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钢铁年代》编剧高满堂:我不信工人戏没人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0日09:22  北京晨报[ 微博 ]
text1 《钢铁年代》剧照
text2 《钢铁年代》编剧高满堂

  继五年前的《大工匠》后,编剧高满堂再次书写钢铁工人的作品《钢铁年代》正在北京卫视播出。高满堂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当年《大工匠》虽然播出后收视口碑俱佳,但投拍时却经历了“三上三下”,因为工业题材剧的市场前景不被看好;现如今,凭借“高满堂”这块金字招牌,《钢铁年代》要相对顺利,但依然有人建议将剧名改为《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会更有市场,高满堂坚决拒绝并表示,“我就不信这个邪。”

  相似但不重复

  北京晨报:《大工匠》当年已经很成功了,为什么又想到再创作一部《钢铁年代》,不担心重复自己吗?

  高满堂:我再写十部钢铁工人的戏都不会重复。为了体验生活,我在大连特钢断断续续呆过三年;写《钢铁年代》前,我还去了鞍钢采访,搜集到的素材太多了。我下一部作品要写《工人大院》,还是有关钢铁工人生活的,我太熟悉和喜欢他们的生活了。

  北京晨报:《大工匠》和《钢铁年代》在人物关系设置上,都是两个较劲一辈子又惺惺相惜的人,故事背景也有相似之处。

  高满堂:不是说在一部戏中两个人死掐,在别的戏中就不能找俩人死掐了,只要掐的内容不一样就行。就像爱情是每部剧中的必备元素一样。而且两部剧也有不一样的地方,《钢铁年代》的历史感更强,三个主角之间的情感更错综复杂、更纠葛;《大工匠》的气场要小一些、时代感弱,人物关系单纯、情感线单一。从我个人来说,我对《钢铁年代》寄予的情感和期待更多。

  好看就有市场

  北京晨报:陈宝国说《大工匠》是为《钢铁年代》绘制了一幅蓝图,您同意这种说法吗?

  高满堂:《大工匠》当年投拍时并不被电视台和投资方看好,经历了“三上三下”,说好拍了,又不敢投了。就这样反反复复,剧本也修改了多次,不过瘾,好多想法没伸展开,也留下不少遗憾。这次在《钢铁年代》中都弥补了,我想写出的大气恢弘的气势都实现了。

  北京晨报:您是对工业题材和工人阶级有着特殊的情结吗?

  高满堂:第一,很少有人去写这种题材;第二,我打心底里喜欢那个年代工人老大哥的朴素和激情,共和国不能忘记他们,这一笔一定要留下。

  北京晨报:现在的创作环境毕竟相对浮躁,《钢铁年代》的投拍有没有《大工匠》的类似遭遇,您有没有担心过这类题材的市场?

  高满堂:《大工匠》虽然经历了“三上三下”,但最终取得了超过8个点的收视,可以说为我再写这类作品打下了很好的基础。《钢铁年代》的片名就很不市场,还有人建议改成《两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比较好卖,我就不信这个邪。只要故事好看,让观众感觉真实,就一定有市场。

  离奇并不虚假

  北京晨报:但也有观众反映说,像剧中设置的麦草与尚铁龙、杨寿山的情感模式就太离奇。在该剧的专家研讨会上,也有专家指出影响了全剧的生活质感。

  高满堂:在战争年代,妻子接到丈夫的阵亡通知书,改嫁了,丈夫又回来了……这种事情太多了,像麦草与尚铁龙、杨寿山的关系屡见不鲜,我只是把它高度地戏剧化了,创作有它自身的规律和需要的元素。工业题材不被看好,为什么?写工厂改革、写工人气概当然没人爱看,工业背景需要与市场元素相结合,增加情趣化的东西、幽默化的东西、冲突化的东西才能好看,主旋律题材没必要与市场对立。

  北京晨报:细心的网友指出《钢铁年代》有几处瑕疵,您留意到没?

  高满堂:我看到了,也想借贵报澄清一下。我看有网友说,那个时候不叫钢铁公司,应该叫钢厂。我想说下这点,剧中大事件的说法我都严格遵守了上世纪60年代出版的《鞍钢志》中的记载,当时确有钢铁公司的叫法。另外就是,很多网友说鞍山没有海,麦草怎么可能跳到海中去打捞机器呢?其实,这个在剧中是有交代的。麦草找到尚铁龙的“骨灰”后,要回山东老家,路过营口时遇到杨寿山一行人准备打捞机器,而不是在鞍山。(记者 冯遐 摄影 史春阳)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