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色天香》掀骂战 编剧炮轰于正四宗罪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26日16:45  金羊网-羊城晚报

  骂战引发网友与业者观点交锋:编剧呼吁保护作品的完整性;制片人、导演则表示删改剧本很正常

  由叶璇、刘恺威主演的《国色天香》正于浙江卫视热播,荧屏之外也掀起骂战。前日,该剧编剧李亚玲在博客撰文炮轰制片人于正“毁了《国色天香》”,并历数其“乱改剧本、急赶进度、胡乱炒作、胡乱剪辑”等四大罪状,更大骂于正打压新编剧,剽窃他人成果。这一轮炮轰在网上激起千层浪,引发网友和业内人士议论纷纷。

  【导火索】

  编剧炮轰于正“四宗罪”

  罪状1:乱改剧本

  李亚玲指于正对剧本胡删乱改,并腰斩了大结局,让本来非常逻辑严密的角色成长中途夭折,而一些重要的情节一点也没能交代清楚,让观众认为结局莫名其妙、虎头蛇尾。她狠批于正缺乏文学功底和逻辑思辨能力,之前的作品只是对各类电视剧经典桥段进行组合,只会把多个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桥段强行揉和在一个人物身上,使人物缺乏精神内涵。

  罪状2:急赶进度

  李亚玲指责于正为了把经济利益最大化,强行压缩拍摄时间,仅用50天就完成拍摄,造成成品粗制滥造,“把大量应在夜间拍摄的戏改在了白天,许多重头戏拍摄粗糙,只求一条拍过,不管质量。全剧硬伤很多,例如苏家被灭门,二小姐苏雨心从上海归来,守在全家人的灵堂上,居然没有一滴泪,这一情节遭到了许多观众的质疑和责骂!这样明显的漏洞责任不在演员和导演,而在于制片人强行压进度!” 

  罪状3:胡乱炒作

  该剧在宣传期间打上“惊悚”、“悬疑”的标签。李亚玲表示作为一部另类的年代言情戏,该剧把人性和情感写到了哲学的高度,是同类型剧中少有的“洁版”,但于正却用“三俗”手段去炒作,给该剧贴上“虐待”、“变态”等重口味的标签,让该剧沦为“恶俗”剧。

  罪状4:胡乱剪辑

  上星播出后,有不少观众表示剧情与此前版本大有不同,剪辑相当凌乱。李亚玲解释道,在上星播出前浙江卫视请制片人于正对该片重新剪辑,但于正完全不征求团队意见,随意剪辑,把剧情弄得支离破碎。她更指责于正大量删减三个主角的戏份,以保留与自己有长期合作关系演员的戏份。此外,她还大骂于正打压新编剧,剽窃他人作品,“于正一直谎话连篇,先以编剧自居,被我拆穿后,又谎称我的剧本写得很烂,全靠他改写,变相窃取我的作品;当后来影视界和各电视台知道我才是编剧之后,想要采访我,也被于正阻挠!”

  [双方回应]

  李亚玲:

  开炮只因忍无可忍

  李亚玲日前在接受采访时称此次炮轰于正是“忍无可忍”。她表示早在3年前将《大丫鬟》剧本卖给于正后,两人之间就有了矛盾。后来因对《大丫鬟》的拍摄质量满意,李亚玲才又将《国色天香》剧本卖给了于正,但没想到他这次不但故伎重演还变本加厉。

  作为编剧新人,李亚玲的炮轰行为被外界质疑为“炒作”,但她表示自己并不是为了名利才炮轰于正,“你窃取我的成果我也就忍了,你爱怎么炒作都随你的便,可是为什么把人家的孩子夺去之后不好好抚养?你对不起我这个合作者也就算了,可你至少得对得起投资方吧?一个不维护投资方利益的制片人,职业道德何在?”她最后强调,以后会像嫁女儿一样卖作品,尽量选靠谱的公司,以尽量保持剧本的完整性。

  于正:

  按电视台要求剪辑

  对于李亚玲的指责,于正很不情愿地回应道:“这件事没什么好说的,我就是按照电视台要求剪辑,也是他们审核通过的。”他更指责编剧此举是为了炒作自己。

  【大讨论】

  不少网友在网上力挺这位“敢言敢说”的年轻编剧,大叹影视圈“潜规则”黑暗,又呼吁应关注编剧维权,保护作品的原创。而另一边,多位制片人、导演则表示删改剧本是常见现象,完全有权力根据市场等因素对剧本进行“二次创作”。

  [编剧们有多苦?] 

  苦况1:“署名权”难保

  最让编剧们苦恼的是“署名权”得不到保障。被称为“编剧维权之父”的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著名编剧王兴东最近几年几乎每次都在“两会”上提交关于编剧维权的提案,他曾表示:“总策划、总监制、总顾问等一大堆头衔都挤在片头上,而且导演永远是画面时间最长的,把编剧放在哪里呢?”

  不少知名编剧都曾为此提出过申诉。《金婚》编剧王宛平曾透露:“几年前的《真情年代》,是我从头到尾改编的,但是没有署我的名。”而六六也曾提及,当年她大着肚子写《双面胶》的剧本,“可编剧名单里没写我,剧本费我一分钱都没拿。估计我这么告诉我妈,她会晕过去。”

  苦况2:“修改权”让道

  虽然剧本的“修改权”和“保持作品完整权”依法属于编剧,但在“买方市场”下,编剧的这些权益往往要为制片方的商业利益让道。“谍战片之父”麦家在回应《风声》改编后变成以血腥作为卖点时,表示哪怕是自己创作的剧本都无法控制结果。

  制作方的“二次创作”更让不少编剧蒙冤,知名编剧汪海林的作品《中国1921》因字幕出错而被观众炮轰编剧“脑残”,但汪海林无奈地表示:“是投资方自作主张擅自配旁白,改字幕,才出现这种低级错误。”

  [制片人有多冤?]

  辩解1:

  “二次创作”有必要

  曾创作过热播剧集《杀虎口》、《永不磨灭的番号》的编剧、导演徐纪周表示,剧本被删改是很正常的现象,很多剧本到手时质量难以保证,导演和制片人不得不去删改,“编剧不用为市场负责,更不了解市场的状况,你怎么去定义别人修改得好不好呢?只有适应市场和观众才能够实现作品的价值,不能够一味地强调编剧的艺术原创。” 

  资深制片人万荣认为制作方的“二次创作”是必需的,“拍电视剧就是一门做菜的学问,编剧提供材料,导演是厨师,而制作人是餐厅经理。你这个编剧提供了萝卜,可能你期望的是做出水煮萝卜,但别人最后弄了一个红烧萝卜,你不能说这个跟你的期望不符合就是不好的。”

  辩解2:

  新人受屈是“好事”

  对于编剧们“署名权”、“修改权”得不到保障,徐纪周表示自己也曾经历过,并指出编剧除非能打响自己的品牌,否则没有资格谈“名利”,“凡是你能想象到的不公平我以前都经历过,这些也成为我走向成功的宝贵财富。如果你不想别人删改你的剧本,那就只有壮大自己。现在我坚持自己编导和做制片人,这样才能在保持作品风格和适应市场上获得平衡。年轻编剧受点委屈是好事。”

  辩解3:

  “热钱”不是好东西

  多年来尤小刚都身兼编剧、导演和制作人三职于一身,他认为,编剧和制作人之间的矛盾深层原因在于影视行业目前的浮躁状态。“钱是好东西,但热钱不是好东西。太多钱涌进这个行业,有些投资人抱着捞一票就跑的心态,必然有很多粗制滥造的剧集。有些项目明明在剧本阶段就不让人满意,但热钱来了,怎么办?只好硬着头皮拍。”羊城晚报记者 郑惟之 余姝

(责编: 羊小米)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