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儿女情更长》反映当代上海人奋斗精神

《儿女情更长》反映当代上海人奋斗精神
《儿女情更长》剧组。

  “上海人爱家!爱生活,更爱奋斗!”由上海电影集团、深圳影视广播集团、上海海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上海智尊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拍摄、著名导演沈星浩执导的电视剧《儿女情更长》(以下简称《儿》)从3月27日晚,正式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以来,因该剧生动而真实地了讲述以童家为代表的当代上海人的积极向上的人生奋斗故事,一开播,便引起了全国观众的关注,收视率一路狂飙升。观众更是好评如潮。

  原班人马演技受好评

  “这是一部典型海派韵味的电视剧。很吸引人观看!多年没有看到像《儿》这样深刻反映上海普通百姓人家的优秀电视剧了,演员们演得真实!看了过瘾!”

  工人出身家住成都茶店子的市民邱玉清,对上海有着别样的感情。当年青春年华的她,上海牌手表、永久自行车、红灯牌收音机、上海的中华牙膏,是她少女时代最美的物资追求。那时,她的少女生活全用的物美价廉的上海货。

  邱玉清和家人,每晚都准时收看《儿女情更长》。昨晚,邱玉清激动地告诉记者:“15年前,我就收看过《儿女情长》。当时,我被‘上海版《渴望》’感动得流泪。16年后,作为续集的《儿》剧,我再次收看,我认为,拍得更精彩,更感人!特别是几个主演奚美娟、张芝华、吴冕、王诗槐等原班人马再次汇合,集体演绎一家上海普通人家的亲情故事,演得特别真实感人。”

  许多成都观众对《儿》剧也是好评如潮,几乎异口同声评价说:“《儿》剧,是一部温暖的现实主义生活的优秀电视剧。拍得真实好看!真实反映了当代上海人面对家庭悲欢离合人间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怀和奋斗精神!”一部温暖的现实主义大戏

  据记者了解,16年前,围绕着上海石库门童家故事展开的《儿女情长》播出后,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该剧曾在全国数十个电视台播出,在上海电视台播出时收视率一度高达46%以上。

  如今,当年曾引得观众激动流泪的家庭亲情还能存留多少?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多位成都观众,令人吃惊的是,许多观众评价认为:续集比《儿女情长》更精彩,更动人。是一部温暖的现实主义的优秀电视剧。虽然《儿》剧反映的是上海童家人的生活,但却是当代中国进入都市生话中的一面镜子,一个缩影,一个共同话题。

  金牛区有一群市民,上世纪六十年代几乎是全家人从上海集体迁来成都参加建设,最后永远留在了成都。这几天,他们更是如醉如痴每晚准时收看《儿》剧。

  许多成都观众认为:《儿女情更长》故事围绕六兄妹家庭中的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关系以及兄弟姐妹关系展开,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婚姻观、财富观和人生观,同时加进年轻一代的生活新特点,生动演绎了“逃婚、闪婚、丁克、剩女、啃老”等新的社会现象。在“家不能散”这一精神总纲的约束下,在大姐的亲情召唤下,这个大家庭里的每个成员拧成一股绳,终于度过了一次次矛盾纷争和困难挫折。

  看似是上海发生的故事,但实则是反映全国每个都市每一个市民都会遭遇的世俗人生经历,依旧是以反映百姓生活为基调,颂扬传统美德、强调家庭伦理,既展现了上一代人在新时代经历的情感曲折,也描写了下一代年轻人新的生活观念。

  华西都市报记者杜恩湖

(责编: 山水)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