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译和罗海琼被摄影记者招呼着,一会儿“向左看”,一会儿“向右看”,站在一旁的姜伟却鲜有人搭理,看起来安静得几乎有点出神。2年前的一部《潜伏》,让人记住了原著龙一,高智商地下党员余则成,还有因为扮演余则成而拿下至少3个大奖的孙红雷;把一万字原著改成30集的剧本、身兼导演的姜伟,却低调得几乎隐形。昨天,姜伟带着和龙一合作的新剧《借枪》出现在上海。站在记者面前的姜伟反应平淡,甚至不愿拿《借枪》和《潜伏》自我比较。他说即将于下月开播的《借枪》有意跳出谍战剧“四四方方”的框子,用人物的个性和关系打乱悬疑格局。
地下英雄有点“囧”
《借枪》的主角是张嘉译扮演的中共地下党员熊阔海。这个生活在天津法租界的小人物,在故事的一开始就丢了工作,翻遍口袋也只有7分钱法币,连女儿1块钱的学费都凑不出来。潦倒到全家三口围坐圆桌分吃一个煎饼果子,在茶馆和情报员接头时连茶钱都要逃。更糟糕的是,在工作开展一半时,上线下线都断了,他还被组织怀疑是叛徒。有意思的是,小说原著龙一和编剧林黎胜,为遭遇双重不济的熊阔海安了一个“相声演员”出身,把他变得有些油滑。还不起钱,公文包被债主抢了抵债,他不但不追反而吆喝:“那可是头年在劝业场买的,头层皮的,当的时候别亏了!”
《借枪》中的熊阔海,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往影视作品中的地下党员形象。熊的智商和地位,远在《潜伏》中的余则成之下,他无法运筹帷幄,把敌人一个个往套子装;而张嘉译特意摆出的甩臂摇胯有点驼背的窝囊造型,也找不到《黎明之前》里刘新杰风度翩翩的影子,可以魅力四射地在敌人身边周旋。老婆、战友、房东、鬼子,个个都在给他出难题,而他不仅要自筹资金搞情报,还得应付一家人的吃喝拉撒、租房子、找工作。被怀疑是叛徒时,无奈地说出的那句“谁见过这么潦倒的叛徒”,是熊阔海窘困生活的真实写照。
龙一和姜伟把《潜伏》中地下党员进退维谷的尴尬状态“升级”了,这样的升级并非加高对手层次、情报技术、个体智商构成的“围墙”,而是把主角站立的平台往下沉。《借枪》刨了一个很深的坑,还掺入了黑色幽默,把潜伏的特工的生活,“还原”到了真实得近乎“囧得可笑”的地步。不过,被生计折磨得焦头烂额却还能贫着嘴把不可能办成的事给办了,凡人变英雄的背后,信仰依旧闪亮。
另类导演有点“硬”
有评论说,姜伟和龙一的组合,总能出人意料。在业内追随《潜伏》,集体标榜高智商谍战之时,他们却塑造了一个处处“化缘”搞革命的地下党员形象。“没有办公室内斗,没有潜伏在敌人内部,借枪总是失败,领导者的决策也不总是对的,鬼子不是蠢材。地下党员不是神也是人,也有老婆也有孩子,要生活需要钱。很现实。哥要的就是这种感觉。”豆瓣网上关于《潜伏》的帖子,已经把楼盖到了谍战剧表现手法分析的高度。面对同样的话题,制造话题的姜伟却不愿意多说。
从《沉默的证人》、《靠近你,温暖我》、《迷雾》,直到《潜伏》,导演姜伟如今能掌控的资源越来越多,他却说:“钱和电视片的质量有一定关系,但是并不绝对。”拍《潜伏》时,姜伟靠室内对话拉悬念,剧中的大场景靠计算机画出来。
拍《借枪》时,充当背景的街道车水马龙,动用的群众演员比《潜伏》多。这样的进步,在姜伟看来不过是个包装。“我知道谍战剧的框框在哪里,也尝试打破谍战剧的收视惯性,有时候特意插科打诨打乱所谓谍战的格局。我要的不是‘方方正正’的谍战剧,就要一块杂交水稻试验田。”而杂交水稻意味着的高产,也让这个比喻暗含了姜伟没有明说的期待——2年之后的今天,他希望《借枪》能够超越《潜伏》。
本报记者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