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于荣光:从大武生到传奇将军 硬朗男人内心柔软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1日17:09  精品购物指南微博
于荣光 于荣光

  撰文、编辑/ 白郁虹

  适逢辛亥革命(微博)100周年,各种与辛亥革命题材相关的电影和电视剧纷纷打着献礼的旗号活跃于大小荧幕上,在金秋十月掀起一股浓烈的﹃辛亥潮﹄ 。由于荣光、赵文瑄、张铁林、郑则仕(微博)、谢君豪(微博)、王力可(微博)主演的革命史诗剧《护国军魂传奇》在北京卫视(微博)黄金档热播,这部也以献礼为目的的电视剧冲出重围,得到了大部分观众的认可肯定。于荣光,《护国军魂传奇》的投资人、艺术总监、主演,在一部剧中身兼三职,对精力充沛的他来说似乎已是平常事。

  “蔡锷与小凤仙不是情人是知己。”

  记者:《护国军魂传奇》播出后,引起很大反响,观众最关心的还是蔡锷与小凤仙的话题,怎么就由情人变成知己了?

  于荣光:他去八大胡同其实是为了迷惑视野。在外人面前,蔡锷就和小凤仙胡扯八扯、勾肩搭背,一关上门就剩两个人的时候,这个蔡锷一句话都不敢和她讲,其实他是拿小凤仙当掩护的。和蔡锷第一次见面,小凤仙就很讶异,一个大将军为了救一个下人,居然可以用自己的生命作掩护。小凤仙从蔡锷那里知道了人格,她觉得自己没有人格,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服务别人的女人,蔡锷说我们要进行的这场辛亥革命就是要达到人人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你我是一样的,小凤仙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所以她想要了解这个人。他们是从相识、相认、相知到红颜知己的。最后蔡锷逃走的时候,是小凤仙用生命来掩护蔡锷逃走的。

  记者:定位为红颜知己不怕被观众说颠覆?

  于荣光:关于蔡锷小凤仙的故事,历史上其实没有一个真正详细的记载,我相信这段历史大家互有评说,我们并不想刻意迎合观众,而是为了展现辛亥革命给后人们带来的思考。蔡锷先生的孙子蔡协看完这部戏之后,对戏中蔡锷与小凤仙的关系这一段是非常认可的。

  “香港人永不言败的精神让我学到很多。”

  鲜有人知道,银幕上一直以冷酷硬汉示人的于荣光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鸣魁之子。他11岁考上北京市风雷京剧团任演员学习武生,自幼学习京剧十载,并逐渐成为剧团的中坚力量,获奖无数。正当京剧表演事业顶峰,于荣光却激流勇退,因为徐小明(微博)的《木棉袈裟》走上了演艺道路,从此在香港娱乐圈打拼十余年,以至很多观众都误以为于荣光是香港人。

  记者:你出身京剧世家,自幼学习武生,为什么不继续这条路改投影视圈了呢?

  于荣光:我从1982年开始,一边拍电影,一边做京剧,这过程中逐渐喜欢上了电影,发现电影空间比较大。当然我也深深喜欢京剧,到现在为止也是如此。但是那个时候,拍电影多了之后就没有时间练功,京剧是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没时间学只能保持原有的水平,不会有长足的进步,所以就放弃了。现在我还是很喜欢,有时间还会去表演京剧。可能你会注意到《大武生》里面的岳江天,演起来是比较轻松、熟练,毕竟都是我熟悉的生活。

  记者:你是最早去香港娱乐圈发展的内地演员,当时的两地文化还没有现在这么融合,适应过程中有困难吗?

  于荣光:到香港还是有很多困难,拍戏的时候大家都讲广东话,学习广东话这个过程也蛮复杂的,广东话和其他地方方言不一样,很难学,发音很多,普通话只有4个发音,广东话要8个。不过,我扛下来了,到现在还可以流利地说粤语,毕竟学来的技巧是不会忘记的。

  记者:在香港打拼十多年,给你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于荣光:香港是一个商业化程度很高、节奏很快的地方。香港人那种永不言败、勇于竞争的精神和创造发挥的能力,都让我学到很多东西。他们很容易接受新的、外来的文化,包容性非常强。这些对我以后的影视道路都非常有用。

  记者:后来为什么又回到内地?是不是意识到香港影坛的低迷?

  于荣光:当时也有这个想法,但也确实喜欢内地,这毕竟是我成长的地方,对这里的文化、风土人情、衣食住行都比较了解。搞艺术创作,要到一个你了解的地方,熟悉才容易上手操作。

  “人在一生当中会遇到各种挫折、困难,但一定要一个一个解决。”

  回到内地的于荣光已经不再满足于演员这个职业,热爱学习的他,选择到北京电影学院读书。2001年于荣光到北京广播学院第二次深造,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也就是在这期间,他学习到了很多导演、制片、投资的相关知识。对于这个他一直热爱并执著的影视行业,于荣光开始了全面发展,有了自己的公司,有了自己引以为傲的作品。

  记者:从武生到演员,到导演、监制、制片人、投资人,你经历了很多身份的转变,你是一个冒险家吗?

  于荣光:不是冒险,我是喜欢挑战和尝试不一样的东西。当时不知道在人生的轨迹上会遇到什么样的际遇,觉得都可以尝试一下。我比较注重学习,比如说我喜欢制作、摄影、灯光、美术、服装,这些我都特别喜欢,在导演制作过程中都有用。其实,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你喜欢这一行当上,如果不喜欢,如果你只把影视行业当成养家糊口的职业,就很难做好这一行。其他任何行业也都是这样的,没有乐趣是干不长的。

  记者:你的投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听说开过餐馆,做过车行,赚过也赔过,中间经历有哪些蹉跎和欣喜?

  于荣光:作为商人,凡事都要亲力亲为。当时一边演戏,一边做影视公司,还玩车,兼顾不了的话肯定会亏钱。最后发现影视方面还是最喜欢的,所以又回到原点继续做。人在一生当中会遇到各种挫折、困难,但一定要一个一个解决。如果遇到困难就说我歇了吧,你怎么前进呢?人生的过程就是要不断战胜困难和挫折。

  记者:现在每年都有很多投资商盲目砸钱到影视行业,死掉的电视剧不少。你的几部电视剧口碑和收视都不错,你是怎样掌控的?

  于荣光:第一要适应市场,现在观众的口味越来越高,市场的水准也越来越高,拍些什么样的片子又有教育意义,又能寓教于乐正是我们思考的问题。永远不要忘记我们是文艺工作者,所谓的娱乐圈,不要忘记社会责任、历史责任,这也是我们公司、我本人信奉的一个原则,而不是一味地迎合市场,每天想着怎么赚钱,赚多少钱。

  记者:自从《狼毒花》火了之后,很多网友给您贴上了“于氏标签”,你怎么看待这种“标签印象”?怕被定型吗?

  于荣光:不怕。一个职业演员演什么角色要像什么角色,并不是说什么角色都像于荣光,那就完蛋了。观众来看于荣光来了?不是,观众在看于荣光的时候是在看于荣光的角色,蔡锷、常发、岳江天……当然,你让我演女的我就演不了,让我演葛优那样的我也演不了。至于标签印象,那证明每个角色都好,如果以后观众看我其他角色,觉得带有强烈的蔡锷印象,那就对了。

  记者:那你是那种不在意别人眼光的人吗?

  于荣光:我当然会在意别人的眼光,这是作为影视圈内人必备的特质之一,别人的眼光不是说怎么看我,而是看我的作品,我要听取他们给我的反馈意见,这样才能让人进步。

  后记

  这位外表看上去硬朗无比的男人有着柔软而坚强的内心。当记者问及他生活中的形象时,于荣光老师笑说:“刚才和你聊天的于荣光就是我了,你可以这样写道:当我一个电话打过去,听到于荣光老师声音的时候,就觉得这是一个和蔼可亲并且自信的男性。”记者夸他幽默,他说这是生活必备的品质,没有幽默感就没有了乐趣。

(责编: 葱尾)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