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剧《永不磨灭的番号》(以下简称《番号》)昨晚在北京、深圳卫视(微博)上演大结局。该剧自开播以来,受到影评人、观众和网友的一致好评。知名影评人宋子文评价它是一部让人无法漏掉任何环节的草根大戏,“像是这个夏天突如其来的一份精神厚礼。”《番号》为何这样火?收官之际,该剧导演兼编剧徐纪周接受本报专访,解密创作,解读结局,并解析走红秘诀。
解密创作
评书模式最让人喜闻乐见
《番号》分为三个段落,前段是疯狂喜闹剧,中段侧重情感,后段则逐步走向悲怆,加上插科打诨的叙事手法,颠覆以往抗战剧给观众酣畅淋漓的快感。对于这一叙事方式,徐纪周用“评书影像化”形容,“一群性格迥异的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凑在一块,经历各种摩擦后朝着共同目标迈进,《岳飞传》、《隋唐传》都是如此。”在他看来,这种手法最喜闻乐见,“它能满足大家的一些臆想或小野心。”
不过,徐纪周坦言剧本创作痛苦不堪,“这要求剧中人物不断出人意料,不断翻新牌,真让我绞尽脑汁。”
解读结局
嬉笑怒骂只为最后的悲壮
昨晚,《番号》迎来惨烈的阵亡结局,不少观众哭着骂徐纪周,“导演,就不能不全死光吗?”徐纪周笑说,“骂我说明观众心里疼了,疼了证明他们记住这些人了,我也就成功了。”
徐纪周说,结局是一早设定好的,之前的嬉笑怒骂都是为了最后的悲壮,“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呈现给你,让你喜欢上它再当着你的面把它毁掉。”他认为,《番号》如果是欢喜结局,就体现不出它的分量,“正因这最后一抹悲怆和忧伤,我相信若干年后再提起《番号》,人们心里还会有一丝心悸,一丝涟漪。”
解析走红
平衡个人情怀与商业诉求
诙谐荒诞、黑色幽默、悲惨壮烈等“番号元素”,颠覆了人们对抗战剧的印象,并引发“番号效应”。徐纪周笑说早已料到,因为这正是他“步步为营”的结果,“这是我精心布局的,既满足大众口味,又满足业内口碑,同时又满足我个人的作品。”
作为年轻的70后导演,徐纪周曾走过“文艺路线”,但他很快学会迎合市场,借《杀虎口》、《天敌》等剧“投石问路”,逐渐在个人情怀与商业诉求、艺术理想与大众品位间找到平衡点,“商业作品也要有个人情怀,不能一味讨巧逢迎。”本报记者 肖黎
(责编: Gracet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