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 朱美虹
为了兼具欣赏性,如今越来越多的献礼剧选择用明星替代特型演员来出演历史人物,《建国大业》、《建党伟业》是其中的典型。不过在昨天电视剧《开天辟地》的研讨会上,历史人物究竟应该形似还是神似,引发了一场辩论。
观点一:形似更重要
这场辩论是由电影《开天辟地》导演李歇浦发起的。作为论坛的首位发言人,李歇浦讲述了自己20年前拍摄电影《开天辟地》时的情形,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从演员选择上看得出来,这部电视剧追求的是神似,可以说某种程度上不太考虑形式,韩三平是用明星去演《建党伟业》,我们这部电视剧这样做,我觉得也是可以的。但我个人的看法是,对老百姓特别熟悉的那些历史人物、那些领袖形象、那些革命家的形象,我个人比较偏向最好形神兼备。比如,陈独秀的形象老百姓不一定熟悉,但是朱德太熟悉了,但剧中角色乍一看,会让人对他是朱德产生疑问。当然,出演朱德的这位演员是个好演员,但如果是我选,可能形象上会选择接近的。”
对于这一点,编剧王丽萍从观众的角度予以认同,“现在很多剧,出来一个毛泽东,却根本认不出来,不像当年李老师拍的电影,毛泽东就是毛泽东。我每次看电视,如果人不是长得很像,我就认不出来”。
观点二:神似要肯定
不过,大多数与会专家还是更认可神似。上海市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孙顒就对《开天辟地》中的演员塑造予以了认可,“我觉得胡玫导演在选演员上比《建党伟业》好,《建党伟业》是选明星,选明星有片场价值,但是现场演出的效果,我认为是有问题的。几十秒出来一个明星,观众都在看明星,不是在看电影。我觉得导演选了这些年轻人,有的的确和李导说的那样,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但是我觉得这些演员让观众注意的不是明星本人,而是他演的那个角色的本身,我个人感觉是成功的”。
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评论家王纪人也表示,“在演员表现方面,电视剧没有启用特型演员,说哪个人很像几乎找不到,但除了朱德我不大满意外,其他的演员基本上可以,尽管不大像,但是我觉得做到了三分形似,七分神似。”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高校影视协会副会长李亦中更总结称,觉得《开天辟地》这次走出形式的套路,会对整个国家观众的欣赏带来一个新的层面,“大家都在拍红剧,这些特型演员都不够使了,所以走神似的道路,这一点要肯定。而且既然我们以后走神似,应该不能太拘泥于形式,比如剧中毛泽东穿长衫、抽烟的画面就太多了”。
(责编: 葱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