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过《历史的天空》里道貌岸然的万古碑、《搭错车》中自私自利的苏民生、《男人底线》里阴冷顽固的赵通达、《纸醉金迷》用女人做交易的商人范宝华。“坏人专业户”一度是于和伟(微博)的标签。与他合作了8次的著名导演高希希(微博)认为他是“一部大戏就能火的资深演员”,直到在新《三国》里饰演刘备,不惑之年才渐渐为观众熟知。如今在新作《青盲》中饰演王牌特工张海峰,于和伟终于完成了从“坏人”到“好人”的角色转型。
眼下,由于和伟、王丽坤(微博)、苏岩(微博)、沙溢(微博)、吴秀波(微博)等主演的谍战剧《青盲》正在天津、江西等卫视黄金档热播,主角张海峰和剧中的高智商营救引起了观众热议。有观众认为该剧真正拍出了国产谍战剧的美剧范儿,是继《暗算》、《潜伏》、《黎明之前》后又一部谍战新经典。还有观众则表示这部剧模仿痕迹重、漏洞较多、张海峰表情木讷,很多行为都让人无法理解。对此,剧中饰演张海峰的于和伟笑称:“《青盲》玩的就是心跳,没有争议就不正常了。某种程度上,这部戏也很历练人,它演出了我的心跳。”
演《青盲》虐身又虐心
记者:《青盲》吸引你的地方在哪儿?
于和伟:其实张海峰这个角色的很多性格和我很像,我也很喜欢《青盲》的故事,从头到尾悬疑味都很浓,每集都有美剧般的各种悬念危机,观众无法预知剧情走向。可能在题材上它是部谍战剧,但又不是以往的谍战剧模式,而是提出了“心理谍战”的概念。什么是心理谍战?简单来说就是狭小空间里的斗智斗勇。在一个狭小空间里,外部的视觉冲突或矛盾冲突,并不一定多明显、多强烈,情节往往是内心的感受和心理过程的起伏。和其他谍战剧主人公相比,我演的张海峰比拼的不只是智勇谋略,还有心理上的残酷角力。
记者:以往,你都是演文戏的,这次要智勇双全,会不会觉得很困难?
于和伟:的确,虐身又虐心。《青盲》是一部极其考验观众心理承受能力的电视剧,张海峰每次临近暴露、峰回路转的惊险,都会有点虐心的感觉,光是吞蜡丸藏工具那一段就足够让观众胆战心惊。虐心是这部剧的特点,我拍这部戏时也同样在张海峰的焦虑、痛苦和内心挣扎中,备受心理煎熬。某种程度上,这部戏很历练人,它演出了我的心跳。
至于虐身,白山馆的各种“酷刑”我还能挺过去,但“热”太熬人。这部戏是在最热的夏天拍的,附近的建筑工人全部都停工了,我们还在那个院里拍。那时候的正常气温是42摄氏度,但地表温度肯定不止,副导演一天下来整个后背全部晒伤,我们全部都抹防晒霜拍戏。另外,爬地洞的戏也让我头大。它只有那么高,那么宽,不可能让你很舒服地去行走,也就八九十厘米高,人还要保持形态,你不能走得太狼狈。这个难度很大。最热的时候,我们走一圈腰裤带这儿一圈全是水。不夸张地说,《青盲》是我继《三国》之后,体力消耗最大的一部戏。
我和张海峰都是“沉默的孤独者”
记者:你刚才提到自己的性格和张海峰很像,你是指智商吗?
于和伟:张海峰是具有高智商的复合型特工,冷静、睿智、沉稳、果敢、身手好、知识渊博,比如他能速记42味药、吞蜡带工具、打人求禁闭、还原结构图、自创癫痫病、牢房挖地道、电线杆架桥等,是个看上去无所不能的牛人,这些我都只有惊叹的份儿。我也没他那么强大的内心。但有一点,我们很像,我们都是话不多、内敛沉默的孤独者。这孤独不是说没人陪着你,而是心灵上追求一种寂静感。张海峰是特工职业的原因,我却天生就是个慢热的人,生性低调,不爱笑,彼此不熟就不爱说话,话不投机就越发打蔫儿,但如果聊对了,我也会滔滔不绝,不说一底儿掉就不会尽兴。朋友都说我这是典型的金牛男性格,开玩笑说我“闷骚”、“假清高”。
记者:可沉默的角色最不好演,对吧?
于和伟:坦白说,我有压力。话太少戏太多,1200多场戏,既要表现内心的挣扎与斗争,又要把各种情绪平衡得恰到好处,甚至连心理变化都不能直接通过肢体动作和表情来传达。如何不说话、少说话地去演戏,这对我来说是不小的考验,表演上有难度。比如表现焦虑,换作别人可以拍桌子、摔凳子,但张海峰不行,他如果这么做就不是张海峰了。所以他只能通过眼神和细微的表情告诉观众,他很焦虑。因而,整个戏演下来,我很累,比挖地洞、受酷刑都累。
记者:所以,张海峰被评为最木讷的特工,冷言寡语、表情单一、说话语速慢。
于和伟:呵呵,这我也听说了。也许观众看惯了潇洒的余则成、刘新杰,再看我就觉得我这个特工没一点人情味。但话说回来,作为职业特工,这是职业习惯,也是形势所逼。其实,张海峰虽然惜字如金,习惯板着个脸,但内心里还是波澜起伏的。比如拒绝爱人王玲雨后,他只能躲进地下溶洞默默流泪;为了救“小猫“再次伤害她,致使她绝食求死,他也只能板着脸,眼里闪着泪光表达自己的歉疚和心痛。可以说,从心灵到肉体,张海峰都是苦的。
我是大器,但不敢说已大成
记者:你介意别人称你是“剧红人不红”的演员吗?演了那么多部戏,直到《三国》才算大器晚成。
于和伟:我承认自己是大器,这点我深信不疑,但我不敢说自己已大成。以后的路还长着呢,这才到哪儿啊?我还没有“成”,我还在爬坡。我的梦想是能演好剧本里的角色,但好剧本好角色会因为你还不够知名而放弃你。当我的表演魅力达到能自由选择剧本和角色的时候,我才会觉得自己真“成”了。
我想我的成名作应该是《历史的天空》吧,我在里面演了一个坏人,让观众恨得牙痒痒。说实话,从跑龙套到配角再到如今的男一号,我对自己走过的路十分珍惜,也欣慰自己付出的努力。尽管在我这个年龄,成与不成都有些晚了,但我依然觉得这很好,我更喜欢一个词叫“厚积薄发”。
记者:人到中年,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回望这一路,做个梳理,哪些作品你最满意?
于和伟:我想目前我最满意的是《三国》、《纸醉金迷》和《青盲》这三部。
记者:你刚才也说你最大的愿望是以后可以自己选剧本和角色,如果有机会让你选,你最想演什么?
于和伟:如果有机会,我很想演那种现代轻喜剧,带着黑色幽默的小人物形象。喜剧不是单纯逗人发笑,而是应该具备让人笑完之后感到一丝心酸,甚至流泪,这相当考验演员表演功力。当然了,现在时机还不太成熟,但我一直抱有这个希望。 本报记者 金力维 J18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