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西游》开播惹争议 北大教授揭名著翻拍之惑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2日10:59  北京晨报微博

  新闻晨报(微博)2月2日报道 新版《西游记》刚刚开播,便引发无数争议,虽然收视率攀高,但批评的声音不少。其中台词雷人、特效粗糙、造型呆板等,成为了观众诟病的原因。

  近年来,四大名著屡次翻拍,却少有讨好之作,不如老版、颠覆原著的批评不断。究竟翻拍名著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规则,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应该如何转换,新时代的语言又是否可以融入古典名著之中?

  种种疑问,都指向名著翻拍之风。对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勇强说:“名著改编本身是个好事,世界上很多名著都被多次翻拍,但需要注意的是,从怎样的立场,用怎样的艺术手段去再现名著。”

  名著翻拍多雷人

  对于制作者来说,翻拍名著无疑是一条捷径,不仅可以利用名著本身的影响力,也可以延续历次翻拍的经验,往往未播先热,领先占据收视份额。

  不过风险也不小,近年来虽然许多名著都被一再翻拍,但真正获得好评的并不多,以四大名著为例,新版《三国演义》的雷人台词,新版《红楼梦》的诡异画面,无不引来观众的批评。此次新版《西游记》在卫星频道开播,同样是毁多誉少,比如演员造型,虽然孙悟空的猴脸耗费百万,全部用进口材料制成,但仍旧不能获得观众的肯定,许多评论认为表情呆板、动作生硬、不像猴子,比起1986版的美猴王形象相差甚远。再如台词,虽然才播几集,但网友已列出不少雷人台词,诸如“那猴子,你慢点飞,尊重老年人呐”,成为被批评对象。

  此外,号称该剧最大特点的特效技术,也未获得认可。有网友表示,新版《西游记》生生地把一部东方神话名著拍成了西方魔幻大片。而且,特效也被批评过于生硬,不仅各种器物看起来很假,甚至画面也不协调,好像演员们在一块布景前打来打去……

  为何翻拍不讨好

  一部流传数百年的传统名著,究竟如何用另一种方式重现出来,一直是备受争议的话题。

  刘勇强说:“名著拍成的电视剧,我看的不多。不过就名著翻拍本身来说,我是持赞同态度的,这是一件好事,既有利于名著的传承和延续,也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名著,在名著中学习到一些传承久远的智慧。其实不仅在中国,西方的名著也经常被翻拍,似乎每过一段时间都要经历一轮翻拍,有些特别知名的作品被翻拍的次数更多。”

  但名著翻拍往往是毁多誉少,刘勇强说:“这其中的原因,一是名著影响力大,观众本身对于名著已有一个认识,这是长期形成的,而且每个人各有不同,一旦发现电视剧中所表现的和自己认识的不相同,便会产生异议乃至争议。其二,这些名著大多是文学作品,以文字形式流传下来,但是影视作品是另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两种形式之间的转换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因此引发争议也在所难免。”

  尊重还是创新

  在诸多争议中,最重要的无疑是尊重原著还是注重创新。那么,如何在尊重原著和创新之间寻找一个合适的桥梁,也就成了传统著作翻拍的重要问题。

  刘勇强说:“明清小说不单单是简单的古代文学,实际上它们一直都在参与20世纪以来的当代文学建构,所以它们肯定也在不断地变化。所以,不管是尊重原著还是创新,都不能简单地分析。比如《西游记》,它的思想非常开阔,精神世界也非常光大,这是需要尊重的。但作品中,人物的言行本身,在不同的形态下,不同的时代里,不可能完全相同,像是原著中的诗词、隐喻、偈语等,放在电视上,放在现代社会中,理解起来也会有困难。”

  所以,不论是尊重还是创新,首先要弄清楚尊重什么,创新什么。这需要仔细地衡量和分析。

  戏说也有规则

  对名著翻拍的批评中,不乏谈到“戏说”的问题,大多数人对“戏说”名著不满,那么“戏说”究竟是否可以?

  对此,刘勇强表示,戏说,可以是一种创作精神,也可以是一种创作方法。它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比如《西游记》,它对于玄奘法师取经的戏说程度,可能要远远高于现在的许多戏说。但是它仍旧成为了一部流传天下的古典名著,也成了经典。关键的问题是怎样对待它,如果说是一种艺术的创造,遵循艺术的规律,那自然没有问题,也未尝不能创造出另外一部经典。但倘若仅仅是为了颠覆,不遵循艺术创造的规则,那么就可能引起许多问题,乃至于批评。

  所以,翻拍经典,是尊重原著,还是创新、戏说,只要是真正的艺术创作,都没有问题。刘勇强说:“应该支持和鼓励对传统名著的翻拍,这有利于继承、传播和发扬传统文化。但需要批评的是那些不遵循艺术规律,哗众取宠的改编。这两者是不一样的,必须要区分开来。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批评本身也是艺术的一部分,是艺术创作所必须。但是不能因为一些翻拍招来诟病,就因此觉得名著不能翻拍,或者不许改编,这是不对的。”

  敬告

  由于《北京晨报(微博)》即将改版,开办一年的国学版将取消。在此感谢读者一年来对本版的厚爱与支持,也感谢诸位学者专家为本版提供精彩的观点和精辟的分析。我报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国学、关注传统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扬尽一份力。也期望各位读者依旧关注晨报的文化板块,关注中国传统文化。

  (本文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周怀宗)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