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章琰 当人们对2002年电影版《平原枪声》中胡军扮演的马英记忆犹新时,又一版由董勇扮演的马英横空出世———近日,海润影视出品的红色抗战剧《平原枪声》登陆深圳、贵州、云南、黑龙江、重庆、湖北六大卫视,前期未作宣传却在开播后收视一路飙升。对于剧中那个白头巾、黑布鞋,一口一个“锤子”的马英,不少观众认为他跟原著中“根红苗正”的马英相去甚远,直斥他“又土又痞”。面对质疑,导演赵浚凯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这样回应:“在拍摄初期,我们就定下这部剧的三大基调:真、土、逗。我相信这部剧比起以前的版本更真实,这里的‘真’,既是忠于原著,也是忠于史实。”
人物篇
新版《平》剧的人物塑造在去“脸谱化、模式化、教条化”方面做出不少突破。赵浚凯解释:“那个年代,各方势力犬牙交错,百姓、汉奸、国军、共军、日本人之间的关系不像大家想象中那样泾渭分明。改编红色著作,我们不能扭曲它的精神和核心思想,但在‘求真’上,对人物作出一定的改变,是有必要的。”
英雄,不神勇
在原著中,马英是个英俊的年轻人,农民出身,八路军干部,浓眉毛,大眼睛,目光深沉,机智风趣,勇武矫健,带点草莽气质,极富“男人味儿”,还有一些小布尔乔亚情调。董勇版马英也有着浓眉毛,大眼睛,也带点草莽气质,但扎头巾、戴草帽、穿灰色汗衫的土八路形象与小布尔乔亚情调完全搭不上边。
电影版中胡军饰演的马英算得上“忠于原著”:他威武勇猛,心怀革命大计,打击日寇、伪军、叛徒绝不手软。而在新版电视剧中,董勇版马英却不走寻常路———他聪明、讲义气、爱得瑟,没什么领袖风范,倒是有点走南闯北的草莽作风。痞气过剩的马英,让不少观众感到不适应,更让观众不满的是马英在战场上的“窝囊”。底层农民出身的他奉行“打得赢就上,打不赢就撤”的原则;他的制胜之道是靠“小聪明”:为了获取情报,他多次深入敌后当卧底。第一次做卧底是因为被日本人抓了壮丁,马英将计就计,在狱中搞暴动、劫狱、越狱;第二次为了侦查敌情,马英乔装日本人,他一身日本兵装扮,走起路来耀武扬威,甚至蹦出流利的日语……
导演说法:在赵浚凯看来,又土又痞的马英,才符合那个年代游击队员的形象,“他们没读过兵书,也没上过军校,突然要面对这么强大的敌人,怎么办?他们就是靠着种地的智慧,利用自己对当地的熟知来谋求生存、歼灭敌人。这个过程肯定是残酷的,但天生乐天的农民总能在这个过程中寻找到乐趣。马英必须是一个很能说话、能不停给手下打气的精神领袖,得有农民气儿。”
反角,有人味
与被“拉下神坛”的马英不同,新版《平》剧中三大反派———日本军官、国民党军官、汉奸———倒是被拔高了不少。原著中的中村队长是个矮个子、小眼睛、翘嘴巴的中年男人,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中村大多显得残忍愚蠢,是个丧心病狂的“野兽”,让人恨之入骨。新版电视剧中,郭昊伦扮演的中村除了残忍,还很了解中国,非常有职业军人战术素养,也有着战争年代普通日本人的矛盾心理和情感。
对于国民党军官刘中正,原著称其“高大、英俊、挺拔”,“有良好的职业军人的素质,意志力坚强”。但在以往影视剧中,他也是走丑角路线。新版电视剧中,孙洪涛扮演的刘中正则不再模式化,他魄力非凡,单枪匹马清除叛变者;意志坚定,愿意为国家忍辱负重;做事果敢有思考,对爱情有追求。
《平》剧中陈光宝扮演的“汉奸”杨百顺,也跳出原著中“凶恶、残暴、势利、顽固、贪婪”的形象,他也是毒辣阴损,但并不令人痛恨;他也麻子脸、锅盖头,外出常戴瓜皮帽,却让人觉得喜感十足;他也在穷人面前耀武扬威,在日本人面前巴结取宠,却透露出一股机灵劲儿。
导演说法:赵浚凯不希望将杨百顺等人塑造为传统意义上的“汉奸”:“这些人脑瓜子特别快,八面玲珑,跟国民党、共产党、日本人的关系维持得都不错,人家才会选他当维持队长或者保长。通过他们的一些周旋,可以使老百姓尽可能少受损失。”至于“美化日本人”的说法,赵浚凯认为有失偏颇:“在民族道义面前,他们是敌人,他们侵占我们的土地;但我们不能否认,当年日本人在教育和思维开化上走在中国前面,其中确实有受过良好训练的日本人。我们还原日本军官的本来面目,是因为民族自信心上去了,我们敢于面对。”对于刘中正,赵浚凯则表示:“大方向上他是错的,但他确实不愿意屠杀同胞,不愿意杀老百姓,也有人性。我们不刻意拔高,只是尽量还原。”
配角,很抢眼
与以往《平原枪声》影视作品中“英雄身边人全是陪衬”不同,新版电视剧中,点缀马英的三片“绿叶”也很抢眼,其中,刘沙饰演的“老孟”最为典型。该剧开篇,就是拿着枪的老孟浑身直哆嗦,冲着马英叫苦不迭,“我一个厨子,你非要我拿枪!”那一口四川普通话,让人忍俊不禁;而剧集结尾,老孟已经变成游击队里能征善战的英雄。
“抢镜”的还有饰演政委杜平的王学兵。在以往的影视作品中,八路军政委的形象多半都是有文化,但是偏瘦弱,满口道理,讲原则,甚至有几分迂腐。但王学兵饰演的杜平却是个大大咧咧、个性张扬的人物,打起仗来更是身先士卒,不失为一员猛将。在对待马英这方面,他不像一个政委,更像一个时刻在激励、逼迫马英进步的好对手,正是有了他的出现,才克制住马英身上的草莽气,让游击队更加像一支人民的队伍。
导演说法:赵浚凯希望通过这部剧,还原一批真实的农民军,“对于农民抗战的真实状况,我们了解很少。这些人可能昨天还在拿锄头种地,第二天就拿起枪抗战了,他们的生存状态是怎样的?我们可以拿出来探讨。”赵浚凯举例道:“大扫荡的时候,他们的装备怎么都打不过人家,被鬼子追着打。他们靠什么活下去?其实就是装死!装死还得有讲究,要把肚子和脑袋藏起来,因为那里被刺刀刺到会死人。他们不觉得这个很艰苦,因为活下来就是胜利。这就是具有中国农民气质的人物形象,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农民观众觉得这部剧很真实的原因。”
细节篇
如果说人物形象的改变是为了达到“真”的效果,那么在剧中细节及语言上的大幅度改动,则是为了追求“土”和“逗”。虽然剧中游击队员们邋邋遢遢,大字不识一个,但不少观众也认可这股子“糙劲儿”,尤其剧中人物歇后语张口就来,一针见血,让观众大为过瘾。
服装,求土
为了真实再现当年冀中平原的民风民俗,新《平》剧人物造型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在电影版《平原枪声》里,胡军饰演的马英虽然衣衫简陋,但难掩其高大魁梧的魅力。而新版电视剧中,董勇版马英造型可谓乡土味儿十足,扎白头巾、穿灰大褂、脚踩“千层底”黑布鞋。除了造型土,他的一举一动也与当地农民没两样,没事儿就爱嗑瓜子,就连上战场也是如此,在敌人挨个盘查时,他为了不让自己被辨认出,随手就往脸上抹点灰,蹲在农民群中完全没有两样。游击队员王二虎的造型更让人大跌眼镜,七尺男儿,孔武有力,同样是裹白头巾、灰汗衫,却穿了一件大红色绣花肚兜,喜感十足。
导演说法:赵浚凯直言,为了能再现当年平原游击队的真实生活状况,剧组不仅借鉴了很多影视作品的造型,还参考了不少史书,“所有的衣服和鞋帽都是为了这部剧重新做的”。
装备,求简
用赵浚凯的话说,“细节决定真实度”,而拍战争题材电视剧,人物的装备尤为重要。该剧讲述底层平民在没枪、没粮、没装备的艰苦条件下取得抗日胜利的传奇故事,在装备上也依照“农民自制”和“就地取材”的原则———如马英在最后关头用匕首对决日军司令中村的武士刀,三两下就干掉对方;再如老孟将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当成武器,随时防御敌人,都让观众看得酣畅淋漓……
导演说法:作为对军事械备颇有研究的导演,赵浚凯在该剧的装备配置上格外用心。“游击队员的装备很土,他们懂得就地取材。比如厨子老孟,他就随身带着做饭的大铁锅和铁勺,一来做饭,二来挡子弹。有的游击队员穿着一身破烂,但头上戴着捡来的德国钢盔;还有的队员会用简单技术制造出土枪、土地雷等。”
语言,求俗
马英时不时一句“俺捶死你”、国军司令刘中正表情冷酷却爆出一段天津话、曾饰演过刘少奇的特型演员刘沙操着一口“四川普通话”……方言特有的幽默词汇,配上与严肃表情反差颇大的语调,让该剧“笑果”十足。片中不时出现的歇后语同样让人忍俊不禁,如“屎壳郎追屁———一场空”、“拉屎打喷嚏———两头没好气”、“癞蛤蟆掉进油缸里———折腾不了几天了”……没有一个脏字,却骂得对方毫无还口之力,显出农民特有的勇气和智慧,让人不禁拍手叫好。
导演说法:赵浚凯坦言,糅合多地方言并不是为了搞笑,而是因为当时人口流动性大,而且那时候还没有普通话这种说法,所以一支队伍中出现多种方言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赵浚凯特别指出,剧中的语言多为“带有方言的普通话”,跟“方言”是两个概念,因此,该剧跟广电总局“影视作品中应少用方言”的指示并不冲突。
仍有遗憾
虽然口碑尚佳,但仍有网友挑出剧中不少硬伤,如拍摄基地选择错误,肖家镇、马庄、大东庄等本是平原地带,普通民房应多为土坯墙,但剧中的民房却清一色是石板垒成的房子,房外的墙也用石头垒成,一派山区风光;另外,马英等人伏击锄奸时所用的拉柴大车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在中国农村出现的大胶轮车,这也让网友大呼“不可思议”。
这些质疑也让赵浚凯颇感遗憾:“很多场景处理得不够细腻,也有一些历史和常识性错误,故事不够严谨,道具使用不好,这些都是要改进的地方。”
版本演变
原版小说 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是我国长篇小说创作出版的一个高峰期。十余年间,有大批“红色经典”问世,李晓明和韩安庆合著的《平原枪声》就是其中一本。小说以冀中地区的抗日斗争为故事背景,成功塑造了“马英”这个人物形象,并影响了一代人。
评书 长篇评书《平原枪声》由单田芳先生根据同名小说改编播讲,共40集。该评书曾在多家电台播出,反响热烈,好评如潮。
现代京剧 1973年7月,中国京剧团集体创作并演出了革命现代京剧《平原枪声》,京剧截取了原著的经典片段,戏剧冲突更为激烈。
连环画 1985年出版的连环画《平原枪声》,影响力不亚于原版小说,该套连环画由谷照恩、李重新等绘制,共分五册出版。
老版电视剧 1988年原著曾被改编成电视剧,由金鑫主演,一共六集。
老版电影 2002年,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上映。该片由何群导演,胡军、李梦男、刘琳、赵小锐、张嘉译主演。影片以绝对优势获得当年百花奖、金鸡奖、政府奖的最佳故事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