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俗专家:将来肯定会有新的形式取代春晚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31日10:42  辽一网-华商晨报
text1 剪纸作品

  为何央视春晚每年都受到亿万观众的关注,却又被成千上万的观众点评为“不甚满意”?

  为何越来越多的观众抱怨对节目失望,却又年年都雷打不动地坚守在电视机前熬夜观看?

  当看春晚已经成了一种春节新民俗,本报记者带着上述疑问采访了两位著名民俗专家。

  春晚为何受关注?

  “借了过年大团圆情结的光”

  对于有亿万忠实的观众每年除夕夜守候在电视机前,观赏同一台晚会———央视春晚,中国民俗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民俗语言学会会长、辽宁社会科学院民俗学文化学研究所所长曲彦斌表示,央视春晚始于1983年,当时中国刚刚告别“文化生活贫瘠的时代”,又适逢电视媒体迅猛发展普及的时期,一路走来,除夕看春晚渐渐成了中国本土一种春节新民俗。

  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辽宁省民俗学会副会长杨太认为,看春晚是合家团圆营造氛围的一部分,“这么多观众看春晚,并不是春晚自身如何,而是它赶在除夕夜播出,借了中国人过年大团圆这个光了。中国人都有团圆的情结,不管多远都要回家过年,春晚就成了合家团圆的一个点缀,一个补充,一个营造氛围的契机。”

  为啥年年看年年失望?

  “看春晚不再是只看热闹”

  随着全国观众对春晚的期待越来越高,人们对春晚的节目渐渐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失望。

  对此,曲彦斌称,这如同人们盼过年一样,都抱有一种新的期盼,“新年新年,人们期盼的是‘年年过年年年新’。人们对文化的期盼同样是‘与时俱进’!”

  尽管有很多观众失望,但还是有更多的观众在除夕夜会守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杨太认为,人们别无选择,只能看它。“食之无味,弃之又可惜,很无奈。”

  杨太称,这么多年来央视春晚没有太多更新,和其他晚会没有太大差异,影响力逐渐在下降,“我的朋友圈儿里,很多人已经不看央视春晚了。到外面吃年夜饭,出门旅游,到外国去度假,这些过年的新形式都是对春晚的冲击。”

  杨太为研究民俗,曾专门到南方考察过。他表示,语言类节目比重加大让南方的观众流失了很多,“南方人对北方方言的小品根本听不懂,包袱在他们那里抖不响。”谈到春晚未来的走向,杨太说:“人们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看春晚不再像以前只看热闹了。就像放鞭炮一样,没有多少内容,仅热闹已经不行了。一切文化都在应民众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应运而生,将来肯定会有新的形式取代春晚。”本报记者 杨东城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