这些出现在不同页面上的相同观点如出一人之口。

  褒贬不一两极分化

  《黎明之前》在观众中的实际口碑确实不尽相同,而非一边倒的赞美。有观众觉得该剧可看性很强,虽然说不上是经典之作,但已经比大部分电视剧好看多了。有观众就表示,《黎明之前》美剧式紧凑的风格能够让人快速进入一种紧迫的情绪中,“非常吸引我,剧情也不拖沓。就像《潜伏》一样,不但吴秀波、林永健演得到位,小角色也很出彩。”

  但也有观众觉得《黎明之前》是典型的“忽悠剧”,那些刻意的编造让他们不愿继续看下去。随着剧情的推进,这种争论愈发强烈,大部分人都认为,《黎明之前》编得太玄了,“有几集觉得刘新杰和水手几乎所向披靡,无所不能。后面突然转变了,敌我双方一方面又开始绝顶聪明起来,一方面又开始犯简单错误,也许编剧导演是想搞平衡吧,显得很刻意。”

  总体评价

  谍战剧流行“新三板斧”

  没人能否认《黎明之前》创作团队的努力和艰苦尝试,但这些并不能用来掩饰《黎明之前》的不完美。《黎明之前》可以说汲取了这些年国产谍战剧的众多经验和精粹,把国产谍战剧的现有想象力熔为一炉,因此作为解剖对象,能看到国产谍战剧面临的瓶颈所在。

  目前国产谍战剧往往有如下三种套路,我方取胜一靠运气,二靠口才,三靠敌人的内斗或称之为“办公室政治”的胜利,无论是《黎明之前》还是《潜伏》都难逃这三板斧。虽然说这些与以前的谍战剧相比是想象空间的进步,但也有沦为新一代俗套的危险。

  像刘新杰或者余则成,总会在楼道偶然遇到重要的人,听到重要的情报;总会偶然撩起窗帘,从窗口看到突发情况。虽然是戏剧化规律使然,但这样的好运气多了观众看着不舒服。

  另外,凡余则成、刘新杰之流都要有能把死人说活了的好口才,把不成立的事说到成立,诡辩、劝说的功夫相当了得。在他们的口才面前,敌方大都会边听边频频点头,怀疑也扫除大半。

  近年最流行的是敌我斗争中巧妙利用“办公室政治”这一招,敌人从以前的“总是很笨”,变到现在的“总是爱内斗”。所有情节即使再不合理,最后都可以用此招破解:因为敌人喜欢争风吃醋,工作重点根本就不在抓共产党上;因为敌人总要给自己留退路,就明知道谁是共产党也不会说出来。

  从国共斗争的历史看,这一招是有事实根据的,但即使如此,在影视剧里用多了,观众同样会不满足。因为所有看似新颖的创新用滥了,都会成为招人烦的低级俗套。“高智商剧”就应该拿出点更高级的智慧来。

  检验报告

  剧情指数:★★★☆☆

  表演指数:★★★☆☆

  创新指数:★★★★★

  口碑指数:★★★☆☆

  综合指数:★★★★☆

  信报质检小组 本期执笔 王大鸣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