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春晚(微博)走过三十个年头,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除夕夜的新年俗,更有很多难忘的记忆。首届央视春晚掌舵人、原中央电视台文艺部导演黄一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说:“30年前,春晚诞生出许多个‘第一次’,充满意外。我那时候不可企及的东西,现在全有了。”
开栏语:年年岁岁人相似,岁岁年年夜不同,所有中华儿女有着同一台春节联欢晚会。今年,央视春晚将在三十岁生日之际向经典节目致敬,本报也将推出“春晚30年”系列报道。让我们打开尘封的岁月,擦亮记忆的明珠,一起去品读明星大腕的春晚故事。
春晚引领着潮流
2007年初,一项“我最喜爱的历届春晚”的观众票选评选中,1983年首届央视春晚以40万票高居榜首。这个结果出乎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当年的春晚筹备组人人有颗“潮”心,大胆创造出许多“第一次”。而每年的春晚都会诞生金曲、流行语。
现场拍板唱《乡恋》
李谷一接受采访时说,首届春晚她一口气唱了7首歌,纪录至今无人打破。而演唱《乡恋》却是意外。当时曲风亲切的《乡恋》被批“靡靡之音”,公开场合没人敢唱,“当姜昆拉长声音报幕:《乡恋》!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导演黄一鹤揭秘说:“当时央视一共才十来部电话,台里挤出4部开通观众热线点播和有奖猜谜。晚会一开始,接电话的女孩端着满满一盘子点播条,我一看一个:李谷一《乡恋》。直到四五盘‘乡恋小纸条’递到当时的广电部部长吴冷西面前,他几经犹豫,终于同意演唱。一位技术人员还专程回家拿了伴奏带。”自然,《乡恋》掀起了晚会高潮。
明星成为首批主持人
直播晚会总得有报幕员,导演黄一鹤想起颇有交情的马季、姜昆,“有人建议用播音员报幕,但我们觉得念稿子的风格太严肃,临场发挥型的相声演员更适合直播,衔接处懂得小幽默。加上当年最火的影视演员刘晓庆(微博)、表演哑剧的演员王景愚,晚会一直没冷场。”
“晓庆衫”风靡一时
刘晓庆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回忆说:“我们有空就排练,自己想串词。”刘晓庆还独唱《绒花》、《盼红军》两首歌,她说:“演员没有服装采购费,都穿自己的衣服上场。我为出镜在香港买了一件大红色、胸前有很多扣子的衬衣。春晚后没几天,大街上许多女同志都穿类似衣服,还取名叫‘晓庆衫’。”
今年“圆桌子”又回来了
春晚从“茶话会”到大型舞台演出,举办场地几经变化,还曾在体育馆举办过室外晚会。而今年,春晚圆桌子又回来了。
体育馆办春晚遭遇梦魇
春晚第一次搬到体育馆,是1985年,这届导演也是黄一鹤,“但这成了一场梦魇。那年大家看了国庆阅兵,美国洛杉矶奥运会也举行了,我跟团队觉得十几亿人的国家,在演播室办春节晚会太寒酸,想展示宏大场面,选择了北京工人体育馆。”但当年电视技术不足以支持,“连对讲机都没有,灯光也不灵。没有暖气、灯光昏暗。整场晚会拖了6小时才完成。”
西安曾当分会场
“春晚是一部不能断开的历史。”原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主任邹友开先后参加15届春晚制作,近日接受本报采访说,所谓“历史”,包括晚会形式、电视技术、节目内容的变革,“有人总说春晚没创新,但从电视人角度看,其实历届都有突破。比如电视技术突破后,还进行过三地联播,西安作为分会场启用航拍,三地表演小品‘捡钱包’,李琦(微博)和何冰在西安演出。”
今年春晚摆圆桌“复古”
龙年春晚,整个央视一号演播厅,除去舞台外,空余场地将全部摆满圆桌,恢复早期“茶话会”时的场地布置。到场嘉宾“围桌而坐”欣赏春晚,今年央视春晚工作人员透露说:“圆桌邀请嘉宾有当年为春晚发展出谋划策的前辈,文化界、文艺界人士共聚一堂,普通群众、娱乐明星坐在一起,观众打开电视机会感觉非常亲切,好像回到30年前,龙年春晚要的就是亲民。”
30年节目不断创新
请港台明星登台表演、首创小品演出、邀请体育明星,春晚的发展历程中,为综艺晚会贡献了很多创新节目。今年央视春晚的创新重任交给了韩庚(微博)等年轻演员。
磁带里找到张明敏
1984年,张明敏一首《我的中国心》激发国人强烈的爱国热情。导演黄一鹤回忆:“虽然我执导许多次晚会,但1984年最让人感动。”当时导演组到深圳了解香港演艺界状况,因为在那儿能看到香港电视台的节目,但也没找到合适的歌。一天,他们乘车外出,路上司机放了一盘磁带,正是《我的中国心》,于是翻录磁带、打报告,张明敏成为首位亮相内地荧屏的香港歌手。
陈佩斯首登春晚“逃跑”两次
春晚作为综艺晚会老大哥,成为许多表演形式的开创者。小品最早是演艺界学员艺术素质考试内容,但首度搬上舞台,是陈佩斯、朱时茂(微博)在1984年春晚上表演的《吃面条》。黄一鹤回忆:“当时他们还是新人,也不知道该创作什么样的作品,整天愁眉苦脸,中间逃跑了两次,我两次把他们找回来,最后才有《吃面条》的火爆。”
体育明星、航天英雄都上春晚
记录重大时事,也成了春晚的主题。1987年,央视将北京新闻单位评选出的“十佳运动员”颁奖仪式搬上春晚舞台,李宁、许海峰上场;2009年,杨利伟等航天英雄、航天工程师,身着整齐的军服,担纲新年零点钟声前重要出场环节……
本报记者任奕洁
春晚史话
1983年记忆点:《乡恋》央视第一届春节晚会亮相。当时中国还没“主持人”这个职业,马季、姜昆、王景愚、刘晓庆成了首届春晚的当家人。而李谷一则成为春晚正式登台的第一位歌手,一曲《乡恋》给无数人留下深刻印象。
1984年记忆点:“宇宙牌香烟”“宇宙牌香烟誉满全球!”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的一声吆喝,令他更加“誉满”全国。这年,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唱出了中华儿女的爱国情。赵忠祥登上春晚舞台。陈佩斯和朱时茂表演的《吃面条》成为小品这一表演形式的开山之作。1984年春晚结束曲《难忘今宵》由李谷一演唱,并传唱至今。
1985年记忆点:《十五的月亮》这年春晚,董文华唱红了《十五的月亮》,此后反映军旅生活的节目也成为春晚每年必上的节目。综合
(1983 年~1985年)
(责编: p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