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电视剧创作者谈家庭剧出路 破除魔咒要玩新意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8日19:55  京华时报
《夫妻那些事》 《夫妻那些事》

  我记得,农业频道一出现满地大白菜、萝卜、大葱……的镜头,下面的字幕往往就是“跟风种菜,致使菜价暴跌谁之过……”之类警世明言。那么,电视剧全都是狗血镜头又有什么稀奇,不就是跟风吗?     

  客观来说,我们的电视剧题材是很狭窄的,一提家庭伦理,就是:婆媳纠纷、兄弟不和、前夫继妻的恩怨情仇。我们没拍过《欲望都市》,那里面的生鲜热辣,大概是少儿不宜的;我们也没拍过《急诊室》,这未免太专业化,需要足够的专业知识才能完成;我们甚至没拍过《我们都爱雷蒙德》这样轻松温馨的肥皂剧,简简单单一家人,没事闹点儿小矛盾,都是茶杯里的风波,足矣。 

  何以至此?还是因为观众的需求吧。平淡的故事没人要看,鸡毛蒜皮撑不起三十集;奸夫淫妇终成正果的故事让人反感——哪怕他们是真心相爱;要不离几次婚、打几次架,确实没什么好看。 

  而另一个原因,则是我们心中久藏的戾气吧?家庭是堡垒,但家庭也伤人最深。尤其是传统的中式大家庭,很容易谁看谁都是极品,个个都有一肚子冤屈。年轻的小媳妇们,终于掌握了遥控器,得着机会发泄一下胸中的怨气,荧幕中人代她们诉了苦。受苦受难、为丈夫们的心不在焉含泪的原配们,生活中没那么多冤有头债有主,至少让她们看看电视里小三没有好下场,总是好的。 

  正是《红楼梦》里凤姐所言:哪个不是乌眼鸡似的。抱这样的心态,我们看的哪部电视剧不是勾心斗角,不是打来杀去,不是狗血——话说,有时候家庭伦理剧跟谍战剧也差不多。所以,也许不是题材狗血,是观众。 

  什么时候,题材能够放开,不再千军万马走独木桥?也许要等到长期的积累,电视剧能吸引三教九流的观众,他们的口味越多样,电视剧就越多样。相反,题材越狗血,看的人越集中,就为了迎合他们,题材越来越狗血——这就是死循环了。

  赵赵:从众心理在作怪   

  赵赵表示,桥段老套、题材撞车、类型剧扎堆是中国电视剧行业一直都存在的问题,她认为,这是从众心理在作怪,“最早是警匪剧,然后是戏说剧,再到谍战剧,现在是家庭剧。一看某种类型的剧火了,就一窝蜂地往上冲。”赵赵说,就连自己也被“同质化”了,“比如我刚刚拍完的电视剧《穿‘动物园’的女编辑》,我写的时候这还是个冷门题材,讲述的是在浮躁的时尚圈中的青年男女的生活情感故事。拍完之后我就发现自己也‘被同质化’了,比如电影《爱出色》《与时尚同居》都是这类题材的。” 

  面对这种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作为编剧的赵赵直言没有解决办法,“因为编剧只是服务业,”她表示,编剧一般都要按照制片方的要求写剧本,经常是命题作文,他们本身无力改变题材撞车的现实,只能尽量把剧本写得有趣,“但是很多电视剧的制作周期都很紧张,很难让编剧细致地去‘磨’剧本,能把故事讲清楚就不错了。” 

  赵赵笑言,自己个人应对题材撞车的办法就是不看电视剧。“不管外面流行什么我都不看,我只写我熟悉的故事。比如年轻人的生活,三代人的关系。我写不了家长里短婆媳关系,因为我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我看中国电视剧特别少,我们家不怎么开电视机。”谈到最新的创作动态,赵赵透露自己正在创作两部讲述“70后”生活状态的电视剧,“因为我是‘70后’,我想写一写我眼里的‘70后’,一部剧有点身边人的影子,另一部完全靠创作。”

  斗琪:呼吁编剧用点心

  《前妻的车站》导演斗琪曾执导《媳妇》《婆家娘家》等热播家庭剧。她表示,家庭剧扎堆现象确实很严重,现在打开电视机,基本上全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把这些故事串起来,其实就是同一部电视剧。”不过她也指出,家庭剧扎堆其实是由市场决定的,“我相信家庭剧还是最普及的一种类型,毕竟生活是离老百姓最近的。”斗琪表示,要想在同类题材剧中“突围”,就得给电视剧找个“魂”,“要把拳头握起来打个性牌,比如《前妻的车站》,讲的是工薪阶层的再婚题材,这是比较少见的。”斗琪透露,自己正要开拍的两部作品都是家庭剧。面对此类题材故事老套、桥段狗血、观众审美疲劳的现状,斗琪表示自己也为这个问题困惑和痛苦,“我只能呼吁编剧在写剧本时多用点心”。

  林黎胜:保证收视率是最好选择

  正在北京电视台影视频道热播的《婚巢》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婚房”上,该剧导演是谍战剧《借枪》的编剧林黎胜,他表示,既要避开敏感题材,又要保证收视率,其实家庭剧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家庭剧可以包含时下最热门的话题,所有观众关心的问题都能在这类电视剧中体现,收视率自然不用愁,但最难的就是如何拍出新意,“比如‘婚房’话题就比较少见,这部剧不光是讲‘房战’,其实我们想探讨的是幸福指数。关注当下是创作者应该做的,不过这部剧过于批判现实了,有些观众看了之后反映有些受不了,其实现实就是这么残酷,我也没办法。”

  郭靖宇(微博):狗血可以但要有教育意义

  在争议之作《王海涛(微博)(微博)今年四十一》中,王海涛的感情归属问题是焦点,究竟是偏向离婚不离家的前妻,还是为他离婚的痴情女博士,一直吊着观众的胃口。编剧兼导演郭靖宇想出的解决办法被指很天才,“这个痴情的女博士最终被揭晓身份,原来她是王海涛失散多年的亲妹妹。”观众的“狗血感”瞬间升腾。郭靖宇承认确实很狗血,“用最俗最狗血的办法,解决最困难的事情,韩剧美剧不都是这样的吗?”郭靖宇说,虽然狗血但他从不抄袭,剧中的故事很真实,“很多故事都是我自己碰到的事,生活中还有比那更过分的,没敢写。比如争房子的事,我就见过亲兄弟四个,为了房子一点事儿弄得跳楼的,我还是往善良里去写。” 

  对家庭剧太狗血的问题,在郭靖宇看来,比较正常,他认为电视剧就应该戏剧化,“光靠平淡生活,能撑起一个戏吗?我抱怀疑态度,没有矛盾冲突就不叫戏。”郭靖宇认为,现在非常火的生活剧,“大设计上都是比较狗血的。”郭靖宇认为狗不狗血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教育意义,“《王海涛今年四十一》里写了渴望,对好的东西的渴望,文艺作品还是应该往好的方向去,情景狗血一点没关系,但还是要有教育意义。现在还有人专门写纠纷,我觉得不是很好。” 

  至于有些家庭剧观众感觉太像,人物、剧情设置大同小异,郭靖宇认为是原创缺乏的原因。“一写就一大堆兄弟姐妹,这家三个,那家五个,这样好写戏,但是原创精神缺乏,按人家熟悉的路子来写,会很快,自己去创作,要写很久,很多人不愿意自己去挖掘。”

  本报记者 赵楠楠 许青红

(责编: Gracetot)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