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刘桓
播出:CCTV-1
作为建党90周年献礼片,正在央视一套播出的《中国1921》率先拉开“红色季”献礼剧的帷幕,该剧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通过那个时代青年人抛头颅洒热血,复兴中华重任的历史身影,描述他们的青春。全剧表现各方势力的行为、活动,如北洋政府、各军阀势力的明争暗斗,李大钊、陈独秀在思想领域的首开先河等等。另一方面,《中国1921》又将镜头对准了年轻的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新中国创始人,描绘他们“北漂”的清苦生活与充满激情的学习斗争。
《中国1921》主要围绕1918年中国成为一战战胜国到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而展开,描绘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中国社会的时代面貌。尽管《中国1921》是革命题材,全剧最大亮点却在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炽烈爱情,那甚至是一段现在看来仍很大胆的“女追男”模式,片中有不少炽烈而浪漫的剧情,比如一段杨开慧站在雨中,不愿撑伞,而是淋着雨向毛泽东大喊着“我坚定,我要嫁给你”的场面,继而二人深情相拥,让人印象深刻。
除了对于毛泽东一段“伟人爱情”的着力描写之外,剧中杨开慧、宋庆龄等女性角色也都具鲜明的个性特征,颇具现代女性风范,可以说《中国1921》是一部更适合现代人口味的红色题材作品,也更加贴近当前80年代和90年代年轻人的思维方式。
■对话编剧
“剧中爱情戏还不够”
新京报:现在很多“主旋律”作品都在运用明星阵容,你觉得明星表演对于《中国1921》有的实际意义在哪里?
汪海林:明星有两个意义,一是知名度高,还有就是演技好,一般商业电视剧也就是把钱砸在两三个演员上,但因为《中国1921》的题材吸引人,很多演员会不计报酬来参加。谷智鑫和李沁其实也都不是第一次扮演毛泽东和杨开慧,我觉得这也是创作上的趋势,就是所谓的“特型演员”越来越重视演技,而不是外形。
新京报:很多人对剧中毛泽东杨开慧之间的一段爱情表白印象很深,也有人认为,这段把“伟人爱情”渲染得太张扬了,和之前的主旋律作品风格不太一样?
汪海林:1918到1921这几年中,对毛泽东来讲,一生中几件重要的事都发生在这段时间,他的第一份工作,第一次爱情和婚姻。结婚这段事在各种史料记载中都比较简单,但我后来在创作时觉得,从个人来说,婚姻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比他建立共产主义小组更重要。杨开慧在剧中那些对白也都是在她后期被发现的日记等资料中找到的,比如“我可以为他去坐牢”“我可以为他去死”这些都是她的原话。
新京报:这样的情节安排,会不会让人觉得爱情戏的成分过重?
汪海林:我甚至觉得还不够,电视剧最重要的还是写人,写情感。
新京报:在编剧过程中,有特意想到要吸引80后、90后观众吗?
汪海林:我觉得这个剧对现在80后、90后最有意义的一点是,看到了当时那拨年轻人的行动。他们所处的现实多么糟糕,但他们没有只是抱怨,没有“等靠要”,而是以行动来改变。
采写/本报记者 刘玮
(责编: Lor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