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说我们是商战剧。”电视剧《大时代》在BTV影视频道开播之初,导演汪俊(微博)和制片人杨善朴接受采访时句句叮咛。
《大时代》讲的是上世纪90年代北京大学生陈顶天到深圳下海创业,靠做软件起家,栽在保健品生意上血本无归,事业几经起伏,最终在电子商务领域二度创业成功,重归财富精英之列。在陈顶天的身上,融合了裘伯君、史玉柱、潘石屹、马云几位商业巨擘的创业经历,折射出改革开放经济腾飞三十年间,中国商业的起步与发展。这命名,根本就是一部商战剧嘛。
症结
怕观众不买“商战”账
很多人误以为《大时代》是同名经典港剧的翻拍,其实除了重名外,两部剧没有一点关系。1992年香港TVB出品的《大时代》以香港60年代到90年代的金融市场为主线背景,讲的是两个家庭两代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很多内地观众对股票的最初认知都是从这部戏开始的。这部戏也为香港商战剧在内地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此后商战剧和武侠剧并驾齐驱,成为最受内地观众欢迎的港剧门类。港剧最辉煌的年代,TVB每隔几年集精英资源拍摄的台庆剧都是商战题材,《天地男儿》、《创世纪》、《天地豪情》、《珠光宝气》都动辄八九十集,部部皆成经典。
不过,多年来,内地观众对本土制造的商战剧一直不买账,古装剧尚可,如《胡雪岩》、《乔家大院》、《大宅门》,可时装剧至今没有一部不是过眼烟云。前两年商战小说走红,根据热销作《圈子圈套》改编的电视剧《魔方》由陈道明策划、程前主演,结果也是雷声大雨点小,播出后未见丝毫反响。在这样的大形势下,电视台视“商战剧”为收视毒药也无可厚非。《大时代》制片人杨善朴坦言,若不是力排众议坚持要做,这个项目在策划之初已经被否决了。而让他不顾商业风险孤注一掷的理由则是一种记录、见证大时代的情结。“这30年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我们都是受益者。真正值得钦佩的,是那些创造着财富同时又承担着社会责任的时代精英,他们的辉煌与艰辛需要用镜头记录下来。”
分析
内地“商战”未成气候
导演汪俊没有扭转内地商战剧宿命的野心,他认为,观众对本土商战剧不买账的情况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我们一来缺乏商业氛围,二来没形成中产文化,偶像剧、商战剧对我们来讲都为时过早,如果照着香港商战剧那么拍,会很假,都是白手起家第一代,农民翻身刚脱贫,哪来的大家族及其恩怨情仇。”
汪俊给《大时代》的定位是“着重描写的是人物的情感和命运。在那个被突如其来的物质和金钱所冲击着的年代中,人的欲望、理想与现实混乱地交缠。男主角陈顶天也不是个纯粹的商人,他具有天才所特有的执着偏执,所以后来他变得一意孤行,要和微软较量开发中文视窗,明知是坑也往里跳。”
段奕宏(微博)饰演的陈顶天,观众评价有点土,缺乏商业精英的气质。段奕宏认为如果以港产商业剧的标准要求,内地演员都不够格。“你天天喝豆浆、吃馄饨,根本没喝过咖啡,让你去演喝咖啡、吃西餐的戏是很难的。”“你没在那个环境里生活过就是不知道。”段奕宏说。
结论
商战剧必须接地气
的确,很多照搬港剧模式的内地商战剧总让人感觉画虎不成反类犬。问题不在于剧种类型,而出在照搬模仿得不伦不类让观众反感。
湖南卫视翻拍台湾版《流星花园》的《一起去看流星雨》,生把大陆本没有的“贵族”概念移植进来,“贵族”子弟的吃穿用具还都是二线城市品牌,结果成了“山寨剧”标杆。大陆偶像剧的复兴从《奋斗》开始,到《我的青春谁做主》和最近的《裸婚时代》,虽然剧中难免有偏梦幻的情节,但故事讲的都是时下年轻人所想、所感、所愿,细节里有触手可及的现实生活。同理,内地拍商战剧也不能以港剧为标准亦步亦趋。《大时代》较之以往已经有很大的突破,至少忠实于内地商业发展原貌。编剧林黎胜阅读了近百本人物传记以及经济、管理、软件各类书籍,搜集了改革开放30年间的人物故事,并非凭空设想杜撰。
虽然写实,但《大时代》和观众还有隔阂,因为缺了生活味道,有情节没细节。曾经,电视剧《情满珠江》风靡一时,除商战情节和人物命运外,还细致描绘了一幅时代图景,市井风俗,家长里短的生活底色,让对商业没兴趣的观众也能融入其中。而《大时代》里,普通观众除了观看主人公的创业故事外很难再找到熟悉或感同身受的东西与之共鸣。去年国美之争引发全民关注,这说明随着现代人对财富与国家经济形势的敏感度提高,房市、股市、CPI直接影响着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所以,内地商战剧只要在创作上不刻意模仿,写有生活底色、人情冷暖的商界故事,定会不乏观众。本报记者 金力维 J187
《大时代》编剧林黎胜在男主角陈顶天身上浓缩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知识精英创业史,其中不少情节源自裘伯君、史玉柱、冯仑、潘石屹、马云这5位当代财富精英的真实故事。
陈顶天VS裘伯君
情节:陈顶天创业之初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开发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软件”打败微软。为了研发革命性汉化软件“天越星”闭关小平房,对着赊来的386电脑,废寝忘食地埋头钻研。
原型:金山软件董事长裘伯君的理想正是“开发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软件”。在研发WPS的一年零四个月中,他把自己关在公司为他租住的小房间里,一睁眼就不停地写,饿了就吃方便面,住院期间还把电脑搬进了病房。
陈顶天VS史玉柱
情节:陈顶天不擅长生意经。敢于闯荡深圳,是因为相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储备大量资金开发“中文系统”他接触了保健品行业,结果连累公司倒闭,一夜欠下上亿债务,但坚持不申请破产。几经辗转东山再起。
原型:史玉柱研究生毕业后下海,在深圳研究开发M6401桌面中文电脑软件,成立巨人高科技集团,注册资金1.19亿元,同时开始经营保健品。但因为修建巨人大厦,导致资金链出现问题,一夜之间负债2.5亿,但史玉柱一直未申请破产。后来东山再起,再次创业,成为身家数百亿的企业家,更还清了负债。
情节:陈顶天为了尽快推销天越星,又迫于竞争对手周智龙的打压,在深圳报纸上刊登软文广告,为公司赚进了第一个一百万。他将一百万的全部身家继续在报纸上刊登整版的巨幅广告,连续三天。终于迎来销售奇迹。
原型:为推广产品,史玉柱想出了“赊”广告的办法:以自己的电脑做抵押,在《计算机世界》上以先打广告后付款的方式,连续做了3期1/4版的广告。《计算机世界》给史玉柱的付款期限只有15天,直到广告见报后的第12天,史玉柱分文未进。第13天出现转机:他一下子收到三张邮局汇款单,总金额1.582万元。两个月后,他账上的金额达到了10万元。他再把钱投入广告中,边扩大影响边卖汉卡,半年后回款400万元。
陈顶天VS冯仑、潘石屹
情节:“无穷大”凭借天越星获得成功,公司市值高达2亿。此时,陈顶天在明知国内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投入大量财力、物力执意开发“中文视窗系统”,冯杰则觉得这是一个无底洞,两人分歧越来越大,最终分家。
原型:冯仑、潘石屹等人成立的“万通公司”因为万通新世界的开发而迅速回笼巨额资金。冯仑觉得只做一项房地产,对于万通而言是很不保险的,他需要对其他业务领域投资。此时冯仑在万通仍然是大哥,主管的方向是战略发展,而精明的潘石屹则是理财高手,分管万通的财务。分歧的爆发很简单,冯仑要做战略布局需要大投资,潘石屹觉得花钱太多、赚钱太慢所以不给钱。简单的分歧逐渐演化成万通分家的导火索,一时传为佳话的万通六君子最终各奔前程。
陈顶天VS马云
情节:陈顶天公司倒闭,辗转香港等地后重返深圳,带领昔日同事二度开始创业,逐步打造了轰动全球的电子商务平台。
原型:马云于1999年创办阿里巴巴,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B2B网站之一,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淘宝网已成为亚洲最大个人交易网站。
(责编: 琉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