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非常了得》开播 姜振宇揭示微反应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25日14:14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轩召强 报道

  或许此前很多观众以为,看《非常了得》就是看孟非(微博)、郭德纲(微博)两位大牌如何“斗嘴”,没想到,几期过后,一位戴着黑框眼镜、少言寡语、习惯抱着双臂倾听的神秘嘉宾,却成功抢走了两位光头明星的风头,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他就是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微反应”专家姜振宇。日前,格外严谨的姜振宇在接受过记者的电话采访后,又于昨晚回复来更加详尽的电子邮件,将“微反应”这个让大家听起来都还非常陌生的专业领域撩开神秘面纱。

  微反应分析比仪器测谎更易实现

  记者(以下简称记):“微反应”对很多观众来说还相对陌生,能具体阐述一下其专业内涵吗?

  姜振宇(以下简称姜):我们研究的内容,全称是“心理应激微反应”,通常简称为“微反应”。 “微反应”是指人在受到有效刺激之后,根据自身神经系统对刺激源信息按照本能或者习惯而给出的处理指令,通过身体器官所做出的外在反应,包括表情、身体姿态和动作以及言语中的语气、音量和部分关键词汇。由于这些本能反应或者习惯反应通常会受到后续理智思维的抑制和掩饰,所以持续时间比较短、动作幅度比较小、表意也比较隐晦,我们将这些反应,统称为“心理应激微反应”。其中,有效刺激可以是提问题,也可以是看一段视频、听一段音乐等各种方式。

  记:根据“微反应”来分析对象,跟大众所熟悉的“测谎”有何异同?

  姜:司法领域中目前广泛使用的“测谎”,是指使用特定仪器记录心理测试过程中的人体部分生理指征变化,通常仪器会记录被测试人在回答问题时的心跳频率变化、呼吸变化和皮肤表面的电阻变化(皮肤表面体液变化)等。这些微小的变化,经过仪器进行放大之后,会变得很明显。 “微反应”是通过视频和音频来记录被测试人在测试过程中的应激微反应(包括表情、肢体姿态、动作以及言语的音量、语气、用词等)数据,根据测试题目中的刺激源与微反应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测试方案中所有题目设计的内在逻辑关联,判断被测试人关于某些题目的真实主观态度。

  微反应分析方法和仪器类测谎的主要区别,是对测试环境的要求。测谎要求非常严格,测试期间不能有任何意外打扰,连测试人员(提问人员)都应该尽量坐在被测试人视线以外(通常是坐在侧面,与被测试人视线垂直)。而微反应测试的过程中,则不设定任何限制,任由被测试人做出各种反应。即使是测试过程中出现一些意外刺激,如噪音、突然闯入的人员等,被测试人的反应也可以作为基线,用于比对关键刺激后的反应是否异常。所以,我们测试的方法,只有测试方案是专门设计、具有细密逻辑布局的,其后的执行过程,都尽可能让被测试人自然表达。

  另外,进行仪器类测谎,必须要告知被测试人,且被测试人要同意在身体上加载测试设备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运动,这样的测试方法具有明显的使用局限性。而微反应测试和分析,对被测试人而言不需要加载设备,限制行动,只要同意被拍摄,就可以用来分析。这样的条件,在采访、招聘、司法等领域中,是不过分的,很容易实现。

  参加节目是破例,挑战个人极限

  记:您为何接受《非常了得》邀请担任嘉宾参与?给的报酬足够高?还是节目哪些特质让您难以割舍?

  姜:在《非常了得》节目中做出镜嘉宾,确实是破例为之,因为我直到目前还只是希望做好自己的科研本分,没有想过成为公众人物。但是,《非常了得》的游戏规则,完美的匹配我们研究的内容:问问题+看反应+辨真假+物证检验。特别是最后一条物证检验规则,对我愿意出镜做节目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微反应分析和仪器类测谎一样,都不能作为判定事实的依据。微反应分析只能分析被测试人的认知,而不能确定客观真相。它最大的作用在于过滤假信息,挖掘贴近真相的调查方向,比如被测试人对什么事情最在意,被测试人对某件事、某个人持什么样的主观态度。但这些都是被测试人的主观认知,而不是客观事实。如此,没有物证检验环节的电视节目,我就不便出席节目并表达微反应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因为,公众媒体会放大微反应分析的效果(包括好的和坏的),原本在科研范畴里的分析方式,会被观众认为“哇!太神奇了,一眼就知道真相”,或者“这简直就是胡猜嘛,看,猜错了吧! ”,会误导观众。

  对于我个人而言,每期节目中,能够观察到10多个不同类型的人员进行有充分准备的真、假表述,能够看到鲜活的应激反应,能够在最后验证分析的对和错,再加上有郭老师的砸挂、孟老师的引导等因素,实在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挑战我的肉眼观察极限和快速梳理逻辑的极限。

  记:有观众认为,现在看《非常了得》就是为了跟您学“察言观色”,您怎么看观众的评论?又如何看待观众的这种需求?

  姜:感谢观众的厚爱。每一个人都有探求真相的本能愿望,这也是微反应引起大家关注的本质原因。

  记:现在经常上电视做节目,自己的生活状态有什么变化吗?周边人对您的看法跟以前相比有何不同吗?

  姜:目前还没,很庆幸,希望一直不会有。

  日常生活中慎用微反应分析法

  记:您认为“微反应”是否适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不会造成某种程度上的“猜疑症”或者其他不良的后果?

  姜:在日常生活中,我个人不提倡随意使用微反应分析方法来分析身边的人,因为肉眼的实时捕捉和分析,非常容易犯错误(捕捉遗漏和分析逻辑缺失),而一旦犯错误,吃亏的只能是自己。如果是涉及到感情方面的事情,更要慎重。因为无论是家人、情人还是朋友,最好的相处方式是真诚,一旦感到不对劲儿,肯定是已经前有积怨,而不是能通过几个小动作和微表情就能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如果彼此猜忌,其实双方之间的情感已经受损,分析得再清楚也于事无补。

  记:您身边的朋友会因为您擅长 “读心”,而在交往时对您有所顾忌吗?担心说谎被拆穿?

  姜:不会,这大概是电视剧中的情节。微反应分析是一套逻辑严密的分析体系,使用起来有很多严格而细致的条件,非常吃力。通常,我们效率比较高的时候,对于一个小时的测试录像,也要用4-6个小时来进行分析,才能拿出比较靠谱的结论或方向。这样的分析方法,真的不是日常生活中能随意使用的。如果随便分析,一旦出了错误,伤人伤己,而且最吃亏的那个人就是自己。我身边的朋友和同事,大家的关系也都很简单明了,工作合作或者志趣相投,不涉及到需要掩饰隐瞒的厉害冲突,所以大家也不会有什么压力。

  不公布“谢霆锋声明”的分析结果

  记:有观众认为司法机关应该聘请您去研究犯罪嫌疑人的“微反应”,现实中这样的机会多吗?是不是可以取代测谎仪?

  姜:我们的确和司法机关有科研项目合作,可以用实际案例来检验和完善微反应分析体系,这是我感到幸运的地方。但如前所述,这只是一项研究,自身还有不足和成长空间,肯定不能在现阶段做大规模推广,更不可能替代某种侦查方式,因为每一种侦查方式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记:能否根据各自的“微反应”,来分析一下节目主持人孟非、郭德纲?

  姜:没有应激反应,我就没法分析,必须要有有效刺激源,后面的微反应才具备分析价值。

  记:对于社会上比较热门的事件或人物,您有过专业分析吗?比如娱乐界的张柏芝谢霆锋离婚是真是假?郭美美红十字会风波中谁说谎了? “我爸是李刚”当事人视频专访的分析?

  姜:“李刚父亲道歉”曾经做过简单分析,总体结论是:“李刚父子的道歉有表演成分,其愧疚没有他们所表现的那么强烈。 ”此外,对于红十字会书记王伟和深圳天略丘振良的采访也进行过分析。至于娱乐事件,我们关注不多,应邀分析过莫少聪(微博)吸毒后的道歉等涉及公众的事件,谢霆锋的4分钟声明,我们分析了,但因为婚姻是两个人的私事,不涉及公众利害,并且此事还涉及未成年人,所以我们不会发布分析结果,只是作为内部的研究资料留存。

(责编: Gracetot)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