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拍潮是一个怪圈,是影视圈集体浮躁的产物,每个生产环节都脱不了干系。众多业内人士在受访时都直指,大量翻拍源自业内原创乏力,翻拍更压缩了原创的空间。著名编剧石钟山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表达了他对翻拍潮的看法。
“海岩们”集体创作枯竭
从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幸福像花儿一样》到正在后期制作中的《中国血》,石钟山已经从编剧转身成为影视制作人,对于愈演愈烈的翻拍潮,石钟山也有着自己深刻的理解。
“翻拍,说到底是题材资源的匮乏,创作者没有更多更好的东西了。 ”他举例说,像海岩剧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了,近来的作品反响都很平;还有都梁,也在重拍《亮剑》,这些都是在吃自己的老本。
“现在的翻拍比过去还不好,过去毕竟是翻名著翻几十年前的经典,现在都开始翻拍自己近期的东西。这对创作是一种巨大伤害。即便是制作更精良了,毕竟创作匮乏,根本没法在思想性上更上一层楼。 ”
编剧群体青黄不接
翻拍同原创市场的不景气相关,在石钟山看来,原创市场的不景气也和优秀编剧的青黄不接相关。他认为,现在影视圈主流编剧水平良莠不齐,能写大戏的优秀人士太少,“金牌编剧就那么几个。 ”
影视圈中不时会有几个年轻编剧冒出头来,但可持续发展能力还有待考验。大部分年轻的创作者,都很缺乏锻炼、选题把握能力不强,难挑大梁。而且年轻编剧都处于“财富积累”阶段,功利心更为严重,大都看准翻拍剧赚钱更快。
石钟山透露,近年来影视产业飞速运转,片方需求量特别大,时间不等人,制片部门不等人,“浮躁都是一味追求效率的结果。在题材跟不上的情况下,速度最快的就是跟风。风也跟不上的,那就得翻拍,翻拍速度最快。 ”
“但是更多时候,编剧地位不高,多数都只是打工者,他们没有主动权,写什么自己说了不算,老板和制片人给什么题材,就做什么题材。要不他们拿什么养家糊口? ”
多年前,石钟山也被人约改编剧本,如《林海雪原》和《红灯记》等红色经典题材,但是他拒绝了。“我更愿意写自己的东西,写翻拍剧本其实也很吃力不讨好。编剧要是靠吃老本、靠向经典讨饭吃,很悲哀。 ”
“翻拍潮”长不了
对翻拍潮的解决之道,石钟山还颇为乐观。“翻拍潮长不了。市场永远需要好故事新故事,靠跟风、没新意的东西不会长久。”石钟山说:“就让市场去调节好了,现在观众天天骂天天看,但是早晚会败了胃口。那时就都不敢翻拍了。 ”
在他看来,影视剧市场上,讲人物、讲情感、讲时代的作品永远是主流。“老百姓是最看重情感的,影视作品也最终要靠情感打动人。最近出了不少很受欢迎的情感剧,都是原创,我们不妨乐观地将这种现象看作是一种回归。 ”
记者观点
别不甘寂寞,都该学学李存葆
海岩的经典翻拍剧 “生死恋三部曲”3月7日在江苏卫视播出,第一部《新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率先同观众见面、接受品评。
无独有偶,就在石钟山点名指出海岩和都梁创作匮乏都来翻拍的同时,也有业内不愿透露姓名的著名制片人,干脆点名批评,这一拨轰轰烈烈的翻拍大潮,原作者海岩也要负责任。
这位制片人表示,说到底,还不是海岩不甘寂寞。作为原著作者,如果不是他同意授权翻拍,就不会有如今声势浩大的生死恋三部曲。
该制片人举例说《高山下的花环》的作者、著名作家李存葆就坚决拒绝了翻拍。李存葆在提到“翻拍”时曾表示:“当越来越多的作家为了利益,为了拿稿费而写作时,文学就不那么纯粹了。很多人找到我,要翻拍《高山下的花环》,可都被我推掉了,炒冷饭实在是没什么意思,文学的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的人可能也欣赏不了那个年代的作品。” 记者 王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