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由郑晓龙执导,孙俪、陈建斌、蔡少芬(微博)等主演的古装宫廷剧《甄嬛传》,已经在全国多家地面台播出,不断刷新当地电视剧的收视纪录。据制片人曹平透露,正在北京电视台影视频道热播的《甄嬛传》,更是在18日创下单集收视率10.78%的纪录,位列同时段各地电视剧收视率之首。
视频:《后宫甄嬛传》5分钟片花独家曝光 媒体来源:新浪娱乐
12月16日上午,电视剧《甄嬛传》的研讨会在京举行。导演郑晓龙、编剧王小平、总制片人曹平等主创人员,以及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重大题材小组成员、评论家丁振海,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原中国文联副主席李准,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文艺报总编辑阎晶明,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玉琴,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李春林等十五位专家,齐聚一堂共话《甄嬛传》。与会代表各抒己见,从不同视角对《甄嬛传》进行了透彻的剖析和精辟的概括。
不以题材论成败:展露思想深度是关键
近年来,“古装宫廷剧”以井喷之势涌向电视荧屏,正史剧、后宫剧、穿越剧,各有侧重让观众应接不暇,其中也不乏鱼目混珠的剧集,表现出低俗化的倾向和违反创作规律的“一窝蜂式”的跟风做法。一些业内人士对此颇有微词,希望能够对古装剧泛滥的现象加以限制和约束。《甄嬛传》虽也为古装宫廷剧,但专家们却认为不能单纯以题材论成败,关键要看剧集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导演郑晓龙表示:“现在很多电视剧过度渲染帝王的至情至性,是脱离真实的,是对观众的误导。我拍了一部悲剧,一部把美毁灭的悲剧,希望观众感受到这其中强烈的批判精神。”
《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丁振海认为,题材本身有大小之分,但却无好坏之别。无论写重大历史还是写凡人小事,无论写前朝帝王将相还是写后宫嫔妃宫女,关键不在于写什么,而在于怎么写,有没有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不能因题材而决定成败。《甄嬛传》和其他宫廷剧的区别在于:它无意于表现风流皇帝和俏丽佳人的绯闻艳史,而是以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直面封建帝王生活的腐朽本质,揭示了在罪恶封建制度下人的异化。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李准表示,那些大家批评的后宫戏要么“无视历史真实的基本要求,随意颠覆、编织重要历史人物的整体定位和相互关系”,要么“完全抛开对社会基本矛盾和当时历史主题的揭示,主要用后宫的情感波澜和权谋较量去揭示历史发展”,要么“无批判甚至以玩赏的态度去展示、美化后宫生活中的争风吃醋和权谋”,《甄嬛传》则完全不同于上述三者,它的主要人物都不是简单的欲望符号,而是被放在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把握。对于宫廷生活题材电视剧,从指导思想上讲,成败关键在于:创作者是用历史来解释后宫加权谋,还是用后宫加权谋来解释历史,是用先进文化感染人还是靠感官刺激加庸俗趣味赚取收视率。
虚实相生做探索:揭示人性厚度是根本
凡历史题材电视剧都是历史的艺术演绎,“实”的“史实文本”制约着“虚”的“艺术文本”,“虚”的“艺术文本”又丰富了“实”的“史实文本”,而要把握好虚、实二者之间的度并非易事,处理不好便会走极端,不是变成纪录片般的乏味,就是沦为戏说历史的窠臼。《甄嬛传》改编自热门小说,原著是架空的大周王朝,拍成电视剧后导演郑晓龙采用“落地”的做法,将之置换为清朝雍正年间,导演郑晓龙说:“我希望这是一个具有厚重历史感的戏,相对原著,我们做了些改编,所要体现的是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摧残。”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曾庆瑞分析说,“让历史戏剧化、戏剧历史化,由一位真实存在过的帝王托起这部戏的历史格局,戏核就是以甄嬛为叙事主线。甄嬛虽是一个虚构人物,但她其实就是中国千百年来无数后宫女子的缩影,她们的可悲就在于人人被害而又人人害人,这是落后制度对人性的扭曲和异化。”清华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教授认为,《甄嬛传》虽然不是严格的历史剧,但是在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之间做出了探索,具有非常强的批判性,而且极具启蒙主义色彩。
另外,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玉琴也有类似的看法。她认为,《甄嬛传》极力将历史与艺术相协调,尊重历史规律,不走游戏戏说路线,注重对内涵的挖掘,显示出创作者对历史的尊重以及把握历史与艺术关系的能力和胆略。
细微处彰显品味:打造历史真实是目标
“在故宫中,耸立的高墙使人无法看到外面山峰,我们注意到这一点,所以在后期制作中花了很大工夫将出现在镜头中的山全部抹去。”为了身临其境感受剧中人物所处的空间环境,营造真实的历史场景、历史氛围,开拍前,导演郑晓龙多次亲赴故宫,对诸如剧中人物住所到御花园有多远、各宫殿之间的空间关系怎么样等琐碎问题都进行了详细考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甄嬛传》中对于细节处的重视彰显了创作者的品味,最大限度地重现了历史的真实。
在语言方面,《甄嬛传》属于半文半白,从《红楼梦》的语言中得到不少借鉴。比如“你仔细着”、“你这小蹄子”、“你好生着”、“主雅客来勤”、“登高必跌重”等,读过《红楼梦》的观众看到此处,都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人民日报海外版原总编辑丁振海解释道:“因为曹雪芹生活在雍正年间左右,所以这样的语言运用十分得体。”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毛佩琦对《甄嬛传》体现出的文化意蕴十分赞赏:“时代、场景、服饰等等自不待言,其中做鞋底的菜玉、做旗袍的蜀锦、做大氅的墨狐皮等一些细节,都是一篇娓娓道来的文章,足以看出主创的文化和知识储备。”而剧中展现的饮食、服饰、医药、器物、礼仪、官制之类都比较考究,对历史细节真实性的注重无疑增加了该剧的历史厚重感。
原中国文联副主席李准认为,《甄嬛传》营造了真实的历史场景和历史氛围,真实反映出封建皇权制下的选秀制度和六宫制度。不但是封统治者对美丽资源的霸权性占有和垄断,而且是对女性青春的扼杀,是对生命尊严的践踏,宫廷文化土壤生长不出真正的爱情之树,结束悲剧的办法只有彻底埋葬皇权。陈家堃/文
(责编: yx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