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借枪》打响非典型谍战 上演别样路数(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7日14:25  汉网-长江日报 官方微博
《借枪》剧照 《借枪》剧照

  《借枪》打响非典型谍战 自跟风盛行后,每年都会有专家指出谍战剧已“陷入疲软”,但每年又总会跳出一部大受欢迎的剧集为谍战剧“再下一城”。眼下,由姜伟、龙一联手打造的《借枪》备受瞩目,可身为谍战剧领域大腕的他们却称,“请不要将我的剧当谍战剧看”。

  别以为谍战剧就非得紧张悬疑

    由《潜伏》班底打造的《借枪》,却和《潜伏》完全不是一个路数,紧张刺激的谍战元素削弱了不少,没有了勾心斗角的办公室政治,没有了一个接一个斗智斗勇的周旋,甚至连情报工作也一笔带过,反而是底层特工的生活与精神状态,以及完成一个没有多少技术含量任务的艰辛过程唱了主角。

    别以为特工全都是人精

    有车有房、身份光鲜、衣食无忧,还可以一个接着一个地完成任务,若干谍战剧已将地下党的形象画在了这个大框内。不过一直研究中国革命史的龙一却说,像这样的顶尖潜伏者其实并不多,更多的地下党是在为这些顶尖人物做着基础工作,他们一辈子可能只能完成一、两个任务,多数时候还需要为自己的生计发愁,生活中的压力、精神上的困扰特别多。于是就有了《借枪》里的熊阔海。

    熊阔海的智商一般、地位卑微、心理不够强大,更不懂运筹帷幄,还被稀里糊涂派去完成弟弟未完成的刺杀任务;而张嘉译特意摆出的甩臂摇胯有点驼背的窝囊造型,也找不到《黎明之前》里刘新杰风度翩翩的影子。老婆、战友、房东、鬼子,个个都在给他出难题,而他不仅要自筹资金搞情报,还得应付一家人的吃喝拉撒、租房子、找工作。被同事怀疑是叛徒时,他无奈地说了句,“谁见过这么潦倒的叛徒”。

    别以为特工就得潜入敌方

    《潜伏》、《黎明之前》、《永不消失的电波》等等谍战剧中,无不使用了“我方特工卧底在对方某一机构”的模式,深入虎穴、提心吊胆、惊心动魄。

    可熊阔海却离得有点远。他在一家法国银行就职,一个月拿30元工资,妻子曾是红遍天津的大鼓艺人,嫁给熊之后一直过着清贫拮据的日子,还生了个可爱的女儿,苦是苦点,一家人也算其乐融融。不过除了熊阔海,妻女以及死党都不知他的真实身份,如此潜伏虽说少了些惊险,不过天天演戏的日子也不好过啊。

    别以为组织都是万能的

    不知从何时起,谍战剧的我党地下组织就被塑造得无比神威,无论潜伏者找组织要枪、要钱还是要人,组织都能及时搞定,但过程往往忽略不计,犹如看古龙小说般神奇。

    《借枪》就偏偏不按这个思维定势出牌,而是较为写实地演绎了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艰辛。例如熊阔海没有行动资金,还得自己打工挣钱,对于这些最底层的潜伏者,组织也没有余粮啊。又例如暗杀鬼子的行动都部署好了,可执行者问上级,“枪呢?”上级也只能无奈地来一句,“我去借”。正如原著者龙一所说,他就希望尽可能真实地反映中共地下工作者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而当时的环境,就是如此艰辛。

    别以为行动都是精心策划的

    谍战剧里的行动计划往往是天衣无缝的。可这些地下行动者到了《借枪》里,却都是靠着一腔热血,头脑往往排第二。

    《借枪》的主线是“砍头行动”,这个以刺杀日军长官加藤为目标的行动被熊阔海的上级于挺定义为“高于一切”。在没有周密策划,没有经费甚至没有枪的情况下,行动败绩累累,甚至让从未杀过人的熊阔海拿起了枪。而在行动最初,熊阔海是反对“砍头行动”的,认为刺杀一个敌军将领并不值得这么大的牺牲,但不能说服上级。最后,变得有些狼狈的行动不得不继续,因为加藤的死最终关系到更为重大的意义。这让不少观众觉得剧中上级领导的行为简直就是“无比傻气”,“非常盲目”,不明白他为什么如此固执。

    “很多行动就是几个人商量的事儿”,导演姜伟解释。“谍战剧要有智慧,我觉得这是一个框框”,他最想通过该剧表达一种强烈的战斗激情,甚至排斥智慧。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