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黎明之前》凭啥这么火? 心理分析掀推理风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7日09:57  北国网-辽沈晚报

  《黎明之前》之所以会火,甚至被有的网友评价比《潜伏》更好看,并不是偶然。因为不论从开头、剧情发展、情感刻画到镜头的运用,《黎明之前》都不同于一般的谍战剧,而是风格突出,有新意在其中。

  先亮底牌 开篇暴露卧底

  一般谍战剧中,人物关系层层剥离,卧底通常都是先隐藏,最后一刻才被识破,而《黎明之前》在一开篇就亮出老底,卧底——军情八局总务处处长刘新杰在开头便遭到怀疑。

  通常谍战剧都用正常顺序刻画“主人公如何完成任务,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遇到的危险”,而《黎明之前》则讲述,谍报人员怎样在危局下保护自己和同志,而并不是每个优秀的间谍都能全身而退,刘新杰的幸存,是靠了下属、同志、爱人,甚至是上级“水手”。

  推理风暴 侦查手段很牛

  怎样为谍战剧寻找新突破口,导演刘江表示,他找到的破解密码是“追捧美剧一代的视听习惯”,即快速的镜头切换、不断倒叙、反转的情节逼近以及大量纯侦破技术的真实再现,如通过药剂的化学反应,来推断死亡原因;通过口含照片,知道照片拍摄的大致时间;通过翻捡嫌疑人生活垃圾搜集线索等。

  情感刻画 更加靠近历史

  《黎明之前》对地下党的刻画似乎更靠近历史真实,因为在那个特殊时期,地下党的确是处于弱势,只有在心理氛围上充分营造那种紧张氛围,才能真正震撼观众。刘新杰小组一开始就面临暴露的危险,日常生活中还要经受隐藏在亲情、同事之情背后的窥测。爱情戏虽然不多,但在处理情感冲突时,却弱化了革命和信仰等形而上的东西,而强化了普通人的人性,但却反而让观众们看到了他们信仰上的坚贞。

  镜头运用 引入心理分析

  《黎明之前》将心理分析这一概念引入谍战剧,观赏中不难发现这部戏镜头非常多,仅第一集就用了950多个镜头,多层次的切换,从开始就将观众引入一种紧迫的情绪当中,达到谍战剧特有的扣人心弦的效果。

  深度思考

  走红之中也有偶然

  一部好剧大获成功,除了表演、制作,还要看播出的平台与时段,还有收视群体的范围、情绪。颇多不确定性。《黎明之前》的播出路线和《潜伏》一样,先在地面积累口碑,再上星播出火遍全国。但同样是新意颇多、看点十足的另一部精品《隐形将军》则运气不佳。而同样是吴秀波,演艺圈混迹多年,此前的《相思树》《嫁衣》《剑谍》也部部精品,而作为演员,他终于在42岁这年扬眉吐气。

  而即便是同一导演的作品,境遇也完全不同。姜伟的旧作《沉默的证人》在业内公认要好过《潜伏》和《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而《沉默的证人》偏偏知名度最低。

  结局谜题

  开放式结尾惹猜想

  《黎明之前》的结局中,刘新杰和谭忠恕各自殊途,苍凉的结尾引发观众热议。《黎明之前》最后的结局中,刘新杰和谭忠恕在“水手”墓前各自矗立,一句日语的道别让两人从此殊途同归。在该剧播完后,网友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称该结局过于沉重,让人心情低落。对于之前有网友称结局过于薄弱的观点,在之前的研讨会上,部分专家却表示这样的设置更好的涵盖了剧集所要表达的兄弟情和信仰的主题,只是结尾过于苍凉,让人看完颇感无奈。

  此外,在《黎明之前》的大结局中,是在谭忠恕的帮忙下,刘新杰摆脱了卧底嫌疑。对于谭忠恕是否明明知道刘新杰是卧底,观众有“是,否”两种不同看法,导演刘江则表示,这确实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给观众留下更多想象空间。争议更多的则是“水手”临死前帮助刘新杰脱险的设局,有观众认为这个情节实在编得太离奇:“水手哪是地下党,明明就是一个神算子!所有情况都在他的意料之中了。”

  综合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由记者 王琳娜采写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