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企划/新浪娱乐策划组 文/刘杨 天虹
看《借枪》,喜欢,或不喜欢,龙一还是那个龙一,但姜伟却华丽丽的转身了。一个人的作品,能够解读出两种风格,国产谍战剧,在和剧情较劲的同时,也在和自己的既定模式较劲。打破常态,制造意外,是谍战剧千变万化中的永恒不变真理,人物的转变,故事的转变,细节的转变,风格的转变……谍战剧下一步还将走向哪里?纵观谍战剧发展,只能说,这个问题属于美剧的开放式结尾,没有人能知道答案。
混沌时代,初恋时我们不懂美女蛇
为什么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是《敌营十八年》?答案很简单,观众喜欢谍战剧。即便早期谍战剧模式固定特点鲜明,情节千篇一律,人物千人一面,但谍战剧仍然有观众缘。深入敌穴所制造出的紧张与悬念,固然是谍战剧受欢迎的一方面,观众欣赏口味的养眼潜规则也是客观存在——不管你承不乘认。
每个打入敌人内部的主人公无不仪表堂堂有如朱时茂,身边围绕着一只或几只美女蛇,我革命志士们衣冠楚楚,油头粉面,每天葡萄美酒夜光杯,合理合法的在腐朽糜烂的环境中享受物质生活。陪伴着他们的,没有狼一样的同伴,只有猪一样的对手,被他们轻易玩转股掌之间,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更有妖艳美女朱唇轻启笑语嫣然芳心暗许投怀送抱,虽然妾有意郎无情,但也让观众看出了足够的羡慕嫉妒恨,当潜伏人员如此容易,何乐而不为?特别是那些奢侈没落的女特务们,简直就是狐狸精转世,多少的女人味,多少的雌性荷尔蒙,即便做了反面教材,也不妨碍观众们恨并欣赏着。
黄金时代,反特正剧的手抄本时代
美女蛇再美,也有年华老去的时候,打入敌人内部再惊险,也有解放的一天。当敌人内部不再有新鲜感时,谍战剧故事转入了反特时代。这回敌人在暗,我们在明,见不得光的破坏行动成为谍战影视剧的主要悬念。然而,大同小异的故事情节,毫无悬念的好坏角色,让反特故事泛滥倒计时后,迅速销声匿迹,其时电视剧正忙于改编名著,和孙悟空林黛玉较劲,没功夫搭理特务们,于是谍战剧进入低谷时期,一放就是十几年。
十余年过去,情感剧名著风都审美疲劳之后,毛卫宁一部《誓言无声》,突然让观众发现了反特片的魅力所在。和之前那些谍战剧相比,《誓言无声》更有正剧风范,用写实风格表现出来,原型又是建国初期曾经发生过的真实案例,因此叫好又叫座,火爆一时。反特剧由是咸鱼翻生,以怀旧名义,井喷出品。这时期的谍战剧不少以野史秘闻为主题,手抄本故事成为灵感素材,敌人今天抛只绣花鞋,明天扔具绿尸体,用恐怖和离奇做吸引眼球要素,制造骇人听闻又诡异莫测的氛围,却都缺少《誓言无声》那种内涵与质量。好在泛滥之中总算还有几部精品,给谍战剧撑起半壁江山,关键时候拉了兄弟一把,没让谍战剧彻底沦为二流烂剧的赶脚。
白银时代,麦家打造的“小黑屋”时代
没有麦家的一部《暗算》,密码战不会火到现在这样一塌糊涂,没有麦家对密码战故事的持之以恒,也不会让“黑室”这个冷门名词家喻户晓。如果说《誓言无声》是谍战剧中的金庸,那么《暗算》就是谍战剧中的古龙,各自开创出属于自己的流派。同时也让谍战剧在“誓言”效应渐渐消失后,再次成功接盘,稳住了阵脚。一直到现在,从《风语》到《风声》,密码故事仍然是麦家的金字招牌,虽然也有一些更全面讲述密码历史的谍战剧,但总体来说,密码故事从号召力到情节质量上,麦家制作仍是独家代理,无人争得去锋芒。
麦家的《暗算》创造出几个谍战剧全新要素:密码,残酷,人性。是非正邪,更多在各为其主的身份中变得灰色,敌人同样有着信仰与执着。同时,麦家的密码战还随带的改变了时间转轴,让谍战剧年代由此再次整体提前:辛辛苦苦搞反特,一朝回到解放前。观众从密码战中,再次发现了国民党(或者说是国民党军服)的魅力,于是谍战剧也从人民内部矛盾,再次转移到民族大义的抗日战线敌我矛盾中。而且时隔几十年,久违的美女蛇们也终于再次出动,只是这次,她们不再毒害革命志士,而是更多变成了柔情万种的痴心少女,怀揣着一颗春心,专门为了与主人公发展三角恋而来。
青铜时代,搞笑讽刺的犀利哥时代
美剧的大举入侵让中国观众见识到了什么叫做节奏,什么叫做紧凑,我们没有24小时的恐怖组织去揭发,只有梅花档案没有X档案,更不敢搞越狱怕教坏小朋友们,因此,也就是在谍战剧中学点人家的酷与炫,拿来主义一把。“像美剧”成为国产谍战剧的最高赞誉,每部谍战剧都绞尽脑汁与观众斗与智商斗其乐无穷。光斗争不够,还要制造笑料;光制造笑料不够,还要借古讽今;光借古讽今不够,还要加入技术含量。谍战剧在这样的讲故事方式中,多了一些更为内涵的东西,甚至是冰冷的、金属感的东西。
美剧风的代表剧,可以用《潜伏》与《黎明之前》做代表,前者冷静、世故,幽默不动声色,讽刺点到为止,爱情出乎意料。后者忧伤、感性,搞笑插科打诨,悬念环环相扣,情感温暖美好。两部剧都懂得如何干净利落讲故事,懂得把要说的话隐藏在搞笑与讽刺之中,懂得用最擅长的方式抓住观众。故事不一定要最完美,但讲故事的方式一定要最完美,这是全新谍战剧的讲故事秘诀。
虫洞时代,无法预计的后现代
一切循规蹈矩的风格都表现完毕后,谍战剧又会何去何从?也许《借枪》是一个答案,当然,并不是唯一的答案——并非谍战剧一定要像《借枪》一样拍,它只是一个实验品,一个随心所欲延打开的潘多拉盒子,它看似荒诞的思维是“交叉小径的花园”,讲述被以往谍战剧忽略的一种真实生活与一种荒诞延伸。按照编剧龙一的说法,那样的生活是真正的潜伏者的生活,那样看似荒唐的挑战其实是两个民族特性的放大表现。因此,荒诞的外表下其实有着合情合理的本质。
然而,《借枪》带来的冲击,实际上连常识与情理都并非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它打破的是一种谍战剧乃至国产剧本身的惯性思维,它带来的是一个更为自由的谍战剧时代,一个在题材已经日渐枯竭情感已经日渐冰冷信仰已经日渐套路中来临的后现代,《借枪》是一个虫洞,连接谍战剧的两个平行世界,当谍战剧穿过《借枪》,也许迎来的将是一个更为新鲜别致与没有拘泥的谍剧新时代。(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