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电视剧《我们的八十年代》以改革开放初期的八十年代为背景,讲述了一群“青工”的爱恨情仇,真实再现了八十年代的青年的成长历程,被称为“怀旧温情第一剧”,经过地方电视台的首轮播出后,反响极好。自从14号在重庆、河北、广西三大卫视播出以后,收视和观众反响呈现双重攀升。而剧中人物段玉刚(夏雨式样)、满晓星(左小青饰演)、丁慧茹(齐欢饰演)等受到观众热捧。对此,娱乐快报采访了名扬影视的老总,也就是《我们的八十年代》的制片人、出品人张炜。以下为采访内容:
娱乐快报:《我们的八十年代》背景取自改革开放初期,请问是如何在剧中展现时代特色的呢?
张炜:两个方面展现时代特色:首先是以八十年代初期的典型事件,作为背景来搭建人物关系及故事框架。比如满小星的身份,她是文革后分配到工厂的第一批大学生,那时的77、78级都是1982年毕业, 我们的故事就从1982年夏天开始。我们这个戏还有涉及到工厂面临的车间承包经营等,从这些典型事件很容易把观众带入那个时代。
其次,我们抓住了那个年代中国人积极向上,充满理想的精神风貌,把焦点对准了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工人群体,那是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时代;我们剧中的人物,从主角到配角,都散发着单纯质朴,积极向上的气质,包括班组里集体主义的精神,这是八十年代初期典型的人物精神风貌。
娱乐快报:《我们的八十年代》在上星之前已经在地方台播出了,收视率很高,请问你认为这部剧对于观众最大的吸引点是什么呢?
张炜:我认为是我们很好的再现了八十年代那种积极向上,充满理想的精神风貌,和工人之间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质朴纯真的情感关系;通过这种展现,契合了当下电视剧观众浓烈的怀旧意识,非常形象的唤起了人们心底深处对八十年代的美好记忆,让观众产生了共鸣。
娱乐快报:片中的“青工”演员基本都是70后,在改革开放初期都还是孩子,对于八十年代青年可以说并不是很了解,请问你认为他们在情感的把握上有什么优点和不足呢?
张炜:首先这些演员都是非常优秀的演员,虽然他们没有亲身经历剧中人物的生活,但是他们以良好的演员功底,很好的理解再现了剧中这些年轻人的情感。他们都做了很多功课,比如看当年的电影、书籍,与家里长辈交流,去研究那个年代人们身上的精神特质,所以他们能够很好的把握人物精髓。
如果说不足的话,现在的演员因为生活经历及阅历的不同,他们在再现当年工人实际动手能力方面的确是有差距,比如让他们亲手钉个钉子,做个木工活,拿工具的动作能看出还是有欠缺。但是在精神面貌还原上做的非常好。
娱乐快报:夏雨在片中饰演的段玉刚是“青工”的精神领袖,性格复杂,对于演员来说把握难度比较大,您如何评价夏雨的表现?
张炜:我认为夏雨的表现超过他以往的电视剧。一方面他有优秀演员的扎实功底。另一方面,跟他自身的条件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剧中人物跟夏雨这个演员本身外形、性格,气质上有很好的契合度,他能很好的领会体现出来,塑造了一个“糙爷们”、“纯爷们”,非常独特的荧屏形象。
娱乐快报:一些影视评人对《我们的八十年代》评价很高,鸿水称赞《我们的八十年代》演绎的“纯爱”超越了张艺谋的电影《山楂树之恋》,你如何看待这种说法呢?您个人认为该剧里的“纯爱”和《山楂树》的“纯爱”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张炜:我认为《山楂树》的年代是一个压抑的时代,而《我们的八十年代》是一个解放的时代;时间相距不远,但中国人的精神状态发生了根本变化。虽然对待男女之情依然朦胧而青涩,朴素而纯真,但是在八十年代,人们在情感表达上,更率真,更大胆一些。
一个电视剧的容量比电影更大一些,我们这个戏不止局限于男女恋情,而是表达了更大范围的“纯爱”情感,包括师徒亲情,兄弟友情,男女恋情。但共同的本质是朴素,纯真,很少物质化的功利色彩。
娱乐快报:《我们的八十年代》演绎了属于哪个年代的价值观,和当今社会有很大不同,您选择这部剧的意义是什么呢?
张炜: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代,那是我们的青春时代。因为我们保留了关于八十年代的美好记忆,我们希望回望一下,重温一下那个年代的青葱岁月,我们知道观众同样有这样的需要。这就是我们创作这部戏的动机。
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电视剧,让观众对比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重新回味往日的温暖情怀,获得一次情感的洗礼,坚定对未来、对生活、对友谊、对爱情的美好梦想,珍惜身边一切美好事物。(采访:高聪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